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意念问题

 喆夫 2017-04-16

二四点上虚实变
 

 

   要理解太极拳的虚实变化.有一个一层功夫一层体会.一层功夫明一层理的问题。从身体的松柔、招式的运用.到神意气的聚散.再到内劲的运使,都有虚实变化.要理解其中真谛,则要根据自己的功夫到了什么程度去分析、去体悟。
    我们学太极拳理解虚实变化.从身体上讲.首先要讲外形上的虚实变化.如盘架子时要分清虚实等。关于此.当代太极名家杨澄甫先生曾经论述:“全身坐于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反之亦然。同时虚非全空.实非站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保持虚灵之意.以收转换轻灵之效。”
    不过,我们要明白.杨澄甫先生在这里并没有真正深入剖析杨家太极拳内劲训练和运用方面的虚实观.这里所谈的只是强调通过腿部的虚实训练.加强身体重心的灵活转换.以增强全身上下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是对一般学习太极拳人而言。然而.即使是从外形盘架子而言.身体上也要分出左右、上下、前后、内外、进退的虚实.比如说.上半身下半身的虚实.左边右边的虚实,或者是中间变化.前虚后实.前实后虚等。杨澄甫先生的话是值得我们认真体会的。
    从身上找虚实.从大的地方到小的地方都要找.大可以大到整个身形.小可以小到手指头上的虚实变化.通过符合太极拳阴阳原则的练法.从整体到点、线、面、体去寻求太极拳的虚实变化。而且.我们这个体系的下盘步法方面的一点到五点的训练.就是为了体会脚下的无过不及.是步法虚实变化训练的重要手段。如果一至五点的变化与内劲的虚实变化相结合.在实际使用中更可产生极强大的威力。比如别人给我的力不是很大.我可以将它卸到二点去从四点打出来.别人给我的力很大.我可以将它引到四点去再从二点打出来.让人产生变幻无穷、莫测高深的感觉。
    再如外形上看招法上的虚实变化.这是攻守当中的虚实。两人对打.你一拳我一脚.你一打我一架.外面练太极拳的.也有专门从招式上去理解太极拳的用法的.也有专门讲拆招的。有没有用?当然有用。但是,那与练外家拳术又有什么差别呢?招式上讲太极拳.孰虚孰实.全视对方。实者可随时变虚,虚者可忽变为实.实实虚虚.虚虚实实.让人无法捉摸。不过.这些外形上的虚实变化都是最初层次手法上的真真假假。比如说.在推手训练中,可以体会太极八法方面的棚、捋、挤、按、采、捌、肘、靠的互生互克。别人从左面给我一股力.我若能够迅速地松掉.将自己的左边变虚,然后用外形方面的圈、曲线变化等化解对方的力,这样对方的平衡就会被破坏.同时自己从右边打出一股力.就很容易将对方发出去。藏机于内灵动现
    太极拳讲”练时无人当有人.用时有人当无人”.听起来与其他拳术的差别不大.但太极拳讲虚实变化.主要还是要讲神意气的虚实变化,内劲方面的虚实变化。从这方面来体会太极拳虚实变化的奥妙,同样讲身体上要分出左右、上下、前后、内外、进退的虚实.但和前面所讲的外形招式方面的、身体方面的虚实变化.却有本质的不同。《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讲道:“意气须转换得灵.乃有圓活趣味.所谓变动虚实也。”这就是说,太极拳的虚实并不仅仅是外形动作.而是要从神意气的灵动圆融上去找.要从示人于弱、藏机于中的内劲变化方面去找。
    以内功心法行拳盘架时.同样是先从大的方面上去找.然后再从小的地方去求.最后落实到每一个太极点上的虚实。这就是古典拳论上说的”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虛实”。所以在练习中.要真正体会太极拳虚实的奥秘.必须先学习以内功心法培养内劲.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形,随着神意气的变化,转换我们的虚实。

[page]


    我们的太极内功心法训练.实际上就是重点体会前辈名家所说的“心中虚灵”.“心中灵动”.体会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我们讲过练太极拳要求松.甚至要大松大柔.很多人会以为松就是一种太极拳打人的技法.就像有时我对同学们示范.好像我一松.同学就六神无主.进退无方了.实际上产生这样的作用并不完全是因为松柔.虚在其中发挥了更主要的作用.松柔对虚实的形成是有极大帮助的,或者说松柔是虚的基础,不能松柔就不能虚空。但是练拳时虚空的感觉和松空的感觉还是有极大区别的。松空时会感觉到身体舒适.而虚空时.身上同样是舒适的.但会清晰感觉到有一种看不见的灵动内劲存在.比如说.我们练手上的虚空.有时会非常明显地”看”到手上有一层似雾似云的东西存在.而且.这个东西非常实在.能随时为我所用。如果单讲松柔.是没有这种体会的。
    比如说我们以内功心法练棚劲.最初级的入门练法,是设想一个棚劲的意出来.领着我们的内气先往下行.然后再往上行.在外形方面看.这条棚劲的线就是虚.因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必须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你的拥劲究竟有多远有多强.打到别人身后的那条线要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太极拳的借假修真.也就是所谓无中生有的过程.因为这种方法是透过意念造型导引棚劲这种特异物质的产生和聚积过程.等到这个棚劲打出来时.实际上你外形上能看得见的肢体动作就都变成虚了.那个看不见的棚劲才是实的。这就是内劲与外形之间的虚实变化。而且.如果我们是以棚劲练拳.也就是练棚势拳架.我们就会自动感到下盘松沉。而我们以按劲之意练拳.则会感到下盘的轻灵.好像飘起来打拳那样。
    我们现在练习内功心法的按劲.同样要将外面能看得见的手变成虚,而看不见的东西.即按劲的走向变为实.这就是练习方法中的虚实变化。打按劲时也要注意.我们的身体松了以后.要通过拔背之意将内劲提到背上.往上翻过去呈一个弧线打出。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当你拔背的时候容易挺胸,什么地方只要挺胸.一用力.前后都松不开.造成身体紧张.内气运行则受阻,内劲就发不出。其实当你心中一有拔背之意,身上就已经有反应.内劲由后往上翻过来就是按劲了。棚劲是身体松下来后往上走.当你练按劲时.内劲的路线正好相反.这也是虚实变化.而且是内劲之间的虚实变化.在推手训练中非常重要。由棚劲转接按劲的虚实变化)
    要注意.如果是练按势拳架.无论动作外形是什么法,我们都要练按劲的意.外形上会稍有变化.这是以意领气.以气催形的结果。不管是怎样的手法.我们打的都是按劲。这样.就是练拳上的分虚实了.
内功心法练虚实
    我们大家所练的”米”字功.虽然是初中级阶段的功夫.但基本上可以体会盘拳时内劲虚实在身体上的体现。比如说.中线由中间分开.左边打棚劲挤劲.右边打按劲捋劲.或者是上半身打挤劲、下半身打捋劲等都可以体会。左面的身体.右面的身体.两边的内劲互相配合.比如挤劲和捋劲的配合、棚劲和按劲的矛盾.或者同时打四种劲或八种劲的变化.两边分开。拳论上讲”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也有这方面的意思。当然.其他稍高一点层次的练法,如”点面”的散聚.
    丫字诀的运用.虚实变化的体会当然就更明晰。
    上面这些讲的是盘拳时体会神、意、气和内劲虚实变化的知己之功。我们练内功心法时.要求大家以假修真.”拳打无人似有人”.这就有了一个意中分虚实的问题。
    比如说.棚劲是身体松下来后带着内劲往上走.当你练按劲时.内劲的路线正好相反.这也产生了一对意上虚实变化的矛盾。在练拳盘架子时.要做到“拳打无人似有人.的意中分虚实,就要设想.对方用棚劲来打我.我首先要能够听到他的弧度有多大.掤劲走到哪里、有多强.然后要设想顺着他的棚劲的弧线将他的棚劲之意和内劲借过来.再将我的按劲之意打过去。这样练拳.既体会意上的虚实变化.也是在内劲方面寻求虚实变化。如此”拳打无人似有人..不但要求自己的力不跟别人顶,还要求意不跟别人顶.内劲的走向也不跟别人顶.永远跟别人都是不丢不顶。经过这样的练习之后.在真正的实际运用中就能够慢慢懂得听别人的内劲走向。
    如果在实际的对峙运用中.比如说推手练习中别人也用内劲的话,同样要遵守不丢不顶、无过不及的原则。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强者为实.弱者为虚.勇者为实.怯者为虚。所以.一般人所遵循的观念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但太极拳崇尚“以弱胜强..所以.在太极拳修炼者而言.对峙运用中则应当是“遇实化虚.以虚击实.以虚击虚”。喂劲时我们总是强调.既感觉不到自己任何力、又感觉不到别人任何力的时候.就是最佳的发劲时机。这就是“遇实化虚.以虚击实.以虚击虚”。
    内劲的虚实变化远比外形招法上的虚实变化要复杂。比如对手打出的是棚劲.你也打掤劲.那就是顶了。为了意上和内劲上也不丢不顶.那就要再把他的棚劲转化过来.用按劲打。也就是说.不管手的位置如何.谁虚、谁实.这个手法是棚.一接手就把它变虚掉.按劲的意出去.那条弧线变成实了。一下子就全变了.而且外形上不显。八个内劲都可以产生这种矛盾当中的虚实转换。不过.这些都还是比较粗浅的层次.但已经可以体会“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的太极拳境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