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清明祭祖/缅怀祖先 /共话未来 /共谋发展

 梁园处士 2017-04-15


缅怀祖先 /共话未来/ 共谋发展

吕氏青创联祭扫季玉吕公陵墓活动侧记    

      2017年4月2日,吕氏中青年创业联谊会在会长吕金钗的带领下于丁酉年清明前往南安大霞美季玉吕公先贤陵墓前进行清明祭扫活动。清明节祭拜祖先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今日本会几十名宗亲会员代表一早来到入闽境茂公派七世祖吕季玉公陵墓前,集体祭扫,旨在追思吕氏先人无量功德,传承吕氏家风,铭记吕氏族训,联谊亲情友情,共谋繁荣发展大计。

        是日上午十时,由会长吕金钗亲自为季玉先贤陵墓敬献花圈,其它会员有的摆放祭品,献花上香,鞠躬叩首,朝拜,此刻陵墓呈献一片香烟萦绕,人群熙攘,生机盎然之仙镜。

        清明节是一个自唐代以来重大民俗节日。或合家团聚,或祭奠扫墓,或踏青植树等,活动多样,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思念之情;感恩报恩,就是为了缅怀祖先功业,弘扬祖先美德,牢记族训、族规,传承吕氏家风,光大吕氏文化;

       吕氏宗族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只有勤劳勇敢才能成就伟业,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兴旺家族,希望我们吕氏青创人常念血脉相通之情,常思同宗共祖之谊,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继往开来,互帮互助,携手奋进,为吕氏青创联的美好明天、不断壮大而不懈努力!

                                                     (文/吕志民)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下图为季玉公墓平面图)




吕璹(1007-1070),字季玉,号心节,福建南安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卿,赠镇国公。


人物生平


吕氏先祖讳占号竞茂由河南光州移居晋江七都曾埭吴坑(今安海境内),五传至吕晏,家道殷实,于晋江、南安两县广有田亩山林,成为安海著名大户。吕晏贤良方正,被转运使推荐为泉州府助教,家属随之迁入泉州相公巷。至吕璹时,因姻亲曾公亮之母欲求地归一,乃自晋江曾埭徙于南安,故《宋史》称其为晋江人,《府志》称其为南安人。


   吕璹自幼聪颖过人,富有同情心。十六岁时,奉父命返故乡管理农务,他查阅账簿,发现各处佃户拖欠的债务,经多年累加,已多达数十万,贫困人家雪上加霜,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果断收回债券,全部焚毁,诸佃户深感其德,赞扬他小小年纪已有仁人君子之风。吕晏对儿子疏财积善的做法暗暗称奇,默然允许。


   吕璹登进士后,初授筠州(今江西瑞州)新昌县尉,不久,丁母忧返家守制。服除,调为邵武军主簿,分管尤溪场铜矿开采,其间,每年上缴铜40万斤,因功升迁为漳州漳浦县令。漳浦地多山林,雾瘴虎豹蛇虫为害,肥美土地而难获其利。吕璹下车伊始便深入民间,教民焚林垦荒,迫使虎豹逃匿,山民获地得以耕种。又始创学校,择师教士,成就人才;募兵自卫,抵御汀州劫寇,保境安民,漳浦自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灵贶赛期多响应,居民行客日云云”的繁荣景象。


   吕璹离任去后,漳浦人因沾其德泽而建生祠奉祀。继后擢校书著作郎,旋改知漳州衡山县。至衡山,倡导文明,废淫祠而建亭馆,大变其俗。


   皇祐四年(1052年),吕璹调任宜州(今广西宜山县)通判,赴任时路过桂州(今广西桂林),值壮族侬智高反宋,发兵攻陷邕州(今广西南宁),自称“大南国”,并号为“仁惠皇帝”,乘势连破九座城池,直围广州,军情告急,形势严峻。转运使任命他代理邕州郡,并征召他率领士卒会合御敌。侬智高部气焰嚣张,应征随时有生命危险,有人劝他勿行,但他置之度外,毅然组织二千士卒奔赴前线,以非凡胆识抄敌后袭击,抓擒敌首并缴获不少器械而归。进而招抚逃亡、安置难民,旌旗所及,溪涧赖以无事。至宜州后,致力于安抚筹划,使地方稳定。有作为,著贤声,功劳记录于朝廷。


   又经一年考核,转知潮州。未几,迁为开封府司录参军,以明察秋毫、善判是非称闻,任内郡无留狱,牢房空荡八次。时有太监头目史志聪私遣殿胪卫士砍伐后苑树木为器用,发生树倒压死卫士之事故,肇事者志聪下狱,诸多官吏为之说情,案件棘手。吕璹接手此案后,力排干扰,且上言应以东汉宦官乱政之史实为鉴,刚正不阿,穷究责任,据律结案,贬谪志聪,终使之受到应有的责罚。再转知潍(今山东潍坊市)、怀(今河南焦作一带)两州,率民广辟旷土,教民耕田,兴修水利,民因致富。


   吕璹宵衣旰食,为政清明,薄于自奉,周恤穷茕,百姓悦服。方将有为,惜乎积劳成疾,药石无效,熙宁三年(1070年)病卒于怀州任所。熙宁四年,归葬于南安葵山。


   吕璹一生历任地方小官,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业绩显著,对民爱而教之,对敌敢御而歼之,对强豪则穷究而治之。王安石为之撰墓志铭,称其“为人聪明敏达,...所至无不称职,到官皆有治状”。《泉州府志》称赞他“其遇事敢为,必得所守然后已”。


   吕璹有子二十九人,成丁十人,其中惠卿、德卿、温卿、和卿、虞卿、康卿、谅卿、升卿等八人高中进士。长子惠卿文韬武略,官至参知政事,成为王安石变法第二号领导人物。吕璹“十子八捷南宫”,后裔奕世簪缨,门庭显耀,称誉八闽。


   宋诗僧惠洪于《石门文字禅·跋吕镇公诗》称赞曰:“右惠照院见太师镇国吕公留题一首,深情雄丽,有爱君报国之志。时公方尉新昌,实生太尉(惠卿官职)。吉甫(惠卿字)以道德为神考(指宋神宗)所敬,与舒王(指王安石)上下议论,遂参大政,文章翰墨雷霆一时。福禄寿考,逮事三朝(指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天下学者宗之。昔日李邵以高才博学为南郑幕门侯吏,而其子李固为东汉名臣,岂所谓隐德报应不身尝之,而及其子孙者乎?予於太师镇国公亦云。”


   后,吕璹入祀南安县学乡贤祠。又,广西庆远府建四贤堂,以吕璹与冯京、黄庭坚等同祀。

                                                                   (文/吕荣哲



泉州人名录(吕)

吕璹

  吕璹,字季玉,北宋·泉州南安水头镇朴兜村(今朴里村)人,吕惠卿之父。

  由泉州郡城迁南安水头

  吕璹原居泉州郡城(亦为晋江县治)相公巷,郡城亦为晋江县治,故或称晋江人。

  吕璹曾公亮(宋·宰相,家为邻,又有姻谊关系。家欲扩建府第,吕璹吕惠卿父子遂成人之美,腾出地皮予家。在地理大师黄应钟的指点下,另择新地,举家迁居南安县水头镇塔丰山昆仑垵,即今朴兜村。

  吕璹是朴兜村的吕氏开基始祖,而吕惠卿是二世祖,衍传至今在海内有1万多人,包括海外有2—3万人。

  漳浦令

  吕璹景佑元年(1034年)第进士,庆历年间(1041—1048年)为漳州漳浦令。

  《宋史·卷471· 列传第230·奸臣1·吕惠卿》:“(吕惠卿)父璹习吏事,为漳浦令。县处山林蔽翳间,民病瘴雾蛇虎之害,璹教民焚燎而耕,害为衰止。”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吕璹》:“吕璹,字季玉,晋江人(乾隆《泉州府志·循绩》作“南安人”)。景祐初第进士。历漳浦令,建学择师以教士,募民兵以御汀、虔之盗。既去,民祠焉。”

  漳浦隶属漳州府。唐·河南光州固始县人陈元光对开发漳州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殁后历代屡有封赠。漳州奉祀“开漳圣王”的寺庙达100多座,仅漳江两岸的威惠庙就有二十几座。吕璹有《题威惠庙》七律一首云:“当年平寇立殊勋,时不旌贤事弗闻。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乱营夜杂阴兵火,杀气朝参古径云。灵贶赛期多响应,居民行客日云云。”

  吕璹在任漳浦县令时,留下一些传说:

  南宋·吴虎臣《能改斋漫录·卷18·神仙鬼怪》载有“虎伏诛”的事:有一次,一个老百姓又被虎咬死了,吕璹前往哀悼,令人在死者被虎咬死的地方挖掘一口很深的阱,还在阱旁竖立一块牌子,上写:“害民者速陷此中!”次日果然发现有老虎陷人此阱中。

  吴虎臣《能改斋漫录》还载有“媪之子复苏”的故事:漳浦县邑内有位老妇人的儿子在陈元光将军庙戏耍,偷拿了庙里的水果等供品。不料,这孩子一走出庙门,在石阶下竟仆倒而死。老妇人痛哭流涕,伤心至极,围观的人十分同情她。吕璹闻知,立刻写了一篇讼文到陈将军庙里祭拜。文中说,如果偷盗宗庙的酒食,依律是在罪人的脸上刺字,那么,偷盗将军庙里的供品是不应当处死的,如果这样做的人是愚蠢无知的。将军还应赦免他,这并不影响将军处事的公正啊!当吕璹把讼文在庙前焚烧之后,老妇人的儿子居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了。

  历宦

  后吕璹知衡山县、通判宜州,转开封府司录,历守潮、怀二州,终光禄卿。

  《宋史·卷471· 列传第230·奸臣1·吕惠卿》:

  “通判宜州,侬智高入寇,转运使檄璹与兵会,或劝勿行,不听。将二千人蹑贼后以往,得首虏为多。

  为开封府司录,鞫中人史志聪役卫卒伐木事,吏多为之地,璹穷治之,志聪以谪去。

  终光禄卿。”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吕璹》:

  “知衡山县,撤淫祠以为亭馆。

  转开封府司录。宦者役殿庐卫士伐后苑木为器用,木堕杀士,事下按验,璹乞重其罪,以肃中禁,宦者卒谪去。

  历守潮、怀二州,迁光禄卿,卒。

  子惠卿、升卿,俱第进士;谅卿为温州推官,入党籍。”




 

 总 编 辑 |吕文风 

图文编辑|吕明煌

图片提供|吕荣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