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哀”式的日本审美 ( By/卫卫) 日本艺术家赤濑川原平曾经说过,铃木春信的恋情浮世绘彷佛“空气中荡漾着一种温柔动物的味道”。师宣时代的浮世绘版画几乎全是单色墨印,而铃木春信则用十几种色彩多次套印获得绚丽的色彩,尤其以中间色来呈现微妙的美感。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强烈的对于平安王朝文化的憧憬,从现代风俗中寻找古典和歌的境界。 从春信开始,浮世绘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它不再是古典的、伤感的、可望而不可即的,而是活生生的、肉感的、香艳的。那时的画师们头脑中没有陈腐的艺术观念,画面中无论是赤裸裸的男女性爱,还是艺伎的冶艳风情、乡野村夫的粗犷率真,以及各种风俗节庆的热闹,无不坦荡、鲜活。 而喜多川歌画作中的女色魅力“是一种像微粒流体的物质”,有一种悸动的美感,宁静而细微。川歌一生几乎只画女性,他的大美人头以暖色调的单色平涂作背景,用流云般优美的曲线尽善尽美地把握了女性肤肌的柔和感觉。在他的《青楼十二时》中,我们看不到烟花女的泪痕,只看到她们的慵懒、婉约和高雅。 张爱玲在《忘不了的画》里这样描述她记忆中的《青楼十二时》: “《青楼十二时》我只记得丑时的一张,深宵的女人换上家用的木屐,一只手捉住胸前的轻花衣服,防它滑下肩来,一只手握着一炷香,香头飘出细细的烟。有丫头蹲在一边伺候着,画得比她小许多。她立在那里,像是太高,低垂的颈子太细,太长,还没踏到木屐上的小白脚又小得不适合,然而她确实知道她是被爱着的,虽然那时候只有她一个人在那里。因为心定,夜显得更静了,也更悠久。” 浮世绘的风景画大师以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最为代表。葛饰北斋人称“画狂人”,他对浮世绘倾注的热情,对技法的不断突破,走马灯般变幻的风格,汲取西方技法而又保持日本纯粹风味的手笔,令他成为集狂气与天才于一身的巨匠,他的《富岳三十六景》可以说是浮世绘中的天才之作。
据说贫穷的北斋买不起“文房四宝”,只得砸碎酒壶,用壶的碎片做调色碟,是因为这样他的画才像清酒那样醉人吗? 与北斋生动活泼的画风相反,歌川广重是用秀丽的笔致及和谐的色彩,表达出笼罩于典雅而充满诗意的幽抑气氛中的大自然。他以安闲优游的笔调呈现出日本四季的诗情画意,那些沿街的客栈、风雨的倏忽来去、月色下的樱花,行色匆匆的路人,都被他刻画得唯美流利,荡漾着日本和歌所特有的含蓄淡雅的情怀。 不过,无论浮世绘的色彩怎样浓烈,形式如何优美,美人怎样香艳,其中始终透出一抹无论怎样狂欢也掩饰不了的哀愁,这是日本文艺的基调。周作人曾经再三引用永井荷风《江户艺术论》中谈浮世绘的话:“充满眼泪的江户平民艺术”和“优美形式包藏的深切悲苦”。他自己也评价浮世绘:“画面很是富丽,色泽也很艳美,可是这里边常有一抹暗影”。这也许来自于日本海岛文化骨子里的悲观天性和千年的佛学和神道文化的浸淫吧。 日本人称浮世绘为“烟云过眼的世界的镜子”,映出了涂着官粉的姿媚横溢却强颜欢笑的艺妓,映出了戴着假面的宽袍大袖的能乐,映出了怯怯无归的背着孩子卖豆豉的菊子,映出了神社灯下醉酒而歌的武士和应歌而舞的凋零的红叶,映出了已成往昔的黄昏的樱花,映出了观音堂前啄粒的白鸽,映出了陌上的蝴蝶和桐壶里的秋影……“露水的世,虽然是露水的世,虽然是如此。”小林一茶的俳句,道出了浮世绘的真谛! 浮世绘,绘浮世,绘出到处吟唱着都都逸(日本一种口语体的俗曲)谣曲的人生,绘出劳人思妇露水般草草的浮世! (本文参考了《世界》2010年2月刊《浮世绘:逝去的色恋时代》和《新世界周刊》2007年12月刊《一场浮世绘的豪华盛宴》,特此感谢。) ————— 《她生活》愿做你人生中最有价值的闺蜜。 伴你好好生活每一天。 [想我就看往期文章] 点击页面左上角“返回”菜单,看到屏幕右上角那个「人形小图标」没? 点一下,出现的界面是《她生活》的自我介绍,往下点击【查看历史信息】即可阅读过去一段时间发布过的内容啦! [喜欢你就分享吧] 点击本文页面右上角三个小圆点图标,可分享本文至朋友圈、腾讯微博等。 [推荐给需要的人] 1、退出本文,点击右上角“她生活”名片推荐; 2、寻找微信公共账号:她生活; 3、添加ID:Wchatherstyle。 4、扫扫更便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