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意的古代文人

 醉灬阑 2017-04-15
                            失意的古代文人
    中国古代优秀的文人大多都是失意的。因其优秀,就会遭人妒忌,被人讥谗,以致被当政者贬谪流放,甚至引来杀身之祸;因其优秀,其思想境界和理想报负就高于常人,在他们眼里现实是污浊和丑恶的,他们希望用自已的才能改变现实社会,但当政者却不给他们施展才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机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无法改变。这便是古代优秀文人失意的原因。
    古代文人们对待失意的人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态度,即人生观的不同,根据不同的人生观,大致可以把他们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超脱型的,这是具有道家思想的一类文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陶渊明、李白、孟浩然、欧阳修、苏东坡等。以他们的诗句为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谪仙人李白,“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的孟浩然,时而“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时而“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被贬为滁州太守的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因“乌台诗案”几近丧命的苏东坡要“羽化而登仙”;。。。。。。这类文人以豁达大度的胸襟对待他们失意的仕途人生,或隐遁山林,或寄情山水,或沉浸诗酒。如此,其愁得解,其情可悦,其乐陶陶,超凡脱俗,净化心性,遗世独立。其行为虽然有消极避世之嫌,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操守上的高洁和人格上的独立,同时也排解了怀才不遇的苦闷,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
    另一类型是忧患型或者说是忧国忧民型的,这是具有真正儒家思想的文人。孔孟之道是中国二千年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绝大部份读书人都是属于“儒”生,因此这一类文人要远比前一类文人要多。最具典型代表的人物有屈原、杜甫、白居易、范仲淹、陆游、龚自珍等。屈原不愿见祖国灭亡之情景,怀忧愤而自尽于汩罗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却还希望自已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韩愈两次遭贬(805年因旱灾上书朝庭减免灾民税赋触怒皇上由监察御使贬为阳山县令,819年因谏迎佛骨再一次触怒朝庭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几乎引来杀身之祸,但还矢志“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被贬离京城的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盼望“王师”能早日“北定中原”;龚自珍哀叹清王朝“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规劝清庭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这类文人以天下兴亡,百姓安危为已任,对祖国人民有着深厚而执着的爱。他们始终关注国势,悲怜人民的疾苦,为国家安危而歌,为百姓哀乐而吟。与前一类文人相比,他们显得没有前者活得的旷达和洒脱,但其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却一直为后人称颂。
    无为才能有为,道家“大道无为”的辩证思想在这些失意文人的人生遭遇中被体现了出来。他们在仕途上的“无为”导致了他们在文化事业上的“大有为”。他们不被当政者重用,怀才不遇,于是退而用诗文抒发其才其情,或抨击朝庭的腐败,或描述百姓的疾苦,或歌颂大自然的美好。一篇篇风格清雅,境界高远,思想丰富,撼人心灵的诗赋便被吟诵了出来。试想,他们若都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可否认他们在政治上也许都会有所作为,然而此长则彼消,他们可能就不会有过多的精力用于文化艺术,这些流传千古的优美诗篇可能就不会产生。如果那样的话,对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多么大的损失啊,即使对于整个世界文学也是一种莫大的遗憾。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还要感谢这些失意文人们所处时代的当政者们,感谢他们没有重用这些才高饱学却命运不济的才子们。否则,我们从哪里去欣赏这些灿烂的诗篇?中国古诗中如果没有《楚辞》、《离骚》,没有《蜀道难》、《行路难》,没有“三吏”、“三别”,没有《长恨歌》、《琵琶行》,没有前后《赤壁赋》。。。。。。这是多么令人不愿意想像的事情啊!
    中国古代优秀的文人们,他们都有着高尚的品质,深刻的思想,清傲的风骨,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一直为后人景仰。他们的仕途人生是失意的,但他们各自建造的文学宫殿已成为中化文化遗产中最为璀灿夺目的组成部分。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