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出一个“不乖”的孩子,是教育最大的成就

 Clock2651 2017-04-16

作者简介
 


榛子,一位住在新加坡的全职妈妈。女儿今年六岁,出生于新加坡,在一所国际化的纯正蒙特梭利幼儿园就读。她是一个活泼,爱运动,爱臭美,颇具思考能力,啥都想自作主张的小孩。


【小荷才露尖尖角之斗智斗勇】


我自己从幼年起就不算是一个很乖的孩子,有一点北方方言说“混不吝”的味道,可能有天生的个性成分也有父母养育环境的影响。他们不怎么以长辈威严弹压我们,甚至在晚餐时分的聊天里我们还常常反驳父母的观点或者据理力争。



他们算是蛮开明的父母,允许我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选择,仔细想想人生大事诸如考哪个学校,出国留学与否,打算跟谁结婚,要不要辞职在家带孩子,日常小事像是哪顿吃什么要去谁家拜访穿什么衣服,一概由我们做主,他们顶多建议一番。大半生过去,好像也并没有走了多少弯路做了多少错误决定。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曾这样定义自我的属性:“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等我有了小娃,她就像“一些别的什么”撞上来,反弹了好些我从前并不了解的“自己”。



当我看到那一部分浮现出来的“自己”的时候,会去想父母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做得最对的一点是什么就是不越俎代庖,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生活上。尊重孩子是另外一个生命个体。并且知道自己未必永远正确。





很自然的,我也从不曾把养育一个“乖女儿”作为目标,反而会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尽量给她多一些空间,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而不是唯父母师长之命是从。



小娃也许在公共交通上会主动给老人让座,会在电梯里帮着按住“open”键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先离开电梯,以至于同行的小朋友妈妈夸她“很乖”,但她是一个能自如而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要求,和观点的孩子,哪怕它们与父母的意愿完全相反。



分享几则日记。



1. 吃饭时间

就该好好吃饭

(3 岁 5 个月)


早上吃饭时间,小宝儿突然说她不要吃早饭,号称 I am not Hungry(我不饿)其实是邻居的孩子在门口叫她,魂儿被勾走了惦记着玩,胃里除了一个小时以前的一杯奶什么也没有了她也不在乎。



妈妈重申了一遍规矩:“吃早饭时间不好好吃饭就只能饿肚子等午饭时间,不可以再喝牛奶吃水果吃饼干吃酸奶,just nothing, ok?(什么都不能吃,好吗?)犹豫了不到 2 秒钟她说 OK 仍然拿着玩具出门跟小伙伴玩儿去了



过了 10:30,第一次隔着铁门问可以喝奶吗?妈妈指指客厅墙上挂钟说“还不到 12 点呢不到午饭时间,刚才说了不能喝奶不能吃东西的,你忘记了?”她悻悻的喝了一点水充饥,又继续疯玩去了。之后,每隔 20 来分钟就会跑回来问“12 clock already?' (到 12 点了吗?)妈妈又指指挂钟'Not yet'(还没) 她已经晓得看挂钟里最短的时针,明白还是 11 点多而已。



到后来妈妈发现,她回家来探头探脑盯挂钟的频率越来越频繁、间隔越来越短,11:45,估计也饿疯了,趁她不注意把钟拨到 12:05,于是下次她回来一看墙上,把小球放地上,理直气壮的说,I can eat lunch now (现在我可以吃午饭了).



平时她会洗个澡干干净净吃午饭,估计真是饿坏了,居然要求说先吃饭后洗澡。这午饭,吃的可爽快,狼吞虎咽的,呵呵。这个戏码她比较少演,一个半月前干过一次,是因为早上给她做的有机燕麦粥加甘榜鸡蛋不对她胃口,于是她找借口说肚子痛痛^_^。那次也是一样,饿到 12 点,平时她需要花 30 分钟才吃完的牛肉意大利面 10 分钟就已经底朝天了,还小嘴满意的舔一下说“妈妈,真香啊,真好吃!” 



偶尔饿一顿,不会伤害健康,也不见得妈妈特别狠心。只是从这偶尔一次的饿一下肚子,妈妈希望小娃从小明白,自己做的任何一个选择,都要自己承担后果,也许后果是好的,也许不好。



2. 抠鼻子

(4 岁 3 个月)


大约一个星期前放学了娘儿俩去图书馆,小娃一边找书一边抠鼻子,妈妈跟她说在公共场所不可以这样举止



小娃突然一转身背对妈妈继续抠而且辩解“You just pretend you can not see me.”(你假装没看到我就好) 妈妈继续唠叨她“这样不好不优雅”。幼儿园颇讲究把 grace (优雅)深植童心,所以妈妈加一句,“老师有没有说过这个?”她不抠了却继续质疑什么是公共场所。



妈妈随口说“不是家里,除了家人还有其他人可能在的任何地方”。她就开始没完没了的问,图书馆是公共场所吗?科技馆是公共场所吗?学校是不是公共场所?地铁巴士呢?Jolin 家是不是公共场所?商场算不算公共场所……不停的问下去,妈妈也就不厌其烦的答下去……



昨晚妈妈陪她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马达加斯加》她又抠起来了,妈妈说“贝呀你又在抠鼻子?她头都没有回,说“在家里啊”,发现妈妈没发声,看妈妈一眼补充到“I am not in public place right now.'(我现在不在公共场所)看她逻辑分明的辩白,她娘很服气的说,那好吧你想抠就抠吧,不要抠疼了,给你一块湿毛巾好不好?



3. 逻辑

(5 岁 1 个月)


下了课小娃喝完 milo 却不肯吃妈妈带来的苹果和饼干,看上了 newton 那里一家有餐椅餐桌的 7 to 11 售卖的意大利面食便当,里面的顾客很少有成人,绝大部分是放学后的附近的中小学生,其实妈妈觉得这种需要加热的便当式意面基本都是 processed food(加工食品), 最好不要吃,拗不过就买了两份不同的,一人一份。



吃完了大约半小时后妈妈觉得肚子不舒服,于是随口说了一句,“这种东西不太健康,咱们以后还是别吃了”。她问“为什么不健康?”,妈妈懒得解释这是 processed food,就回答因为吃完了肚子不舒服



小宝儿说“以后买两份一样,跟我那份一样的就行”,妈妈看着她,等待她继续详细解释,两只小手比划着她接着说“你看,你吃了你那份肚子不舒服。可是我吃了我那份我没有不舒服啊,如果下次你也吃跟我一样的,你就不会不舒服了,所以我们下次还是可以吃。



“那么如今妈妈吃了跟你一样的那种也还是不舒服呢?”小小的脸上顿现犹豫之色,半天才吭哧出来一句“那样的话就不吃了吧。”



不要偷懒,好好跟孩子解释正确的健康食品概念,不然就得像今天这样明明知道不好的东西他日还得再吃一遍。




4. 承诺就是承诺

(5 岁 2 个月)


今天回家晚了,吃完晚饭着急让她洗澡好去读完故事编完故事赶紧睡觉去,明天是全天课,好早就得起床。



小娃却在整理书包时摸出来一颗硬糖,妈妈劝说她快睡觉了明天才吃可以不?“你说过吃糖吃巧克力的事情让我自己决定,我自己定的 rule (规矩)是每天可以吃两颗,你也说 OK 的你不记得了?今天我还没有吃糖,其实好几天都没有吃了,我现在就想吃,两颗。”



完了还觉得说不定妈妈要讲道理,加上一句板上定钉“Mama, a promise is a promise, you should not stop me.'(妈妈,承诺就是承诺,你不应该阻止我)



一个人的信用是重要的,包括以父母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妈妈说话算数”这一形象维持的不容易,岂能让两颗糖果毁了。于是为娘的,一边心焦的着急上火的等她吃两颗好像永远也吃不完的硬糖,一边琢磨着以后家里的糖果要不要全部换成很容易融化的软糖,甚至专门挑每一颗都小小的,吃起来不花时间不易蛀牙。




5. Magic Eyes

魔法眼睛

(5 岁 10 个月)


夜里睡的好差,本来就很轻眠,小娃 6 点刚起来跑过来一阵悉悉索索就把妈妈吵醒了,她自己去洗脸刷牙一会儿却回来一脸苦瓜相“妈妈,你能不能去把洗脸池的头发弄掉?这样洗脸池不干净的!”



妈妈正是巨困又睡不着的时节,能感觉得到自己的怒气正在上升:“你自己为什么不把它弄干净?你觉得妈妈该把它弄干净?为什么呢?这屋子里至少有三个长头发的为啥你觉得应该是妈妈去弄?”


小娃不甘示弱“头发掉地上你可以用扫把,那洗脸池我不会弄啊,得用手”,“用手就用手好了,你去弄干净如果你不想看到那根头发。”


小娃不高兴了“那样手就脏了呀”,妈妈也懊恼,大清早谁管水池里一根头发啊啊啊啊真抓狂“我也不想弄脏我的手啊,你说怎么办?”



本来想说你去找阿姨让她弄或者她教你弄,终于还是自己起床,去浴室教她可以用纸巾捏走它或者干脆拿水冲……这下彻底睡不着了,心中怒气更炙,带她出门上芭蕾舞课的时候又因为她忘记带随身小红包需要折回去,忍不住嚷嚷“你自己不睡觉你不要吵醒我呀!”



快到芭蕾教室的时候,妈妈问她刚才妈妈嚷嚷你,你觉得咋样?她回答说“我不害怕,不觉得难过而是生气”,为什么不害怕不难过?“I want to be brave, I don't want to be scared, I want to be happy so I don't want to be sad.'(我想勇敢一点,我不想被吓到,我想开开心心的所以我不想难过。)



“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哭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也敢说原本就想说的,也敢做原来就想做的。”她想了一小会儿说'You could be right, but I was not scared because you didn't really shout.'(你说的可能对,但我确实没害怕,因为你没有真的在吼)



妈妈问“那你为啥要生气?”,她说“我去找你不是一定让你弄走它啊,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弄走它所以去找你的,但你就 blablabla 说一堆”,小脸儿看起来很不服气的样子。


“我也不是不想教你,晚一点可以啊,你一大早就把妈妈吵醒去捡一根头发很令人难受的啊。这就像你想看贝贝熊,妈妈就来叫你出去散步你会觉得咋样?也会不爽的吧?”


最后我们两个都同意彼此都有错,她以后看到头发可以自己弄走,或者不会做什么需要妈妈教也得等妈妈起床,而妈妈应该耐心听她解释她到底要干嘛而不是不耐烦的嚷嚷。



“You don't feel sad, why?”

(你不觉得难过,为什么?)

“Because I want to be happy.'

(因为我想让自己开心)



“贝啊,你知道这三个的区别不?

I am happy. (我感到开心)

I want to be happy. (我想让自己开心)

I pretend to be happy. (我假装自己很开心) 

她静静的看着妈妈没说啥。


“I am happy, 一个人心里真的开心,别人能从你的行为表情身体语言看得出来,这是很自然的感情流露对吧。


I want to be happy 有时候我们不太开心,但是会想办法使自己开心,这是很积极的,值得继续


I pretend to be happy. 就是说一个人心里难过但 Ta 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 happy 的。这样的话人家会不了解这个人的的真实情绪,本来可以帮忙的需要帮忙的,也就忽略了,然后这个人就会觉得没人发现 Ta 的 sadness (难过)因此更难过了。对吧?


所以如果你觉得难过不需要让别人误以为你很开心。你明白吗?”她说明白。



又隔了一会儿,她突然说'Mama,I think you got magic eyes.'(妈妈,我觉得你有带魔法的眼睛)“什么意思?什么是 magic eyes (魔法眼睛)?”



她正坐在巴士的椅子上穿着大红色的校服眼睛看着前方平静的说“You can see through me,you know how I feel, you know what I am going to say,you know how I think.”(你能看穿我,你知道我感觉如何,你知道我要说什么,你知道我如何思考)是不是说妈妈就像你肚子里的蛔虫?”,小娃咧嘴笑了“嗯”。



这真是对为人母亲至高的奖赏,遗憾的是,到了晚上这句话被她变成了“妈妈你是我肚子里的昆虫”,显然她不明白蛔虫是什么。




6. 做主

(6 周岁)


上周末老师布置作业读两篇文章,小娃一口气读了 43 篇。今天看这周末老师的条子,说她自作主张跑去要求老师给她把难度升二级,老师于是检测了她后真给升级了,但要求妈妈观察她对新难度的适应能力。今天一样的要求新升级后的文章读两篇,谁知道她爱书如命又看了 21 篇!



这些阅读都是在 iPad 上进行的,虽然要求她每隔四篇就必须停下来随便玩玩休息眼睛,但这样一天算下来也在 iPad 上停留太久了。于是妈妈跟她商量可否把今天说好了的《贝贝熊》推迟到明天看?因为你明天不做作业了这样每天看 iPad 的时间比较平均保护眼睛。



她给自己安排的时间是做完作业弹一会儿琴,下楼玩轮滑回家洗澡后看一集贝贝熊。一听妈妈要她改时间,立马就炸了,一张小脸儿绷起来一丝儿笑容都没有,气愤的说“怎么什么都得听你的啊?我不喜欢这样安排!我就要今天看贝贝熊!”,“哦?真的有许多事听妈妈安排啊?过来妈妈抱抱你咱们来一起想一下哪些听你的,哪些听妈妈的,如何?”



她一屁股坐在妈妈腿上哭丧着脸,大大的圆眼睛都快变三角眼了。学不学钢琴每天弹多少时间,学芭蕾不,吃多少饭看什么电影放学后去哪里玩,吃糖吃巧克力穿什么衣服,零花钱怎么花,看什么书梳什么辫子……都听谁的呢?这些都是她自己能决定的范围。小娃顿时理亏起来,蛮横的说“这些都是小事,小事你才让我做主。”“那好吧,这些都是小事。哪些是大事?妈妈做主的大事?”“今天看不看贝贝熊,这是大事!”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样吧,咱们把大事小事换一下,今天看不看贝贝熊你决定因为你觉得这大事嘛,妈妈满足你的要求。以后这些小事都妈妈做主了。”


小娃想了一下,大约觉得不划算,冷静下来,小脸也看起来不那么愤怒了,做好了后退一步的准备“不要。那些还是我自己要做主。那你要 promise(保证),明天不能忘了让我看贝贝熊。万一明天没有时间呢?”


“明天周日呢,你很忙么?这样吧,你同意明天才看贝贝熊的话妈妈让你在电视上看半集 Brave, 墙上的闹钟分钟指到 12 的时候你自己按停。这样可以吧?”她满意了,说好。



傍晚看完半集 Brave 自己去刷牙,妈妈帮她挤好牙膏,她接过去牙刷说“我知道你说的对,那样太久了对眼睛不好,但是我仍然很生气。”



“是的呀,妈妈是你也会生气的,都想好了要看被推迟了肯定很不爽的。妈妈知道。”刷完牙双手揽着妈妈的腰趴在肚子上说:“你这样说我就不生气了。”你生气我很怕的么哈哈哈……


你真的觉得那些你可以决定的事,都是比今天看不看贝贝熊的事儿小?”她不抬头继续趴着“我生气了呗,所以那样说。



隔了一会儿她突然说妈妈你小时候是不是搬过家?我说当然了可是你怎么知道?她回答说“我去你在中国家里的时候没有看到什么孩子的玩具,所以我想你应该是长大了才搬进去的,不然你妈妈也会帮你把玩具搬进去的”…这思维跳跃的…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我们做父母的会发现越来越需要脑力去跟他们“斗智斗勇”,大部分的规则对于儿童来说最开始总会觉得束缚,他们会问为啥有这个规则?谁需要遵守?总想讨价还价尝试突破规则,或者学着在规则范围内尽力“利益最大化”,这是可喜的因为说明他们的认知能力在快速提升。



家长需要维持某些规则,但更需要清楚解释这些规则的必要性,并且应该允许孩子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所谓的斗智斗勇就是合理的引导,就发生在这些润物细无声的生活细节里。




第 26 篇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