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健康|春季养生贵在防病

 青梅煮茶 2017-04-14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春三月,阳气上升,万物生长逐渐旺盛,一派生机盎然景象,正所谓“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但中医有“百草回芽,百病发作”之说,春天里,多种疾病易发,有宿疾者,更要当心旧病复发。建议大家不妨从日常生活的细节贯彻养生之道,从而有效避免疾病发生。 

科学“春捂”防感冒

发生于春季的感冒,与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会引起许多并发症。专家建议,预防春季感冒,关键是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在流感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感冒患者共用毛巾、饮食用具等。感冒后要多喝水,饮食上也应该清淡,以流食或软食为主。

避免感冒,不可忽视给身体保暖。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此时如果过早地减衣,寒气就会乘虚而入,伤及人体阳气,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便会“找上门来”。专家提醒,要做到“春捂”防病,坚持不忙减衣、上薄下厚的原则,尤其是老人、小儿、产妇和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 


调肝补肾防眼病

春天的养眼护眼与养肝护肝不可分割。因为“五行之木,春木旺,肝主事”,而“肝藏血,开窍于目”,中医认为眼病和肝的关系最大。肝是明目的源泉,肝藏血提供的血液和阴津可以滋养眼睛,使眼睛灵活、眼神光彩。如果肝血亏损、目失所养,则会出现“目涩不灵”现象;肝火旺盛、多食辛辣,则可能灼煎津液,导致眼干发痒,热灼不适。专家提醒,经过一个冬天之后,在气温逐渐回升的春天里,人们易肝火旺盛,而眼睛可能受牵连,出现各类不适。

中医认为应从调肝补肾入手来预防和治疗眼病。 “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肾的气血充足,才能维持肝的正常功能。专家指出,春天应避免高温、辛辣、大补类食物,需要长时间用眼的人群可多进食养肝护肝、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牛奶、豆制品、胡萝卜、菠菜等,用菊花和枸杞泡水喝能清肝明目。 


抛却烦恼防“狂乱”

春天精神心理疾病高发,与肝脏疏泄功能失调不无关系。《内经》有云,春天地气上升,肝木生发,肝肾阴亏的人易出现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故易导致精神病性症状的复发。

所以,春季尤其要预防精神疾病,要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从而安养神气,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剧烈而不利于肝气疏泄。同时要合理安排饮食起居,保持足够睡眠,不过度劳累,不长期熬夜。

春光明媚,此时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与好友结伴郊游,增广见闻,以利于肝气的疏泄。


常人补鱼油没大用

补鱼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概念似乎早已深入人心,而美国专家最新研究发现,这种说法对普通人而言不过是个美丽传说,鱼油仅有益于心力衰竭等特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心脏病协会随机复查了往年关于鱼油与预防心血管疾病关系的临床试验,包括两项2002年前发表的研究报告和13项发表于2002年后的研究报告。专家们尤其关注并认真评估了鱼油对治疗心脏病发作、中风、心房颤动等疾病的临床效果,结果再次证实协会2002年关于补充鱼油对近期有心脏病发作史者确实有益的说法,另外新发现心力衰竭者补充鱼油同样有助于尽快康复和预防并发症。每天补充少量鱼油能将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和住院风险降低9%。

不过,研究报告主要作者戴维·西斯考维克说,目前缺少科学数据证明普通人补充鱼油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我们这次不能建议把补鱼油作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