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卡复盘2 | 五大传播学重点理论,18考研都考到了,你掌握了几个?

 知更鸟实验室 2018-07-05




打卡第二周,本周是5个传播学里非常重要的理论,几乎每个都出现在了今年的考研试卷上,有的还不止一次噢,所以小伙伴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周,不少小伙伴们也非常的忙碌,有的考试周来临,有的在毕业典礼上来回奔波。阿烁经常能在每日的打卡区内看见小伙伴们留言“今日太忙,先打卡,明天补上”

 

明日复明日,明日真的不多了!所以,不管这周你是每天跟着认真打卡还是后补的童鞋,现在,都让我们好好回顾一下本周词条吧。

 

(提示:背过的小伙伴可以先看着思路大致回顾一下,再看内容)

 

「06 知沟理论」

 


思路:提出+内容+原因+基本矛盾+发展

 

“知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活动带来的社会分化后果的一种理论假说,其代表学者是美国学者蒂奇诺

 

该假说的基本观点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低者更快更有效地获得和利用信息,因而,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知沟”理论的诞生。

 

蒂奇诺等人认为有五个因素是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传播技能、知识信息储备、社会交往、接受接触记忆和理解的差异、发布信息的大众媒介系统性质上的差异。

 

“知沟”理论认为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

随着新传播技术的发展,1974年,卡兹曼提出了“信息沟”理论,可以说是对知沟理论的放大。

 

「07涵化理论」



思路:提出+理解+评价

 

“涵化理论”又称培养理论、涵化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格伯纳等人开始进行一系列有关电视暴力内容的研究,对电视暴力进行内容分析以外,还测量电视对受众态度的影响,最终创建“涵化理论”

 

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该理论认为:


● 1.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

 ● 2.传播内容通常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

● 3.这种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涵化”的过程。

 

格伯纳等人认为,大众传播的这种“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该理论代表着对大众传媒长期、潜在影响的认识,对效果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08 框架理论」  


思路:提出+概念+研究沿革

 

社会学家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明确为框架作出定义。

 

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解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对新事物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这两个学术概念,框架概念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后得到广泛的应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使用频率最高和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09 数字鸿沟」



思路:提出+内容+举例

 

起源于1999年NTIA发表的一篇报告《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后来的学者认为,这一鸿沟更多的体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数字和使用的4种差异,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这些差异可以用ABCD来概括:


● A——access :指人们在互联网接触和使用方面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之间的差异,经济地位优越者有绝对优势

● B——basic skills:指使用互联网处理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差异,而这又和教育有着直接关系

● C——content :指互联网内容的特点,信息服务对象和话语体系更适合哪个群体

● D——desire:指使用互联网上网的意愿,动机,目的,信息寻求模式的差异


数字鸿沟在微博时代的表现更为明显,微博舆论主体比例失衡,农民基本丧失话语权。

 

「10 麻醉理论」



思路:提出+概念+理解

 

麻醉理论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1948年在《传播研究》一书中发表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该理论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他们把读、听、看、思考等活动当成行动的代替物。他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完报纸以后,也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渡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复盘不知不觉过去两周啦,已经有接近8000+次的打卡,大概700+位同学每天通过考研微日记打卡学习。


他们熟记了10个传播学里的重要名词解释,并且他们还将继续学习,怒力背诵。


你呢?可千万不要再说明日了!

 




打卡计划:迈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路,从熟记今天的名词解释开始~

你可以每天背完之后用文字,语音或者图片的形式,发送在打卡下方,让我们检查你的背诵效果督促你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