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放血治疗带状疱疹

 xinbin202 2017-04-1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疱疹初起时颜面部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并能合为大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有继发感染则为脓疱。数日后,疱浆混浊而吸收,终呈痂壳,1~2周脱痂,遗留的色素也逐渐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损害不超越中线。老年人的病程常为4~6周,有超过8周者。

  带状疱疹俗称蛇盘疮,是由肝火妄动,湿热内蕴引起。

  泻身柱穴有疏通阳气,泄热解毒的作用;

  合谷与曲池合用能清阳明胃肠邪热,疏通肺气, 肺气清肃则邪热自解;

  三阴交有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的作用。

  诸穴共用起宣表行湿,清热解毒之功。患处周围浅刺,即刺 络泻血, 可辅助前述诸穴之功。

  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受损,出现头皮、额部、眼、鼻部损害辨证:风温时毒外侵,肺胃上焦受邪,热毒蕴结发病。治则: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方药:普济消毒饮加羚羊角粉。

  听神经、面神经受累 辨证:肝胆经实火炽盛,循经发病。治则:清泄肝胆实火,通利三焦湿热。方药: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粉。

  肩背部带状疱疹,臂丛神经受损,颈肩胸背上部起疹 辨证:手三阳、手三阴经循行为邪气壅滞,毒热积聚而发病,发病急重。

  治则:泻火解毒,凉血化斑。

  方药:(1)清瘟败毒饮重用连翘;(2)清热祛湿,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加元胡。

  胸胁腰背部,骶丛神经受损辨证:肝胆实火。治则:泻肝胆实火,清利三焦湿热。方药: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粉或除湿胃苓汤加龙胆草、连翘。

  下肢疱疹,骶丛及坐骨神经受损辨证:足三阳、三阴经脉为湿热邪毒壅滞。治则:清泄湿热,解毒通络。方药:除湿胃苓汤或龙肝泻胆汤加减。

  泛发性带状疱疹上述各型疱疹伴周身散在或播散性水痘样疹,同时伴较严重的全身症状。辨证:十二经湿热瘀积,经脉壅滞,或正气不足,邪气充斥。

  治则:泻十二经之火,凉血化斑;或清热解毒宣泄湿邪,扶助正气。方药:清瘟败毒饮加连翘、羚羊角粉。

  针刺放血治疗

  取穴:

  (1)头面部皮疹:取大椎、太阳、阳白、四白、颊车。

  (2)肩背部及上肢皮疹:取大椎及与皮损相应之神经根部的背俞穴或夹脊穴。

  (3)胸胁 腰腹部皮疹:取与皮损相应的神经根部之背俞穴或夹脊穴。

  (4)下肢皮疹:取腰骶神经根部相应之穴位及委中穴。

  (5)泛发性皮疹:取大椎、曲池、合谷、三阴交等。

  方法:采用针刺拔罐方法。

  治疗量:上述各部疱疹及所选穴位出血量为每罐1~2ml或更多,留罐时间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3日。

  耳针选穴:

  相应敏感点、肺、肝、肾上腺、内分泌。方法:取2~3穴,捻转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

  (1)针药并用,迅速止痛,缩短病程,1周之内即可治愈,且后遗神经痛轻微。

  (2)羚羊角粉入心、肝、肺经,根据笔者经验,早期较大量应用,每日2~4g,疗效更显著,特别是有眼部损害者。

  (3)刺血关键在于因火罐强大吸附作用而使皮损水疱内呈血性内容物,次日即可结痂。

  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患处常规消毒后,用5ml一次性注射器将带状疱疹内的液体全部吸出.用两支艾条(医用艾条)同时点燃,由疱疹周围向中心灸治,热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20分钟,1日2次.治疗限于病灶局部,根据病变范围大小,'以痛为腧',调节局部经气.临床常用的病灶围灸法即属近部取穴,以痛为腧.其依据为经络学说的皮部理论,充分调动皮部的御邪抗病之力,以祛病毒而使病愈.

  一、点刺放血,在患处如果面积较大,可以用梅花针点刺,患处面积较小的,可以用一次性三棱针点刺放血,记得点刺后拔罐,要反复上罐几次,直到拔得患处没有出血为止。(这种方式就是给疱疹病毒出路)

  二、点刺拔罐后,一定要在这里艾灸,切记不要使用艾灸罐,最好的方式是手持艾条在这里熏灸,2-3跟艾条绑在一起熏灸,每次时间不要低于30分钟。

  三、取穴,治疗带状疱疹取穴局部阿是穴,(就是患病位置)如果老年人在配合取穴,中脘,神阙,足三里,可以补充元气,使疾病恢复的更快一些。

  蜘蛛穴:艾灸治疗带状疱疹。

  患者取正坐或俯卧位,医者站患者后面或侧面,取细线一根测出患者的头围大小,将多的线除去,然后用头围长度之线绕颈一周,再将两线端对齐,沿胸椎正中线向背后下稍拉紧,合拢的线端达处就是蜘蛛穴。

  每天一次,4次为一疗程。

  龙眼穴治疗带状疱疹

  1.龙眼穴放血:龙眼穴位于小指近端指关节尺侧面上(第二、三骨节之间),握拳于横纹尽头处取之。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然后挤压,即有黄色黏液或血溢出,挤出1~2滴即可。

  2.龙头、龙尾点刺出血:疱疹最先出现处称为“龙尾”,疱疹延伸方向之端称为“龙头”。其放血部位应在“龙头”之前,“龙尾”之后。局部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在针刺部位拔罐,以求恶血尽祛。起罐后,用酒精棉球擦净该处,不必包扎。

  龙眼位于小肠经脉中,属于经外奇穴。小肠与心相表里,心经属火,主血脉,刺之放血能泻心火又可活血化瘀通经络。

  龙头、龙尾是指疱疹延伸方向的始末,在其疱疹发生部位的前(龙头)与后(龙尾)刺破出血,再加火罐拔尽恶血,此法控制了病势的发展,俗称“截法”。?

  董氏奇穴治疗后遗症

  1、驷马上穴、驷马中穴、驷马下穴,运用倒马刺法,配中九里(风市穴),取对侧针刺。每天一次。

  穴名

  驷马下穴

  驷马中穴

  驷马上穴

  定位

  膝髌骨外缘直上七寸五分,即通关穴上五分向外齐开一寸处。

  驷马下穴直上二寸处。或患者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内横开三寸。

  驷马中穴直上二寸处。

  主治

  肋骨痛、肋膜炎、肺机能不足所引起之腰痛、肺弱、肺病、肺结核、肺癌、胸部挫伤、胸背痛、鼻炎、耳聋、耳鸣、耳炎、面部神经麻痹、眼发红、哮喘、半身不遂、牛皮癣、各种皮肤病、皮肤过敏、青春痘、下肢扭伤、甲状腺肿、乳腺炎。

  针法与应用

  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治肋痛、背痛、坐骨神经痛,单足取上、中、下三穴,其余各症两脚六针同时取之,形成倒马针法,可提高疗效。此三穴为治疗所有“气”病之主穴。

  2、放血

  同侧治污穴(大拇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之脉络)和局部点刺加拔罐,10分钟。每3—5天一次。

  定位

  大拇指背第一节正中央上,共三穴。

  主治

  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血不止,不结口。

  针法与应用

  以三棱针扎出黑血者当时见效。

  3、中药

  全瓜萎30克,藏红花3克,生甘草6克,黄芪15克。水煎服。

  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加减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药。每天一剂,10天为一疗程。

  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的取名源由

  董公很喜欢马,故其许多穴位取名皆与马有关,例如足驷马、指驷马、马金水、马快水等,故此针法取名亦与马有关,称为倒马针法。另马跑得很快,即迅速之意,取马为名亦有速效之意。而且此倒马针法,更是名符其实的“倒马”,因为若是马缺少一只脚,剩下三只脚便会倒下,故此倒马的意思便是使“马倒”,即剩三只脚,运用于针灸治疗上,即是用三根针,针刺的意思。从董公所传之奇穴中,大都为三穴一组之布置即可体会董氏奇穴之真谛。此道理很容易便可明白。故可知三针倒马为主要,两针的运用较属特例。倒馬針法即用三根针来治疗,以直三针最常用,横三针较少用,视临床所需而灵活运用。例如董氏奇穴中的大间、侧间、小间,天阳、人阳、地阳,土水一、二、三穴,心灵一、二、三穴,以及上三黄、下三皇、三重穴等,皆为倒马针法的穴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