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沟”?“信息沟”?“数字鸿沟”?别被带进“沟”里了!

 Rqhahaha 2017-04-16


“知沟”

“信息沟”

“数字鸿沟”

......


它们仨其实说的“同一个东东”,,只是其因所提出的时代不同,所提出的人不同,所站在的角度不同,三者便存在细微差异。


同一个东东”指的是?

传播媒介的普及,扩大了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差异,扩大社会不平等。

表现在:社会经济地位信息的掌握、拥有、控制和使用能力高于社会经济地位,由此形成两者之间的“沟”


“知沟”


提出时间:1970年

提出人:P.J.蒂奇诺

理论: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地位高者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二者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原因:

a.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

b.传播技能差异

c.已有知识存储量差异

d.社交范围差异

e.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因素

f.大众传媒的性质。

根本原因:在上述各方面,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都处于有利状况。


“信息沟”


提出时间:1974年

提出人:N.卡茨曼

理论:

a.新传播技术的采用将带来整个社会信息流通量和信息接触量的增大,这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如此

b.新技术的采用所带来的利益并非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均等,现有信息水准较高或信息能力较强的人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c.既有的信息富裕阶层通过早期采用和使用电脑等先进机器,能获得信息优势

d.新技术层出不穷,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其趋势可能是老沟未平,新沟又现。

原因:经济条件相联系的新媒介技术采用和使用能力,是造成“知沟”和“信息沟”的主要原因。


“数字鸿沟”


提出时间:1999年

起源: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定义数字鸿沟》报告

理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数字媒体的接触和使用,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国家之间以及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出现了差距,也就是“数字鸿沟”。

原因:收入、教育和种族都是造成“数字鸿沟”的因素。


它们仨就是照葫芦画瓢,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论发展,紧密结合不同的时代,就当下背景紧密得进行论说。


so,具体特色如下

“知沟”:

美国要求普及教育,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背景下产生。重在讨论获取信息能力与知识量的关系。


“信息沟”:

新媒介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产生。重在讨论经济条件与使用新媒介技术的关系。


“数字鸿沟”:

互联网数字媒体发展的背景下产生。强调国家之间以及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产生的差距。




      考点精析

新闻娱乐化 | 扎克伯格 | 数据新闻 | UGC与PGC | 匿名消息来源 |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传播模式 | 议程设置VS新闻框架 | 麦克卢汉所有理论 |  媒介审判!|


      简述就像游戏

试述徐宝璜对我国新闻理论及新闻教育发展的贡献

| 报纸攻略:比如《字林西报》的特点


      读书就像对话

新闻史 : 一篇文章了解中国古代新闻传播!

周末来读新传史:从二战说起传播史传播精英的流亡

周末来读新传史:boss们对效果研究的狂热(1)



 

责任编辑:momo酱

微信公号:xckyjcjl

领资料方式:点击菜单“我要资料”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