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小国,偏远落后,后来机缘巧合,竟然称霸全球

 我是孤独的星星 2017-04-15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全球第一领土大国,鼎盛时期国家总面积高达2200万平方公里,现在经过苏联分裂,依然有1700万平方公里之多。

俄罗斯能坐拥这份庞大家业,与其对北亚、中亚的积极开拓密不可分。正是凭着数百年内对亚洲(包括中国北部边缘板块)的坚持不懈的蚕食,俄罗斯从昔日蜗居东欧平原的一个弱小公国,一跃发展成雄踞亚欧大陆北部中央的超级大国。

不过,回顾往事,有一个颇为费解之处: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欧洲列强大肆瓜分世界,不过在这个扩张过程中,大家的方式选择却有很大区别,绝大多数欧洲国家,无论是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还是之后的英法,乃至于后来居上的德国,它们的扩张,大多以殖民为主。虽然它们也抢到了大批殖民地,但在统治手上上,它们多采用宗主国——殖民地的间接管理方式,允许这些海外领地保留相当的政治乃至文化自主权,并未纳入直辖管理,也并不太注重消化吸收。

但俄罗斯就不一样。俄罗斯的扩张之路,是直截了当的吞并,直接纳入自家版图。

俄罗斯为什么跟大家不一样?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与被征服领土间的地缘关系相对紧密。欧洲列强在扩张方向的选择上,大多都是将目标定在欧洲以外的新大陆和亚洲与非洲。

这种选择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英法葡西荷等西方国家,大都地处西欧,毗邻大西洋,航海技术和海上辐射力都比较强,可以以海为路,相对便捷的把自身影响力延伸到地球上的绝大部分角落;另一方面,亚洲、非洲。美洲均地域辽阔,可开发潜质也较好,能够从中谋取更大收益。

但俄罗斯就不同了,俄罗斯的本部核心区——东欧平原开发较晚,而且气候环境相对恶劣,故而俄罗斯在发家之初,实力比西欧列强要逊色不少;而且东欧平原与大西洋地缘距离较为疏离较远,两条主要海上通道——波罗的海、黑海,又因地缘格局所限,咽喉要津被控于欧洲其他强国之手——这对俄罗斯海外拓展的能力构成了明显限制,所以只能把目光投降相对贫瘠的北亚。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俄罗斯反而获得了直接拓土开疆的契机。虽说北亚含金量明显不如新大陆和亚非两大洲,但由于它与东欧平原紧密相连,随着俄罗斯影响力的强势扩张,北亚、以及中亚,便很自然的跟东欧构筑成相对稳固紧密的地缘整体。

这西方列强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的。虽然西方列强的海外殖民地可开发利用程度远在俄罗斯亚洲领土之上,价值上;但大洋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它们与欧洲本部的联系与交流。虽说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征服海洋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再怎么着也无法彻底消除海洋的天然地缘阻断功能。地缘关系的疏离,断绝了列强本部跟海外领地融合为有机整体的可能,所以只能采用殖民这种羁縻式手法予以统治。

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单单是地缘上的自然拓展延伸,尚不足以造就俄罗斯之庞大体量。毕竟北亚、中亚之于东欧平原还是太远了些,而且气候环境又十分复杂,这都会对东欧地缘影响力的渗透构成制约,之前几千年时光里,北亚一直为无主之地,没有任何一股文明势力能够对它有效控制,地缘关系的疏离就是主要原因。

但俄罗斯打破了这个历史规律,实现了对北亚以及中亚的强势占领。

俄罗斯为什么能做到?

这要拜工业文明所赐。俄罗斯崛起扩张时,人类社会正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靠着工业文明之力,俄罗斯不仅能够实现对亚洲游牧势力的有效压制,而且可以利用工业化的交通工具和设施,将本部的影响力,更深入的向北亚与中亚投射——这都是农耕条件下所不具备的。正是工业时代的到来,为俄罗斯提供了这种可能。

而除了工业的加持,北亚的超级苦寒,也有助于俄罗斯对它的直接占领。

一般而言,各国在拓土开疆时,都希望占领那些可开发价值较高的地区——毕竟这些地方才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获得更好的收益。

但问题是,板块可开发价值高,意味着其自身地缘实力也相应的相对强大。作为外部势力,入侵者即便可以凭着一时之强力获得胜利,但随着这些板块开发水平的提高,地缘潜力逐渐释放,届时本土地缘势力,当然不会接受自家头上再多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主子,更不愿意自己的利益被外人剥夺——直白点说,被征服地区因为自身的强大,以及与本部地缘关系的疏离,会滋生分离主义情绪,并且本部还真不一定压制的了。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其结果常常就是本部被迫放弃海外殖民地的控制。

这一节,美国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国本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可北美新大陆的地缘潜力,比大不列颠岛高了不知多少层级;而且二者之间又隔着大西洋。以前北美开发程度低,英国倒还能压制的住;可等到北美地缘实力逐渐释放,其就不愿再受大洋彼岸的英国管制,也慢慢具备了摆脱英国宗主的实力;最终爆发独立战争,英国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允许美国独立。

但北亚不同,虽然北亚,尤其是其中东部,跟俄罗斯东欧本部的地缘距离也超级遥远,但北亚的自然环境也着实太差劲了些,这就造成两个后果——第一,北亚完全不可能孕育出稍微像样点的本土地缘势力;第二,缺乏其他文明板块的辐射和吸纳,北亚甚至连人类起码的生产生活条件都不具备。基于此,北亚不仅不能凭一己之力摆脱俄罗斯,甚至连滋生分离主义的欲望都天然的高度受限。

而且北亚、中亚的地缘格局,也有利于俄罗斯对它们的顺利吸纳。俄罗斯开拓亚洲领土期间,有能力破坏它开拓大业的强势周边势力主要有二——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以及东亚的大清帝国。如果中土两国当时足够强势,那不仅俄罗斯的开拓成果会大打折扣,就算侥幸得到的领土,也有很大可能基于博弈需要,不得不放弃以建立战略缓冲区,或者被迫采取羁縻之法间接控制。

但是,近代的清朝和奥斯曼土耳其,虽然都是世界一流地缘大国,但当时却深陷农耕泥沼不能自拔,沦为西方人口中的亚洲两大病夫,别说阻击俄罗斯了,就连它们两家自己的边缘领土,都被俄罗斯夺取了一大片,故而压根无法对俄罗斯构成威胁;使得俄罗斯可以放心大胆的将北亚、西亚收入囊中,并对新附领土消化吸收。

而到20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彻底崩溃,土耳其也从此降格为普通二流国家。至于中国,虽说保住了世界级大国的老底,并于20世纪末重回正轨,但此时的俄罗斯气势已成,对亚洲领土的占有也是生米煮成熟饭,所以中国也无可奈何。

工业文明的加持,北亚地缘潜力的先天不足,以及周边其它强势地缘势力的阶段性中衰,这三大原因,让俄罗斯在开拓亚洲领土期间,享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只不过,要揽瓷器活,也得有金刚钻。相对于1000多万平方千米的广袤亚洲疆土,俄罗斯东欧核心区的体量着实稍显单薄,而且区位上,其还身处国土最西端,不利于对亚洲领土——尤其是远东这种极远板块的影响与辐射。这种格局下,俄罗斯要确保对庞大领土的有效控制,除了依仗本部硬实力的强大外,也需要在社会结构层面做一番设计,以适应自身之特殊国情。

那么,俄罗斯采用了哪些新颖的社会结构设计?这些设计最后对俄罗斯的国家维持,发挥了哪些特别的作用?对俄罗斯文明又造成了哪些影响?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下一节中,云石君继续为您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