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年老胃病(慢行胃炎),古方来搞定

 图书 馆员 2017-04-15

10年老胃病(慢行胃炎),古方来搞定

患者张先生今年47岁,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虽然生活过得衣食无忧,但这对张先生来说,并没有多么的幸福。因为胃病长时间折磨,张先生整日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看啥啥烦、瞅啥啥别扭。

年少时,张先生正赶饥饿时代。吃了上顿没下顿,饮食没规律使他很早就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吃药过程中,张先生发现西药见效的确很快,但是却不能长期服用。慢性胃炎往往伴随着并发症出现,西药的专病专治对张先生的胃病不仅不能给予根本性的治疗,服用过量,还会导致其他病情的出现。
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的枢纽。张先生舌淡苔白,脉象虚弱。结合他年轻时,饥一顿、饱一顿的经历,到如今手脚依旧冰凉,不敢吃凉食现象充分表明,这就是典型的胃寒脾虚症。
中医讲求脾升胃降,张先生需要增强脾胃阳气,依靠外界物质补充气血。
给张先生进行病情分析之后,准备用此药方帮助他渡过难关。
该药方记录于张仲景的《伤寒论》

药方:生姜12克,炙甘草9克,人参9克,干姜3克,半夏9克,黄芩9克,黄连3克,红枣12枚。
服用方法:将生姜切片,红枣掰开,连同其它材料一同放入锅内,加水2升,煮到1升的时候去渣,继续煎煮到600毫升,每次趁热温服200毫升,每天服用3次。
具体到个人,服用时,务必咨询当地中医师,根据体质辩证用药!

十年的老胃炎,一个中药古方竟然治好了!
有很多胃病患者,有反酸和胃痛的症状,尤其是进食以后更为明显,同时还会出现胃胀的情况,时隐时现,十分恼人。这样的病症,在西医上多定义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需要服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药物来治疗,但根治效果较弱,所以不得不来求助中医。而事实证明,中医治疗这种病症,的确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奇效。<div 其实中医里是没有胃炎一说的,我们多将胃病归结为脾胃失调引发的胃脘痛,根源多为气虚血瘀,湿热瘀滞。下面就说一个我行医笔记上的成功实例。
  时间:甲申年戊辰月壬申日(公历2004年4月23日)
  患者:刘姓中年男士
  病症:胃脘痛、反酸、胃胀
  病史:患胃痛十年,曾于本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定性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服药三年,有嗜睡、萎靡等副作用。
  观察结果:舌质呈暗红,有瘀斑。脉象弦涩。
  诊定症状:气虚血瘀、肝郁胃热
  这位刘先生在我记忆中,是一个较为消瘦的中年男子,实在对西药的副作用无法忍受,对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经亲友介绍,来了我这里。在经过了问诊之后,我对他开了如下的药方:
  组成:炒白术10克,黄芩10克,仙鹤草15克,莪术10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七日后减半,半月痊愈。
  主治:气虚血瘀,湿热郁滞,对胃脘痛、痞证有极好的治愈效果。
  方解:《金匮要略》有云:“白术益气健脾,顾护后天之本,堪为君药。”而黄芩配仙鹤草则善清胃热,健胃补虚,清热泻胃之力有增,但不似芩连有苦寒败胃之弊。且仙鹤草尚于清泻之中寓固本之意;两药亦可有效抑杀幽门螺杆菌。同时用莪术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与白术相合,则消补兼施,补而不滞,消而不伤正;既能很好地缓解胃部的痞满、疼痛症状。
笔记上还记述了刘先生之后的复诊,是一个星期之后,那时候他的精神已经好了很多,脉象也渐趋柔和,我让他按药方继续服用一周,之后痊愈。虽然中医讲求一人一方,可是由于刘先生这个年纪的中年男子非常容易患上这样的慢性病,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这里发上来,希望可以有相似病症的朋友们尝试,不敢说百试百灵,但十有八九也可痊愈。
胃病缠人且高发,养治结合有小方

在日常体检中,浅表性胃炎、轻度胃溃疡等问题,是检出率非常高的疾病,常常赫然出现在我们的体检报告中。

对此,很多人不屑一顾,觉得这是普通的亚健康现象,无需治疗。其实,这种轻度的胃病如果长期发展,会给身体带来越来越大的麻烦。更主要的是,这种轻度的胃炎、胃溃疡在治疗方面也是比较高效的。往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治疗后,可以实现长期而稳定的控制,患者得到的收益巨大。如果病情发展,治疗就会很麻烦,治疗难度增加。因此有医学工作者总结,胃病太难治,全因治得晚!

今天在这里,我们为你推荐一个治疗轻度胃病的好方法。它集养胃和治胃于一身。

准备芦根30克,公英15克,麦冬15克,竹茹12克,白芍12克,枳壳10克,石斛10克,薄荷6克,甘草6克。水煎成300毫升药液,早晚两次饭前温服,每周服用5剂就足够了。

这个方子适合什么病人呢?简单地说,就是有一点胃炎或胃溃疡,咽干口苦,舌红苔黄,胃部轻痛,但是本身又不严重,尚不对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的人。方子源自山东名医姚子扬,后来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对上述病人效果很好。

这个方法的主旨在于“清养”。对于轻症的热性胃炎、胃溃疡而言,抓住两个问题就能很好解决病痛。其一,疏解肝郁。肝郁不除,肝火犯胃,病不得养。其二,清胃,润胃,但不能伤正气,更不能因为滋阴而产生滋腻之嫌。这就需要对用药进行精准的把握和衡量。此方中,芦根和竹茹性甘寒,善清胃热。公英解毒清热,对幽门螺杆菌有治疗效果。这三者可谓轻灵之药,不伤正气。石斛和麦冬能滋阴养胃,但是不滋腻,白芍枳壳和薄荷能疏肝、和胃、止痛。应该说,它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轻度胃炎患者的情致不遂、肝气郁滞的问题。第二,用轻灵之药,以清热但是不伤胃的方法,对热邪起到化解作用。这体现了对早期热证胃病的清养之道,因此集养胃治胃于一身,效果很好。

这个方法的适用面广泛,但是使用前必须经中医师辩证指导。脾胃虚寒的人不能用。 

老中医李成光,治疗脾胃病的10个经验!

脾主中州,胃为水谷之海,脾胃本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众多脾胃病应运而生。现如今,脾胃病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从古至今,也累积了不少。今且分享名老中医李成光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您也可以将您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分享到写留言处哟~ 

脾胃病常表现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往往以脾胃虚弱为本,水湿、湿热、瘀血、浊毒为标,且有升降失常、寒热相兼的特点。现将李老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化湿和胃法

用于脾胃湿热型,症见脘腹不适,纳呆少食,口淡无味,或口渴而不欲饮,倦怠身重,大便溏薄,苔黄腻,脉濡数。常见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治当清热化湿、和胃醒脾。以三仁汤加减。方中杏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砂仁、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半夏、川朴花行气散满,除湿消痞;竹茹、黄芩、浙贝、郁金以清热和胃降逆;炒谷芽、鸡内金化湿积,助运化;木蝴蝶疏肝和胃,其性为升,在众多降药中加之,取其升降有序之意,以符合脾胃升降的特性。加减:胃痛甚加白芍、甘草;大便不畅加枳壳、生白术;口苦口臭加石斛、石菖蒲、佩兰。

二、利胆和胃法

用于胆胃郁热型,症见胃脘不适,灼热吞酸,口苦呕恶,咽喉不适或咽部梅核气,嗳气便干,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数。常见于西医学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胃炎合并胆囊炎或胆石症。治当利胆和胃、清热降逆,以蒿芩清胆汤加减。方中青蒿、黄芩、郁金、蒲公英清少阳胆热;竹茹、半夏清胃降逆;碧玉散导胆热下行,又利湿和中;木蝴蝶、川朴花、大腹皮理气和胃运中;生谷芽养阴疏肝利胆。加减:苔白、热邪不甚去碧玉散,改海金沙;大便干加生白术、枳壳;寐差加青龙齿、首乌藤、合欢皮;泛酸加浙贝、乌贼骨、煅瓦楞子;胆石症加穿山甲、路路通。

三、清热和胃法

用于肝胃蕴热型,症见脘腹不适,泛酸嘈杂,嗳气时作,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当清热和胃,以左金丸合海贝散加减。方中吴茱萸疏肝解郁、降逆止呕,黄连泻心火,两药合用,辛开苦降,一寒一热,共奏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之效;浙贝、乌贼骨、瓦楞子止酸降逆。加减:胸胁胀痛加延胡索、香附;口干加制玉竹、川石斛;嗳气甚加旋覆花、沉香、代赭石。

四、疏肝和胃法

用于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胀闷,攻撑作痛,嗳气频作,每因情志刺激痛作或加重,或伴大便不畅,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弦或弦滑。治当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散郁和中,调理气机;香附、芍药助柴胡和肝解郁;黄芩、姜半夏辛开苦降;竹茹、郁金、苏梗、浙贝和胃降逆;木蝴蝶、川朴花疏肝和胃。加减:气滞明显可加沉香、大腹皮;胃脘疼痛明显,加延胡索;泛酸嘈杂加煅瓦楞子、生牡蛎;大便溏烂加猪苓、茯苓、炒薏苡仁。

五、清肠和胃法

用于肠胃不和型,症见脘腹胀满痞闷,干噫食臭,伴肠鸣下利,恶心呕吐,舌苔黄白相见或腻,脉弦或弦数。常见于西医学的溃疡性结肠炎。治当清热利湿、调和肠胃,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中姜半夏辛温散结,和胃降逆;川连、黄芩苦寒泄降除热,清肠燥湿;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生薏苡仁、怀山药健脾渗湿止泻;木香、大腹皮、川朴花、郁金理气和胃。加减:脘胀纳呆加沉香曲、山楂;腹痛即泻,泻后痛缓,加炒白术、防风、芍药。

六、调和肝脾法

用于肝旺脾虚型,症见肠鸣腹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情志波动发作,矢气频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常见于西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治当抑肝扶脾、调中止泻,以痛泻要方合香连丸加减。方中炒白芍柔肝止痛;防风泄肝祛风;白术健脾祛湿;木香、黄连清热燥湿,行气化滞。加减:泄泻甚加红藤、生薏苡仁;腹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脘胀加木蝴蝶;纳呆加谷芽、山楂。

七、化痰和胃法

用于胆郁痰扰型,症见胃脘痞满不适,烧心或隐痛,或嘈杂嗳气,心烦失眠,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当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以温胆汤加减。方中半夏祛痰化浊,和胃降逆;竹茹清胆和胃,化痰清热,除烦止呕;制南星、天竺黄、黄芩加强清热化痰之功;石菖蒲、郁金化痰开窍;茯苓、川朴花健脾和胃。加减:寐差甚,加龙齿、首乌藤、合欢皮;嘈杂甚,加山栀、淡豆豉;大便干,加莱菔子、决明子;胸胁胀痛,加延胡索、香附。

八、养阴和胃法

用于胃阴亏虚型,症见胃脘部灼热时痛,咽干口燥,或大便干结,或饥而不食,舌干少苔或无苔,呈镜面舌,脉细数。常见于西医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治当清胃滋阴、敛阴止痛,以益胃汤加减。方中北沙参、麦冬、生地黄益胃生津;玉竹养阴润燥、除烦止渴,其性平而不碍胃,虽养胃阴但不碍脾阳;玄参、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川朴花理气而不伤阴;黄芩、竹茹、郁金、木蝴蝶清热和胃。加减:口臭加佩兰叶、石菖蒲、六神曲;大便干结,重用生地黄、枳壳、生白术;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胃痛甚,加炒白芍、甘草;纳呆加生谷芽、鸡内金。

九、健脾和胃法

用于脾胃气虚型,症见脘腹痞闷,不思饮食,面色萎黄或苍白,语音低微,气短身倦,四肢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虚弱或虚缓。常见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治当益气补中、健脾和胃,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益气健脾,升提清气;白术、白扁豆、茯苓健脾化湿;山药补脾益气;薏苡仁健脾渗湿,使湿邪从下而去;白蔻仁、砂仁、大腹皮、川朴花健脾祛湿理气。加减:四肢乏力加生黄芪;食后腹胀嗳气,加沉香、大腹皮;口干加石斛、芦根;大便不畅加莱菔子、肉苁蓉。

十、温中和胃法

用于脾胃虚寒型,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绵绵不已,得食或得温痛减,多食则脘腹痞胀,泛吐清水,胃部冷感,四肢不温,倦怠无力,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软弱无力。治当温运脾阳、健胃和中,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方中桂枝温通脾阳;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使桂枝走里而不走表;黄芪益气建中;干姜散脾胃寒邪,温中止痛;延胡索、香附理气止痛。加减:大便溏薄可加炒薏苡仁、山药。

脾胃病因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往往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气血失调的正虚邪恋状态,治疗上单用一法难于取效,故李老常采用和法治之,同时又当根据疾病的寒热、体质的虚实、脏腑的特性、邪正的盛衰来灵活应用。程国彭《医学心悟》云:“有当和而和,而不知寒热之多寡,禀质之虚实,脏腑之燥湿,邪气之兼并,以误人也,是不可不辨也……由是推之,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和之义则一,而和之法变化无穷焉。”因此,李老在应用和法治疗脾胃疾病时,顺应脾胃的特性,将祛邪与扶正、清热与温寒、升散与降收同冶于一炉,从而重新恢复“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

难治的胃炎,用一个鸡蛋就搞定了,千年治胃炎秘方披露
胃炎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足以让你烦恼每一天。得了胃炎,除了去医院做胃镜,就是吃胃药,效果并不好。今天,小编为您推荐一个秘方,不仅祛湿除寒,而且营养丰富,味道好,其实就是一个鸡蛋就搞定了!

用生姜30克,艾叶10克,山楂30克,鸡蛋3个,盐适量,做法如下:

艾叶摘洗干净,生姜切片,山楂去籽;

将鸡蛋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再煮2分钟,捞出,剥皮备用;

另起锅,放入艾叶、姜片、山楂和鸡蛋,煮开转小火,再煮5分钟,即可食用。

因为,艾叶中含有酮类芳香油,清热解毒,养胃防癌;鸡蛋含有优质蛋白和多种生命物质,能促进胃黏膜细胞的生长;山楂消食,生姜暖胃。

看到这里,相信你一定明白了吧!治疗胃炎花几十万不如这样试试,一个鸡蛋就搞定了!一起来试试吧!

常言道;十人九胃病,胃炎最常见,不用做胃镜,症状很好辩,多有胃胀痛,不能吃好饭,一朝把病得,胃药吃个遍,就是不好好,心中哪个烦,今送一秘方,一剂可保痊。

处方;辣椒籽100克。用法;放锅内用为或炒黄,研为细末,每服5克,一日三次,饭前服。

案例;患者孙晓霞,女,45岁,患胃痛胃胀多年,中西药吃了个遍,疗效甚微,一日从莫报纸上得一秘方,如法炮制,不日病告痊愈,迄今3年未在复发。后又介绍治疗数例,全部治愈。

慢性胃炎的预防方法

1、饮食和生活调理: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细软容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于生冷、油腻。尤其是最近天气变化寒热无常,如果你有胃病,晚上的时候最好不要喝啤酒,不吃辛辣油炸食物。还要养成细嚼慢咽,以达到易于消化、减轻对胃刺激的目的,少吃盐腌制、烟熏、不新鲜食物。

2、避免刺激性药物:不用或尽量少用对胃刺激性强的药物,不要轻易服用解热止痛药、抗风湿药、活血祛瘀、激素之类药。因为此类药物会破坏胃黏膜防御功能,促使胃炎加重。要戒酒、戒烟。

3、心情愉快乐观豁达:我们最近在临床不断发现,情绪是影响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医学专家甚至还指出:不少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症状并非来源于胃病本身,而是来自恐病的心理因素,中医认为是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证。在心情愉快时,可使神经系统正常地活动,正确、有序地指挥支配胃肠道的分泌和运动,十分有利于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对胃肠系统起着保护和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慢性胃肠道疾病的康复。

4、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缩咖啡、生姜、葱蒜、芥末等对胃粘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分粗糙过硬的食物。可选用易于消化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油煎等烹调方法。食物宜清淡软烂。

5、选择有营养的食物:注意选择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和维生素丰富的软食,如牛奶、豆腐、胡萝卜和一些发酵的食品,食物要细嚼慢咽。

6、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负担。三次正餐食量较少可于餐间定时加餐。注意食物搭配,最好有干有稀,有蛋白质食品也有少量主食。

心痛(即胃脘痛)

脉∶心痛微急,痛甚伏入,阳微阴弦,或短又数;紧实便难;滑实痰积;心痹引背,脉微而大,寸沉而迟,关紧数锐。

心痛初起者,胃中有寒也。

姜桂汤 治初起胃脘寒痛。

干姜 良姜 官桂(各七分) 藿香 苍术(米泔制)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甘草(炙) 木香茴香(酒炒) 枳壳(麸炒) 砂仁 香附(炒。各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磨木香服。痛甚加乳香;手足厥冷,脉沉伏加附子,去良姜。

心痛稍久者,胃中有郁热也。

清热解郁汤

栀子(炒黑,二钱) 枳壳(麸炒) 西芎 黄连(炒) 香附(炒。各一钱) 陈皮 干姜(炒黑。各五分) 苍术(米泔浸,七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热服。服后戒饮食半日。渣再煎服。

清膈散 治心胃刺痛,憎寒壮热,口干烦躁不卧,时痛时止。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半) 黄连 枳实 栀子(酒炒) 竹茹 赤芍(各一钱)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服。痛甚加姜汁三匙。

心痛大便实者,宜利,则痛随利减也。

枳实大黄汤 治大便结实不通,胃中痛者。(方见腹痛。)

利气丸(方见诸气。)

心痛原素喜食热物者,死血留于胃口也。

活血汤 治热伤胃口,死血作痛。(方见腹痛症。)

韭菜丸 治胸膈背后死血积滞疼痛,或吐血后,或劳后饮酒,怒气过多,俱胸背作痛。

当归 川芎 人参 牡丹皮 桃仁 大黄 黄芩 姜黄 三棱 莪术 桔梗 枳壳 半夏 防风 羌活(各等分,俱要生用)

上用韭菜根共一处,酒浸晒干又浸。如此三五次,共为末,水丸,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或百丸,茶清下。

心膈大痛,攻走腰背,厥冷呕吐者,是痰涎在心膈也。以先用鹅管探吐,痰涎出后用。

枳缩二陈汤 治痰涎在心膈上,攻走腰背,呕哕大痛。

枳实(麸炒) 砂仁 半夏(姜汁制) 陈皮 香附(各二钱) 木香 草豆蔻 干姜(炒,各五分)

浓朴(姜汁炒) 茴香(酒炒) 玄胡索(各八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入竹沥磨木香同服。

心痛胃口有虫作痛者,时痛时止,面白唇红是也。

椒梅汤(方见腹痛证。)

治虫咬心痛

凤眼草(即椿树枯用子) 乳香(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黄酒送下。

苦楝汤 治虫咬心痛。用苦楝根皮,煎汤服之。

灸心痛神法 两手肘后陷处酸痛是穴。先用香油半钟,重汤煮温服,即用艾入水粉揉烂为炷。每处灸五壮,其痛立止。

【补遗秘方】

九气汤 治膈气、风气、寒气、忧气、惊气、喜气、怒气、山岚瘴气、积聚痞气,心腹刺痛,不能饮食,时止时发,攻则欲死,并治,神效。

香附米 郁金 甘草

上锉生姜三片煎服。

红白散 治心疼神效。

官粉(二钱) 红碱(一钱半)

上二味为极细末,用极辣葱捣汁和一处,烧酒调下立止。

神效散 治心痛作酸;又治水停心下,作声如雷;又治口眼 斜,不省人事。用胆矾一分为末,温黄酒调下,以吐痰尽为度。

桃灵丹 治心腹痛疼及阴症,或绞肠痧等症。

玄胡索(一两) 桃仁(去皮,五钱另研) 五灵脂(五钱) 乳香(五钱) 没药(七钱)

上各为细末,醋糊为丸。每服二三十丸。心疼,淡醋汤下;腹痛,干姜汤下,或用黄酒下。

三仙丹 治心疼至危,将此即起。

白信(煨) 巴豆(去皮油) 黄蜡(各等分)

上共为末,熔黄蜡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烧酒下。忌醋。

芎术姜栀二陈汤 治素有痰火,胃脘急痛不可忍者,食不能消。

川芎(一钱) 干姜(炮,一钱) 苍术(米泔制,一钱) 栀子(炒,一钱) 陈皮(去白,二钱二分) 半夏(姜汁炒,一钱) 茯苓(去皮,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正痛时温服痛止,待半日方可饮食。

沉香化滞定痛丸 专治胃脘痛、胸中满闷、停痰积块、滞气壅塞,不拘远年,心胃痛,服之即效,屡屡有验。

沉香(三钱) 没药(五钱) 大黄(五钱,炒) 瓦珑子(一个,火 红,醋一日) 莪术(三钱)玄胡索(二钱,酒炒) 乳香(二钱)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九丸,壮实者十一丸,白滚水送下。行二次,米汤补之即安。

心疼、肚腹痛、小肠气积块冷气等症,属虚寒者宜服。

当归 川芎 陈皮 茯苓 砂仁 官桂 玄胡索(各一钱)丁香(五分) 三棱(一钱半) 莪术(二钱) 槟榔(二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神效。忌房劳。

破积散 治心气痛、食积肚腹痛、饮热积块痛,症属实热者宜服。

香附米(四两,酷浸煮干) 栀子仁(炒黑,二两) 三棱 莪术 郁金 枳壳 黄连 大黄(各一两)

上共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淡姜汤送下。

进士中寰何公夫人,患经行胃口作痛,憎寒发热。一医以四物汤加官桂、香附服之,即吐血而痛愈甚。余见六脉洪数,乃郁火也。以山栀二两,姜汁炒黑色,一服立愈。

一教谕年五十一岁,因酒食过饱,胃脘作痛。每食后,其气自两肩下及胸,次至胃口,痛不可忍。令人将手重按痛处,超时忽响动一声痛遂止。如此八年,肌瘦如柴。余诊六脉微数,气口稍大有力。以神 丸一服下之,其痛如失。后以参苓白术散调理撤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