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强占了这块地 起初觉得没啥用 后来才知道赚翻了

 好吃好看分子 2017-06-26

今日的俄罗斯,是公认的世界级大国之一,但这个国家的发迹史却并不久长。终整个中世纪,俄罗斯都只能算是默默无闻。直到近代,它才异军突起,之后在区区三四百年内,疯狂拓地2000万平方千米,成为世界第一领土大国。

俄罗斯强占了这块地 起初觉得没啥用 后来才知道赚翻了

俄罗斯为什么会在近代突然崛起?关于这一点,云石君曾在《地缘政治68:俄罗斯为何会与土耳其过不去》一节里做过分析:

俄罗斯的国家本部核心区——东欧平原纬度较高,气候苦寒,在传统的农耕时代,由于当时人类技术发展水平有限,不足以支撑高寒地区的大规模农业开发,这意味着东欧平原地缘实力有限,无法创造出足够的财富,自然也就孕育不出强大的文明体系。

但从中世纪后期开始,伴随着千年的技术积累和文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类征服自然能力较之前大卫增强,逐步拥有了在较寒冷地区进行大规模农业种植的技能水平。基于此,农耕开始逐步取代游牧,成为东欧平原的主导文明体系,而这种变化折射于现实,即俄罗斯系的莫斯科大公国,取代了蒙古系的金帐汗国,成为东欧中东部平原的拥有者,并以此发家立业,开创了后世声名赫赫的俄罗斯帝国。

当然,一开始的俄罗斯,跟“强大”二字还并不沾边。毕竟东欧气候实在是太冷了些。尽管近代早期的人们,业已具备了对东欧平原进行初步农业开发的能力,不过其程度较低,远不能与西欧、东南欧那些较成熟板块相提并论。再加上东欧平原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地缘关系相对疏离,故借助海上商业贸易积蓄财富的能力也较弱。基于这种时代和地缘特点,要是仅仅依托东欧平原,近代的俄罗斯,最多也不过就是个二流国家的体量。想跟英、法、奥匈乃至奥斯曼帝国那样,跻身欧洲强国,还是有些力有不逮。

但在亚洲部分的扩张,给了俄罗斯有力支撑。正是依靠对北亚、中亚广大土地的占领,俄罗斯地缘实力获得了一个大的爆发,进而跻身欧陆强国之列。

而且,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北亚和中亚的价值还逐渐提升。

首先是开发潜力的不断提升:

一方面,随着工业,尤其是机器大工业的成熟和发展,人类征服自然能力大大增强,这意味着北亚、中亚这些以前由于技术不到家而难以充分开发的地区,随着文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开发水平不断提升。

另外,工业时代,所谓财富和资源的定义,跟农耕时代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耕时代,由于食物这个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源相对欠,财富跟资源的定义,在相当程度上与粮食是划等号的。进入工业时代后,人类的温饱问题初步解决,食物已退化为一种单纯的基础性资源,不再是财富的主要象征。而用以实现人类更高级需要的工业产品,和与此相匹配的工业制造能力,逐渐成为衡量财富跟实力的主要标准。

工业发展不离开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俄罗斯的亚洲领土,尽管农业生产潜力不高,甚至常规工业开发潜力也有限,但它的地下,却埋藏着无比丰富的资源——这在工业时代就相当真金白银!而且工业文明条件下,人类交通设施和工具也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也使得开发出来的资源,能够比较便捷的运输出去,进而供应俄罗斯乃至全球工业经济体系。

俄罗斯强占了这块地 起初觉得没啥用 后来才知道赚翻了

而抛开自身的庞大资源开发潜力,随着人类文明的工业化质变,北亚与中亚的地缘价值也陆续显现出来。农耕时代,由于当时的文明发展水平有限,人类世界实际上处于相互间相对隔绝的孤岛状态下,山脉、河流、海洋、荒漠、这些地缘屏障的存在,严重妨碍了各文明板块间的有效交流,也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彼此间的冲突可能。

但到了工业时代,这种孤岛状态被打破。工业文明突破地缘阻断的能力,远非农业文明可以,而这种突破,在增进了各板块之间交流和联系的同时,也意味着文明板块间的利益冲突也大幅增加。

这时候,北亚中亚的地缘价值就开始凸显。虽说北亚、中亚自身开发程度有限,却覆盖了亚洲大陆的几乎整个北半部。通过对它的占领,俄罗斯可以把利益触角延伸至东亚、中东等除南亚外的所有亚洲主要地缘板块。而欧洲文明在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期间所获得的先发优势,又让俄罗斯可以好风凭借力,实现对华夏、伊斯兰等传统亚洲强势势力的有效压制,从它们手中抢夺大量利益,充实自身。

综上所述,正是通过对北亚、中亚的占领,俄罗斯为自己的大国崛起,构筑了坚定的战略基石。

由此看来,俄罗斯人也还真算得上是目光长远。毕竟俄罗斯人开始经营亚洲时,人类才刚刚走出愚昧的中世纪,甚至在俄罗斯的亚洲扩张基本成型之际,工业革命也才刚刚启动。换句话说,俄罗斯对亚洲领土的占领,绝大多数都是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做到的。而从当时的标准来看,这些地区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价值。

莫非俄罗斯人真的目光如炬,能够率先捕捉到时代变革的先机?

非也。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要是俄罗斯果真如此独具慧眼,那它肯定不会将阿拉斯加以区区72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给美国——要知道,这笔买卖发生在1867年,当时离大航海时代开启已过了近300年,离工业革命萌芽也已经过了将近100年!而以机器化大工业为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当时也已到了爆发的前夜。

俄罗斯既然能在19世纪60年代贱卖阿拉斯加,这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至少直到那时,俄罗斯依然对工业文明的发展趋势懵懵懂懂,对地缘政治的理解与认识也远没有到后来的那种深刻地步。所以夸俄罗斯有目光长远,实在有些言过其实。

俄罗斯强占了这块地 起初觉得没啥用 后来才知道赚翻了

既然如此,俄罗斯当时为何会大力开拓北亚呢?这在某种程度上,只是秦穆公称霸西戎式的无奈。

当时东欧平原的地缘实力依然有限,莫说西欧了,就是近东,较之为并未逊色多少。这使得俄罗斯在跟欧洲列强,甚至颓势渐显的奥斯曼土耳其博弈时,都显得相对吃力。尽管欧洲与近东板块的质量明显比北亚更高,占领后的好处也相对更大,可有限的实力,决定了俄罗斯无法在这两个战略方向获得决定性的进展。无奈之下,俄罗斯只能一路向东——毕竟北亚、中亚虽然开发难度较大,当时看来价值也不高,但征服难度却十分之低。而且由于地域辽阔,就算单位面积的财富创造能力有限,聚沙成塔之下,多少总会有些收获,总比一无所获强。

孰料造物弄人。俄罗斯的东拓,死巧不巧的赶上了人类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飞跃的东风。所以,虽然俄罗斯征服北亚和中亚之初,所获相对有限(主要是一些动物皮毛),但随着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俄罗斯却源源不断的享受到地缘价值提升的额外红利。

这简直是中了大彩!由于幸运的成为风口上的猪,俄罗斯不经意间,铸就了自身之大国伟业!

不过换一个角度,这种偶然背后,也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

随着人类文明向工业的转型,北亚的地缘价值随之逐步提升。由以前的荒蛮之地,变为所谓“王霸之资”

只不过,由于先天性的结构缺陷(没有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工农业条件),这块“帝王之资”并不具备自成一体的基础,故只能被周边强势地缘势力吸纳,沦为附庸。而俄罗斯对西伯利亚征服,便是这种地缘规律的体现。

而这个转型过程中,最可惜的就是中国了。毕竟直到近代早期,中国的整体国力仍然是强过俄罗斯的;而在地缘关系层面,起码北亚的中、东部(也就是今天的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就地缘关系而言,跟中国核心区的紧密程度,也要超过俄罗斯本部——东欧平原。如果按照正常的地缘规律,在人类征服世界的过程中,起码中西伯利亚高原跟东西伯利亚山地,中国还是有一定先天优势的。

当然,考虑到欧洲文明在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占有先发优势,北亚最终被俄罗斯抢得,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问题是,北亚之失去,并不完全是弱肉强食这种丛林法则的结果。如果说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侵吞外兴安岭、库页岛甚至巴拉喀什湖以东地区,还能够被理解为当时的中国力不如人。但北亚的绝大多数地区,却早在工业文明尚未到来,甚至连萌芽都还发生的17世纪,在中国综合国力依然超过俄罗斯的时候,就已经经由尼布楚、恰克图等一连串条约,被合法的划给了俄罗斯占有——尽管这种“让”,并不可以完全解释为弃土(当时的北亚几乎是未经开发的无明确归属之地,中国对这里面的绝大部分也并未施行过真正意义上的统治和管理),但至少,说中国主动退出竞争,这个是并不为过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17世纪的中国,会心甘情愿的主动放弃对北亚的争夺?关于这一点,许多人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因为清廷的颟顸和短视。但事实并非如此。归根结底,这还是与农耕模式下的中国国家结构,乃至地缘政治环境导致。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在下一节的《地缘政治112:中国为何会把北亚拱手“送”予俄罗斯》一节中,云石君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11节——俄罗斯之第1章,对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感兴趣的朋友,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云石地缘政治全部原创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