分享

【新版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发布】快来围观,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hghhphf 2017-04-14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0.6%,居全球首位,而全球60岁以下死亡的成年人口中,近一半是糖尿病所导致。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胰岛素药物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广泛,各类的研究也很多,而胰岛素注射装置和注射技术作为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却还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注射中的一些小事,如正确轮换注射部位、做到注射笔用针头一次一换、不在皮下脂肪增生处注射等都对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具有正面作用,有助于患者提高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为此,4月11日,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在京正式发布。


 据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于2011年组织全国糖尿病专家制定了第一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指南就糖尿病药物注射装置、注射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了指导性的规范。2016年学会组织专家对指南进行修订并于2017年2月27日在《中华糖尿病杂志》发表了《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新版指南立足于原有指南内容,结合全球注射技术新推荐(FITTER),加入了大量中国研究数据和基于近年技术发展而带来的更新更全的建议,对于临床操作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中华糖尿病杂志》总编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候任主席纪立农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陆菊明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委会赵芳主任委员等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专家出席了发布会,并对新版指南给予了寄语和解读。



我国糖尿病药物注射现状不容乐观


FITTER联合创始人、核心专家Larry Hirsch 博士在大会分享了“2014—2015全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调查问卷”(ITQ)结果。在全球范围内,不规范注射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包括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注射笔用针头的重复使用、注射时手法错误及患者教育不充分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从而导致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正如纪立农教授在新指南“序”中提到的,在我国,即使是医务人员,对于胰岛素注射技术对血糖控制影响的认识也有限;对于如何规范胰岛素注射,中国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在认识上还有较多不足之处。


幸运的是,目前注射技术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全球糖尿病专家的关注。2015年10月,在罗马召开的FITTER注射与治疗专家推荐论坛,与来自全球54个国家的183名专家共同讨论制订了《胰岛素注射与输注新推荐》。其中的成果也是这次中国的新版指南中主要的更新内容。作为新版指南的编委之一,郭晓蕙教授指出: 与2011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基于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在针头长度推荐、皮下脂肪增生、注射装置安全保护、教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更新,这些新的推荐会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并降低治疗成本。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方面的指南,该指南的发表将有利于医院医务人员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对血糖控制影响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胰岛素注射,加强门诊患者教育,切实将指南建议转化为临床行动。


4mm针头应作为一线选择


胰岛素需要皮下注射,要避免肌内注射。陆菊明教授在发布会上强调,最短针头长度(如4mm针头垂直注射)不仅安全有效,还可以减少患者痛苦,应一线选择;受针头长度的影响,患者在注射时应谨防肌内注射,尤其在使用长效胰岛素时,如果发生肌内注射易导致严重的低血糖。研究显示,胰岛素注射使用较短的针头与长针头相比,血糖(HbA1c或果糖胺)控制相当,未见漏液增加。另外,因发生疼痛较少,短针头也更易被患者接受。以胰岛素笔用针头为例,目前4mm针头作为最短针头长度,其将垂直刺入皮肤,进入皮下组织,不仅肌肉(或皮内)的注射皮下脂肪增生风险极小,而且部位轮替注射时操作非常方便(单手即可),其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BMI)的患者。



70%重复使用针头者存在脂肪增生


不规范的胰岛素注射可大大增加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使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多项研究已证实,针头重复使用也可引起脂肪增生,在重复使用针头的患者中,70%存在脂肪增生。在中国4个大城市进行的类似观察性研究中发现,脂肪增生的总体患病率高达53%。皮下脂肪增生会使胰岛素的吸收异常,会降低治疗效果,加大胰岛素使用量,造成患者经济负担加剧,患者胰岛素日均使用费用从5.8元增加到8.2元。


陆菊明教授建议在腹部、大腿、上臂、臀部等部位轮替注射,可大大减少皮下脂肪增生,而使用4mm针头能轻松实现注射部位轮换。有皮下脂肪增生的患者中,98%未轮换或未采用正确轮换技术;而没有皮下脂肪增生的患者中,95%采用了正确轮换注射。此外,针头重复使用也会使得皮下脂肪增生的风险显著增加。医师应在随访常规使用糖尿病药物注射的患者时,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脂肪增生,及时、尽早地发现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并需要告知患者应避免在已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部位进行注射。


提升注射教育水平

减轻注射与疼痛恐惧


在注射的教育和管理方面,郭晓蕙教授指出,新版指南中不仅围绕患者接受胰岛素给药的心理问题,而且还在疼痛和注射体验恐惧感等方面给予了指导建议。郭晓蕙教授建议:第一,应向所有糖尿病患者及护理人员提供利于他们治疗的普通及个体化的教育或咨询;第二,保证所有患者及护理人员可以得到医护工作者的支持,使用患者导向的循证心理教育工具或方法来达到共同目标;第三,糖尿病护理医护工作者应该擅长于确认那些会影响胰岛素给药的心理问题;第四,医护工作者应该有一系列的治疗行为技巧来减轻糖尿病治疗带来的心理焦虑及影响;第五,应使用不同减轻疼痛及/或注射恐惧的方法来减轻注射的心理影响

 

在胰岛素输注教育方面,新版指南也增加了关于导管刺入部位、并发症、轮换(穿刺部位)、导管扭曲、静默性阻塞及新型输注设备等方面的指导建议。


远离针刺伤

降低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风险


赵芳主任从安全注射的角度解读了新版指南,提出“安全的胰岛素注射”概念,即满足患者安全的同时,医护人员和公众人群也要安全!尤其强调了医护人员在注射糖尿病药物过程中的针刺伤可能引发血源性病原体如HIV、HBV、HCV、梅毒的感染,并且这种感染风险也可能通过不当弃置的针头传递给“下游”人员,包括环卫工人、拾荒者、甚至普通人群。新版指南用专门的章节对糖尿病药物注射过程的针刺伤风险给出了更详实的说明和推荐,强调了安全器具对医护人员包括辅助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照护人员的重要性,以及妥善弃置使用过的针头的必要性。关注针刺伤,关爱医护人员,从安全器具开始!

 


发布会上,BD中国还向北京市的全科医师代表赠送了新版指南。他们在新医改中担负起了慢病管理的重责,随着糖尿病管理社区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全科医生迫切需要“注射指南”这样接地气的学习工具,帮助患者在社区就能接收到最新的注射技术教育,实现规范、安全的胰岛素注射,保障血糖管理达标。BD大中华区糖尿病护理事业部总监朱学良先生告诉记者:根植中国,服务中国,是BD中国的使命。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医疗企业,BD始终希望将国际最前沿的理念、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帮助更多中国的医护和患者受益。与此同时,BD中国始终坚持与专业学会合作,共同推动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规范化和安全化,并向国际标准看齐。

编辑、排版:《医师报》姬诗文、杨佳加  来源:医师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