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拢脏衣物(脱衣裤袜-归类-放入脏衣篮/洗衣机)ALSO生活场景教学 1、妈妈要从小培养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先从整理内务做起,要训练宝宝做一些简单的内务,如脱衣服后把脏衣服扔到篮子里、玩完玩具把玩具整理好、看完书把书规整好; 2、妈妈可以先示范,并鼓励宝宝和自己一起收拾,一旦宝宝完成,则迅速夸奖宝宝给予赞赏; 3、开始时妈妈可以用小零食强化这种行为,在未来逐步把零食换成小红花或者行事历打对号等代币方式。 独立叠好被子(捡拾-抖铺-抓被角-折叠-归位)ALSO生活场景教学 1、叠被子最好从小而薄的被子开始练起,训练方法如同叠毛巾,妈妈可以先要求宝宝先抓起被子的两脚,轻轻要求宝宝“抖一抖”。被子平整以后,妈妈再辅助宝宝从被子的一边叠起,叠好另一边被子。 2、再从下往上,把被子叠三折,叠好后把被子整齐的摆在床铺上; 3、除了叠被子外,妈妈要帮助宝宝理解叠被子的含义,如夸奖宝宝是个干净卫生的好孩子,或给宝宝讲关于叠被子的社交故事,帮助宝宝理解为什么要叠被子; 4、如果宝宝的能力较好,妈妈还可以教宝宝根据天气的变化更换被子,天冷了要加厚被子,天热要换成轻便的被子。 提示:有些宝宝格外“念旧”,尤其是换季后,不肯更换原来的厚被子,妈妈要仔细分析宝宝的原因,如果是喜欢原有被子样式,那妈妈可以把原来的被芯换成轻便的被芯;如果是喜欢有压力的感觉,妈妈可以尝试着换一个有压力的枕头压在宝宝身上,等到宝宝睡熟后再撤走,再逐渐替换为轻便的枕头,直到宝宝能适应新被子。 晾衣物(准备衣架-取衣-放入衣架-晾衣-检查-归位)ALSO生活场景教学 1、辅助宝宝把洗干净的衣服挂在衣架上,再把衣架在晾衣杆挂好; 2、晾衣服时可以下指令“给我一件衣服”、“给我两件衣服”、“给我红色的衣服”、“给我T恤”、“给我三只袜子”,以提升宝宝关于数量、点数、颜色、衣服种类的认知能力; 3、逐步撤除辅助,直到宝宝能独立完成。 认识常见衣物名称ALSO训练目标 帮助宝宝认知并表达衣物名称:衣服、裤子、裙子、短裤、鞋子、袜子、内裤、帽子。 ALSO生活场景教学 1、生活中妈妈可以在帮助宝宝穿衣服时问宝宝这是什么,若宝宝可以回答则迅速给予强化。注意泛化,如和宝宝出门时对宝宝说,把衣服拿过来,并辅助宝宝,帮助宝宝理解衣物名称。提示:如果宝宝的能力较好,妈妈可以下指令:“把红色的衣服拿来”、“把灰色的裤子拿来”、“把小帽子拿来”,提升宝宝的理解能力。 2、实物归类,在卧室中可以让宝宝将裤子、衣服、袜子等分类摆放在不同的收纳箱中,既进行泛化理解,又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一举两得。 ALSO桌面教学 课程一:指认物品 1、提前准备:妈妈准备好衣服、裤子、裙子、短裤、鞋子、袜子、内裤、帽子等衣物类卡片;先拿出一张衣服的卡片,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旁,将卡片放置在桌子上; 2、确定获取孩子注意力后,妈妈下指令:“指衣服”,并立刻辅助孩子指到衣服的卡片,并迅速给予强化; 3、当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上述任务后,再在桌面上摆放一个“分心物”,开始时分心物与孩子的距离要远,图片的差别要大(比如可以选择鞋的卡片,放在桌子的一角)。妈妈再重新下指令“指衣服”,如孩子依然可以正确完成指令,则逐渐将“分心物”的位置向“目标物”移近,最终与“目标物”并排摆放,谨记每次孩子正确完成指令后都要迅速给予强化。 4、再随机的变换“目标物”与“干扰物”的位置,下同一指令,确保孩子认识目标物的名字。 提示:纠错程序:如孩子做出错误动作或两秒钟内没有反应,家长应该收回眼神,沉默两秒钟后启动纠错程序,再次发出指令并立刻给予辅助,确保孩子能够做出正确反应。在纠错程序下完成的反应,强化力度要小于无纠错情况,比如不给予食物强化,只给予社会性夸赞。 课程二:多个物品的复习和穿插 1、在掌握(提示:80%的指令可以得到正确执行)多个衣物类物品名称之后,需要进行复习维持,并可尝试交替进行。比如,先指5次衣服,再指5次鞋子,交替的频率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乃至随机切换。 认知常见颜色ALSO生活场景教学 1、宝宝和妈妈晾衣服时,妈妈可以和宝宝做一个小的角色分工,如宝宝负责递衣服,妈妈负责挂和晾,这样妈妈就可以向宝宝下指令“把红色的T恤给我”、“把黄色的裤子给我”、“把蓝色的外套给我”,(辅助)宝宝交给自己正确的衣物,并迅速给予强化鼓励; 2、如果宝宝的能力很强,妈妈也可以下双形容词指令和并列连词指令,如“把黄色的小衣服给我”或“把红色和绿色的裤子给我”,帮助宝宝在生活中学习掌握; 3、除颜色外,妈妈可以下很多丰富的指令,如宝宝学习“你我他和从属关系”后,妈妈可以下指令“把你(宝宝)的衣服给我”、“把我(妈妈)的衣服给我”或“把他的裤子给我”。 ALSO桌面教学 提示:妈妈在颜色认知中不要着急,先努力打好基础,让孩子认知第一种颜色(通常是红色),孩子基础打好了,其他颜色的学习速度就会加快。开始教学时要注意,必须先通过图片教孩子认知颜色,因为颜色是个抽象概念,不是物体,避免孩子混淆。 课程一:颜色指认 1、妈妈准备红、黄、绿、蓝四色卡片,大小、正反面相同,先只挑出红色卡片摆在孩子面前,抓住孩子注意力后下指令:“指一指红色”,同时妈妈辅助孩子指向红色的卡片,并轻声说“红色”。如孩子有仿说能力,耐心等待1-2秒,等待孩子仿说。如孩子指认红色或仿说,迅速给予强化,或社会强化(赞美:你真棒)。 2、再加入另一个颜色的卡片,如蓝色,和红色卡片一同摆在孩子视线两侧,妈妈下指令“指一指红色”,辅助孩子指向红色卡片,再逐步撤出辅助,直到孩子可以独立完成。可再将训练扩展到其他三种颜色,最后用四种卡片随机切换,让孩子正确指认。 3、若孩子完成了卡片的四种常见颜色指认,妈妈要再泛化为相同形状大小的积木、不同形状的积木和小汽车等玩具的颜色指认(提示:如果先从实物颜色教起,很多妈妈会抱怨,孩子一换卡片就经常错,以为是孩子刻板的死记硬背,实际上这是对儿童能力发展的误解,对颜色的认知要从二维抽象概念扩展到三维空间物体,所以孩子会指认积木的颜色但不会指认卡片的颜色也是正常的,需要调整练习次序) 4、生活中注意泛化,遇到路人衣服、花朵、卡通人偶、交通灯、建筑物都可以询问孩子,“红色的是哪个啊”。 课程二:颜色表达 1、妈妈准备红蓝两种颜色,每种颜色至少五件物品,如皮球、小汽车、塑料勺、碗、积木、卡片等,随机挑选出一个物品,摆在孩子面前,抓住孩子注意力后下指令:“这是什么颜色?”辅助孩子仿说正确的颜色,一旦孩子仿说,迅速给予强化,或社会强化(赞美:你真棒)。 2、逐步撤出辅助,直到孩子可以独立正确的回答每种物品的颜色。可再将训练扩展到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最后用四种颜色的物品随机切换,让孩子正确回答什么颜色。 3、生活中注意泛化,遇到路人衣服、花朵、卡通人偶、交通灯、建筑物都可以询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 点数1-5并报数ALSO生活场景教学 1、宝宝和妈妈晾衣服时,妈妈可以和宝宝做一个小的角色分工,如宝宝负责递衣服,妈妈负责挂和晾,当洗的衣服数量很少的时候,妈妈可以向宝宝下指令“数一数有几件衣服”,(辅助)宝宝点数并报出争取的衣服数字,并迅速给予强化鼓励; 2、妈妈也可以下指令“给我两件衣服”或“给我三条裤子”,帮助宝宝学会在生活中“点数-报数”,并逐渐理解数量词的概念和表述习惯; 3、如果宝宝的能力较好,妈妈可以帮助宝宝理解生活中加减法的含义,如宝宝点数过衣服总数后,妈妈可以要求宝宝交给自己两件衣服,然后问宝宝“还剩下几件衣服”,并要求宝宝点数并报数。或者妈妈可以先挂两件红色衣服,再挂三件蓝色的衣服,要求宝宝依次“点数-报数”后,问宝宝“总计有几件衣服”,让宝宝可以点数出总数。 ALSO桌面教学 课程一:点数-报数 1、妈妈准备大量的多个教具,如积木、笔、小汽车等,每次展示1组教具,要求每对教具一模一样。如,妈妈先拿出两块积木,再准备一个小盘子,放在宝宝面前的桌子上。 2、妈妈对宝宝下指令“有几个”(指令要简单,开始时不要加名词,也不要加“数一数”)。妈妈可以先示范,拿起桌面的积木,放到旁边的小盘子里,数一个放一个,每次数数都是从左到右,不能打破顺序,数完两个以后报数最后数完的数字(提示:报数这一步很关键,让宝宝明白数的意义) 让宝宝能从模仿到最后可以独立完成,积木点数-报数完成后,再更换其他的教具,实现教学泛化。 3、如果宝宝没有语言能力,妈妈可以让先教宝宝认知数字卡片,或用手指示意,当点数完后(辅助)宝宝找到正确的卡片或用手指报数。 课程二:随机点数1-5并报数 1、如果宝宝能很好的点数-报数,则妈妈可以准备4-5个小物品,如汽车、积木等,不要是宝宝的强化物。 2、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好,视线平齐,在获取宝宝注意力后,妈妈下指令“给我1个积木”,并辅助宝宝点数“1”,数到1后把一块积木交给自己,并迅速给予强化奖励。妈妈再下指令“给我2个积木”,并辅助宝宝点数“1-2”,数到2后把两块积木交给自己,再次强化。 3、妈妈也可以准备印有1个积木和2个积木的卡片,妈妈说“1”后,让宝宝指向1个积木的卡片;说“2”后,让宝宝点数后,指向2个积木的卡片,再慢慢增加数字。 4、如果宝宝可以可以认识数字1-2,则妈妈可以进阶到1-5,生活中可以准备很小块的饼干,或者小糖果(确保宝宝一下子就可以吃完的小块,吃不够那种),妈妈点数“1-2”数出2个小糖果,问宝宝“这是几个”,如果宝宝回答2个,迅速夸奖宝宝后把糖果给宝宝强化奖励,帮助宝宝建立概念,再不断的扩大到5的范围。 分类收拢衣物ALSO生活场景教学 1、收拾好晾的衣服后,妈妈可以要求宝宝整理自己的衣物,首先按外套、外裤、内衣裤和袜子分类整理好,然后(辅助)宝宝用前两指拎起衣服的一角,让后与对角重叠对折,再用手按住折线,最后把衣裤叠到一起; 2、玩好玩具后要求宝宝把所有的玩具都收入到归纳箱中,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宝宝一旦完成就迅速给予强化鼓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