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子·非十二子》原文与译文(八十)

 廿氏春秋 2017-04-15

  【原文】

  弟佗其冠,祌禫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

  〔注释〕

  弟[tuī 音颓]佗:颓唐,陨落的样子。 衶襌:通“冲淡”,平淡。 禹行而舜趋:传说禹治水时,腿瘸了,只能踮着脚走路。据说舜在父母前总是低头而趋行(小步快行),以表示恭敬。这里指子张氏之贱儒仿效禹、舜走路,故作圣人之态。 子张:姓颛孙,名师,春秋时陈国人,孔子的学生。 子夏:即卜商,春秋时卫国人,孔子的学生。 耆:同“嗜”。 子游:即言偃,春秋时吴国人,孔子的学生。

  〔译文〕

  帽子戴得歪斜欲坠,话说得平淡无味,学禹的跛行,学舜的快走,这是子张一派的贱儒。衣冠整齐,面色严肃,口里像含着什么东西似地整天不说话,这是子夏一派的贱儒。苟且偷懒怕事,没有廉耻之心而热衷于吃喝,总是说“君子本来就不用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子游一派的贱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