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与老师为何会有不共戴天的隔膜

 循天园 2017-04-14
上课期间打球,政教老师“驱离”,学生报告家长,家长群殴老师,系列事件一气呵成。画面感很强,因果并不复杂。然而在“政治正确”面前,孩子不诚实,老师太冲动,家长不克制,这些媒体惯常应用的和稀泥标签,早已失去对事件真正的描摹。

事情发生在常德,相关当事人,已经被处理。总说要理性宽容,克制戾气消除冲动。可是,这些从情绪而来的行为,如果打心底就有隔膜,似乎靠智慧想解决,并不容易。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父辈时代的人,尊重老师,只因知识是个极度匮乏的资源,“尊重”的核心在“知识”,而非老师本身。

然而,这样的局面现在已经被打破,知识资源已经相对宽松的时代,多数时候的尊重停留在“对孩子照顾的层面”,这样的时候,信任的维度更近一层,自然隔膜也会相应建立,所以家长越来越对老师有意见。

从老师的层面来看,多数平日里与家长都能和睦相处,甚至能在一些时候“号令家长”。当然,这是在平衡没有打破的时候,一切安好。不过,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身体安全一旦出现异样,就会一下子紧张起来。

当然,现实的对峙过程中,家长和学生一直都是弱势群体,很多时候要想长期在一个学校上学,就要考虑孩子的感受。所以,对于家长而言,只能服软讨好老师。我们不否认一些胡搅蛮缠的家长,丝毫不懂教育的学术界限,胡乱干涉学校的正常教学。

但同时也要承认一个现实,如今“仍然是学校占据着强势的位置”,学校和老师的言论仍是家长和学生的魔咒,即便内心早已跑满“草泥马”,还是需要硬着头皮按照吩咐去做,除非孩子不想在这所学校继续念书。

从日常的家长口风中也能感受到,目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属于面上过得去的状态。很多人将家长给老师的“利益输送”,定位成送礼。讲真,就是个“对等互换”,家长付出礼品,老师回应照顾,只是这份交换的过程中,家长之间也形成博弈关系,送的多与少,似乎与照顾的强度也有关系。这样的时候,一切看起来平静的局面,却早已暗流涌动。

老师们,除了要应对家长们的世俗套路,同时也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根本不在意家长和孩子在此过程中,受到了怎样的伤害。这些原因有制度上的问题,也有人性中的弱点,不去关注,迟早会成为一声惊雷。当然,很多教师不以为然。因为这种冲击现在还没有形成非常大的规模,但毫无疑问,已经有人听见了雪崩的声音。

既然,内心早已不共戴天,却依旧假装万事大吉,凑合着向前行走。隔膜并非万能胶,总有撕裂的一天。更重要的,这涉及到“未来教育中的关系”,因为家长与老师关系的恶化,将促成变革的加速,它很可能会在未来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之一。不管是家长和学生,还是学校与老师,都应该有所反思,不同领域都在变化,相信教育也不会太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