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脉交会穴与交会穴

 dlhz49 2017-04-14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都是十二正经的腧穴,主要分布在四肢腕 、踝关节上下,而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有的不到四肢,故八脉交会穴必须通过所属的正经而通向奇经八脉,即经交而穴通。具体如下:

公孙,属于足太阴脾经,通过足太阴之脉入腹会于关元处,与冲脉相通。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络穴,别走足阳明胃经,胃脉于气冲穴部位与冲脉交会而至少腹关元,夹脐上行,故公孙与冲脉经气相通。

内关,属于手厥阴心包经,通过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与阴维脉相通。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其脉起于胸中,下行至手臂内侧,络脉由此别走手少阳三焦经,阴维脉起于诸阴之交,其脉气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上行入少腹而上胸膈,故在胸中与手厥阴经交会。因此,内关穴与阴维脉经气相通。

足临泣,属于足少阳胆经,通过足少阳之脉过季胁与带脉相通。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输穴,其经脉由头侧交肩上,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经髀枢循股外侧,下至足第四趾,而带脉出于季胁,围身一周,状若束带,其所属带脉、五枢、维道等穴位,皆属足少阳胆经腧穴,故足临泣与带脉经气相通。

外关,属于手少阳三焦经腧穴,通过手少阳之脉经上肩循天髎,与阳维脉相通。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其经脉沿前臂贯肘,循臑外上肩,阳维脉起于诸阳之会,其脉气发于足太阳经之金门穴处,循膝外廉上髀厌,行身侧胁肋,达肩前与三焦经交会于臑会、天髎、肩井等穴处,故外关与阳维脉经气相通。

后溪:属于手太阳小肠经,通过手太阳之脉交肩部而会于大椎,与督脉相通。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其经脉从手走头,循肩外后廉上行交肩上而会督脉于大椎处,故后溪与督脉经气相通.

申脉:属于足太阳膀胱经,通过足太阳之脉与跷脉相通。申脉穴的部位即是阳跷脉所生之处,如《奇经八脉考》载述:“阳跷者,足太阳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出于外踝,下足太阳申脉穴。”故申脉与阳跷脉经气相通。

列缺,属于手太阴肺经,通过手太阴之脉循喉咙与任脉相通。列缺属于手太阴经络穴,其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而循桡臂内侧前廉行至列缺,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故列缺与任脉经气相通。

照海,属于足少阴肾经,通过足少阴之脉循阴股入腹达胸,与阴跷脉相通。照海穴的部位,即是阴跷脉所生之处,故照海与阴跷脉经气相通。



八脉交会穴与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在针灸治疗中运用较多,针刺一穴相当于针两经或多经,相当于“透穴”或针刺多穴,简便易行,患者乐于接受。本人在临床教研和治疗中,发现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有理论上相似和不同之处,仅供同仁参考,以便更深一步进行理论研究。八脉交会穴
  1.单穴的应用: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气血相交会合的穴位,是气血的会合。十二经脉气血过盛时,可流到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气血亏少时,奇经八脉的气血可补充十二经脉。例如后溪为督脉与手太阳小肠经的气血会合处,足临泣为带脉与足少阳胆经气血会合的地方,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少阳胆经气血过盛时,可分别通过八脉交会穴后溪、足临泣分别流到督脉、带脉;气血衰少时,督脉和带脉的气血再补充进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少阳胆经。其他六个八脉交会穴亦然。在八脉交会穴中,只有公孙、冲脉、照海三穴所属经脉(分别为脾经、膀胱经、。肾经)分别与冲脉、阳跷脉、阴跷脉正好在本穴上交接,其他五穴所属经脉与奇经八脉在古书上没有直接记载在本穴交接,只能通过临床治疗效果来验证。如后溪为督脉与手太阳小肠经的八脉交脉穴,既可治督脉病(如项强、腰痛),又可治本经病(如腕痛、小指麻木);列缺为任脉与手太阴肺经的八脉交会穴,既可治任脉病(如小儿遗尿、尿频),又可治肺病(咳嗽、咯痰)。
  2.上下配穴:八脉交会穴具有一穴多能的特点是由于上下配穴的应用,指一个上肢穴和一个下肢穴位配伍成方。现分述如下:
  内关是心包经的络穴,在其本身所属经脉,内关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以治胸痛心悸,健忘失眠等症;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功能和胃健脾,临床上常用以治胃病影响脾运,起表里兼治的作用。我们从冲脉与阴维脉合心、胸、胃来理解,取内关与公孙上下对应搭配,起着相互协调和促进作用,对于治疗心悸失眠、胸闷、胸痛、胃脘胀痛等症疗效更为理想。虽说“胸部内关谋”,宽胸理气,治疗心悸、胸闷、胸痛等症非内关莫属,但当病情严重,单取内关对于病情缓解疗效欠佳时,若配搭公孙,上下对应,可以通过阴维和冲脉加强对气血的调节,疗效较显著。
  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俞穴,功能为清醒神志,舒孙是手足少阳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交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三阴交和角孙所含的气血分别是脾经和三焦经的气血,肾经和肝经经脉经过三阴交所在位置,胆经和大肠经经过角孙所在位置的上下部位,但经脉中的血并不相互流通。针三阴交,调节三经气血,主治肝脾肾相应病证。针角孙可调节手足少阳经和大肠经的气血,主治少阳经的耳鸣耳聋和大肠经的齿痛。若此类交会穴相交经脉气血会合,那么它们经脉线路就会完全混淆,不能分清各自经脉。流动方向在经络敏感人身上交会穴附近的经脉上针刺,只向本经传导,反映了此类交会穴的气血不相会合。
  3.交会穴的修复:两类交会穴不管气血是否会合,针刺后相交会的各经均被刺中,修复时各沿原来各自经
  脉流通,第一类交会穴仍为各经气血会合,只是穴位所属经脉气血较多较旺盛。第二类交会穴气血只沿本经方向流动,其他交会经脉可完全修复。
  小结
  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在理论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各经相交或会合之处的穴位。在临床针刺中,机理相同,均有调节相交会合的各条经脉气血,有一针多能,针到病解的作用。笔者在临床治疗内科、妇科、伤科、儿科病证方面的应用深有体会。
  筋通络,常用以治疗失眠及肩颈酸痛等症;申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功能为舒筋通络,宁神疏表,一般是用以治疗癫痫,小儿惊风抽搐及烦躁失眠等症。二穴上下对应配合应用,能起相互辅助的作用,对于各自所主治的病证能加强疗效。后溪通督脉,脉交阳跷,两者合于肩胛、颈项、耳及目内眦。“经脉所过,主治所在”,后溪配申脉对于肩痹、落枕、目疾均有疗效。
  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功能为清热解表,通经活络,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及上肢的关节痹痛;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的俞穴,功能为明目聪耳,祛风止痛,穴名临泣,顾名思义,它对迎风流泪等眼疾有特效,临床常用来治偏头痛、牙痛及眼疾。
  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功能为祛风止痛,宣肺通络,对于外感咳嗽及头痛有较佳的疗效;照海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有泄火利咽,舒筋宁神的功效,一般常用于治咽喉疼痛、失眠健忘及癫痫等证。
  交会穴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数目较多。如[F极、关元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大横为足太阴脾经与阴维脉的交会穴。交会穴相交的几条经脉有两种情况:
  1.气血的会合: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关元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会阴为冲、任、督的交会穴,手足三阳经气血充盛时可流向督脉,足三阴经气血充盛时流向任脉,会阴可调节冲、任、督脉的气血,不使某一经气血过多或过少。临床上对许多老年人走路慢,走不动,易疲劳,气血流动受阻,针大椎、关元、会阴,可使身轻体健,精神旺盛。大椎可振奋诸阳经,调节四肢阳经和督脉经气,使之动而有力。关元为元气关藏之处,足诸阴经和任脉气血汇合之处,针之可调诸阴经气血和稳固元气,使之静而神定。会阴为阴阳交会之处,其中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针之可调手足阴阳经气血,使之握而有力、屈而稳定、伸而迅疾。此类交会穴有类似八脉交会穴的作用,从临床主治看,它们确实在此交会。
  2.简单的交叉(此类属个人观点):譬如把两根或多根水管简单地放在一起,水管里面的水只是沿着原来水管的方向向前流动,不会通过水管壁和别的水管里的水会合。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是脾经的经穴;角孙是手足少阳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交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三阴交和角孙所含的气血分别是脾经和三焦经的气血,肾经和肝经经脉经过三阴交所在位置,胆经和大肠经经过角孙所在位置的上下部位,但经脉中的血并不相互流通。针三阴交,调节三经气血,主治肝脾肾相应病证。针角孙可调节手足少阳经和大肠经的气血,主治少阳经的耳鸣耳聋和大肠经的齿痛。若此类交会穴相交经脉气血会合,那么它们经脉线路就会完全混淆,不能分清各自经脉。流动方向在经络敏感人身上交会穴附近的经脉上针刺,只向本经传导,反映了此类交会穴的气血不相会合。
  3.交会穴的修复:两类交会穴不管气血是否会合,针刺后相交会的各经均被刺中,修复时各沿原来各自经脉流通,第一类交会穴仍为各经气血会合,只是穴位所属经脉气血较多较旺盛。第二类交会穴气血只沿本经方向流动,其他交会经脉可完全修复。
  小结
  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在理论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各经相交或会合之处的穴位。在临床针刺中,机理相同,均有调节相交会合的各条经脉气血,有一针多能,针到病解的作用。在临床治疗内科、妇科、伤科、儿科病证方面的应用深有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