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日志列表

 aj6688 2017-04-16




  •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大课堂、大教学、大教育”观的提出,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40分钟,社会就是课堂,生活就是教育。那么如何将课外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堂的延伸与拓展,使自主探索成为获取知识的新手段,让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课外+下节课的前35分钟构成一个完整的大课堂,于是我们大胆设想了“三二六”课堂学习模式。

    二、“三二六”有效课堂学习模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三二六”有效课堂学习模式,主要有“三自” 、“两段” 、“六步”三个核心要义。

    (一)“三自”式学习

    “三自” 即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自主探究、课后自主练习。“三自”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关键,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提供一个前提和基础。

    1.课前自主预习,广泛搜集信息,初步感知

    预习可以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沟通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距离。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后进生来说,预习又能促使他们提前起步,增强自信心。

    是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应视教学内容而定,有的需要学生课前了解,就得让学生提前去做。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在预习中遇到或发现了问题,就能带着问题去听课。

    1)明确目标。在每节课的末尾五分钟,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置预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应该预习的学习内容,并对预习提出具体要求,明确预习应该达到的目标。

    2)问题引导。教师根据预习目标,结合课本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预习课本自学新知识,体现学生以学为主。

    3)自我检测。结合学生的预习内容,在当天家庭作业中设计相应的检测题,让学生自我检测预习效果。充分注意检测题的针对性和基础性,题目不太多,也不太难。

    4)发现疑惑。引导学生总结通过预习已经基本掌握,还没有解决,还存在疑惑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的检查,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

    2.课堂自主探究,充分交流合作,合理构建

    课堂教学做到真正让学生讨论、探索,自己总结规律,自己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努力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由死记硬背到身心体验的转变,和由封闭到开放,由重结论到重过程,由知识到实践,由单一到多方位,由墨守到创新的转变。

    3.课后自主练习,积极应用实践,全面提高

    自主练习是应用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自主性练习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新学的知识能解决学科和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目的在于拓宽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两段”式结构

    “两段”就是把一节课分为两个时间段即“35+5”,不同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前35分钟老师遵照课堂学习模式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后5分钟转变为预习的引导,由教师引领学生规划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课外自主预习与探索的方向。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后,延伸到第二天,与下节课的前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关联式大课堂链”,将教师导学、学生预习和合作探究这三步贯穿起来,即“一课分两段”、“三步为一课”。这与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方式恰好是倒置的。5分钟是预热,“课下”时间是自我加热,35分钟合作探究时熊熊燃烧。这是把“点火时间”前置了,让学生在“预热”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想办法加以解决。 

    (三)“六步”式探究

    “六步”是在“三自”原则的指导下,针对新的学情,教师采用机智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归结为六个具体步骤:

    1.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运用漫画、故事、音乐、视频和情境表演,或由社会现象、生活现象切入,激发情趣、设疑激思、巧妙导人。

    在导入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分析让学生挖掘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合作探究。

    教师借激趣导入,生成问题。学生把自主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以小组为单位或让部分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让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点评,即及时展现思维线索,把问题暴露出来。教师也可以有准备地让个别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造成这些错误。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把握、调控交流讨论的方向和深度,有的放矢,注意寻找新的生长点。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备课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预测,并且提前想好应对措施。教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疑惑进行分类、归纳,并进行分析解答,帮助学生剖析出错的原因,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诱导,解题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发散思维训练。教师的讲解点拨力求做到“准、精、深”。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必须精备课、细备课,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4.当堂达标。

    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鼓励学生积极在全班展示自己的答案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不全面、不正确的解答进行积极地修正。针对每节课所学内容,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同步的有针对性训练,以达到精选、精讲、精练的目的。这一环节有以下三点:(1)基础知识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2)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精编精选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对于当堂达标的题目教师先公布答案,学生自我纠正,解决不了的由小组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其他学生帮助解决,仍解决不了的教师点拨讲解。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5.总结提升。

    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从而实现思路和方法的内化。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适时地总结、反思、沉淀、提升是有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这个总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的越俎代庖。

    6.新知引领。

    “引领”什么?怎样引领?

    常规性引领。把重点放在阅读和四基的学习上。如读懂数学的教材,理解公式原理等,强化对问题何在、策略何在的探索。

    引导性引领。针对教材的目标精要、重难点等,确立以引领提纲、预习指要、实践操作、收集材料、社会调查等作为引领指南。这些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导学,具有 “吊胃口”的作用和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满挑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

    拓展性引领。在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由教师指导参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和材料,了解社会与历史背景,以求更好地解决问题、学习教材。

    总之,落实“引领”促使问题的形成和提出,促使矛盾、困惑的碰撞,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近同学、小组和教师。

    三、我们的主要做法。

    我们的主要做法归纳为“遵循一个渐进”、“建立三大机制”、“推进四项改革”。

    (一)遵循一个渐进

    2012年秋学期,我们提出了“三二六”课堂学习模式,首先我们在二、三、四、五年级挑选了九个业务能力强,肯吃苦、肯钻研的数学老师担任课改试点工作,2013年春学期,我们在五年级数学学科中全面推广,2013年秋学期在全校二至五年级数学学科中推广,2014年春学期在一、六年级数学中推广。每推广一步都要组织相关老师认真学习课改精神,领会课改的真正目的,鼓励他们大胆实验,认真反思,敢于否定,不断摸索,不断提高。

    (二)建立三大机制

    1.建立培训机制,转变思想观念。一是走出去,组织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教学骨干近100人次赴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学校参观考察,现场感受他校课堂教学的魅力,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课改经验,引导老师转换观念、提高认识、改变思路、创新模式,坚定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比较中小学学生年龄差异,探索自己课改的新路子。二是请进来,举办教师辅导培训班,邀请省市教学专家、骨干教师来校上示范课、诊断课。

    2.建立评价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大家都知道,练习书法,它的步骤是“临帖——入帖——脱帖——破帖”从有帖到无帖,从有形到无形,我们想课堂教学模式也是这个道理,起初为了强行入轨,教导处规定,不按“三二六”模式上课,讲得再好,也只能三等;其次建立分层管理督查机制,实行“教务处—年级组—班级—学生小组”、“实验办—学科组—备课组—学科教师”两线四级管理制度。第三,设立教改先进专项奖,重点奖励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教师。第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过关制,要求人人积极参与新课改,课堂教改的表现作为重要事项列入教师绩效考评。第五,推行随机、推门听课制,重点督查课堂上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实况和教学实效。听课领导随身携带录音笔,记录上课全过程,听完课以后直接查备课,回放录音,一起探讨课堂模式所存在的不足。我们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老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是否得到了培养,看新知引领是否科学、激趣、有效。实验初期还看是否按“六段式模式”上课,如不按六段式上课的,该项考核为零分。

    3.建立保障机制,提供强力支持。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导意见,学校相继出台了《 “三二六”课堂学习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三二六课堂学习模式”常规管理制度》、《“三二六课堂学习模式”评价标准》等系列文本,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规范化的制度保障与理性支持。学校购添和订阅了相应书、报、刊,改造和完善了局域网。设立了专项奖励资金,用于奖励教改行动研究有贡献的教师。

    (三)推进四项改革

    1.改革教师备课方式,实行集体备课、编写六段式教案上课。为了保障集体备课的实效,我们要求全校教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按照“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要求,利用“半日教研”的时间,提前一周轮流主备形成初稿,然后全组老师集体讨论、补充修改进行二次备课,既充分发挥了集体优势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又实现了资源共享。

    2.改革教师授课方式,推行“35+5”的新课堂模式。每次上课老师都切实把握好六段式课堂结构,特别重视对最后5分钟的新知引领点拨、评价,把自主合作视为前35分钟的主要任务,老师在课堂上只进行点拨、指导,重点讲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知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而后5分钟重在引领学生对下节课新知的探索,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并做好预习的各项工作,为学习下节课做好准备。

    3.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12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5人,推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的组成方便快捷,学生转身即是一个小组,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小组内有专门的讨论记录本,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当堂达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在案。课堂展示讨论时,各组同学或是互相交流讲解,或在座位上补充纠错,不懂的问题可以组内交流探讨,也可以向组外同学请教(此时可交换记录本),学生既可以了解其它小组的学习情况,也可借鉴别人的学习成果,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

    4.改革学生作业方式,推行选编板块式作业。我们组织教师精心设计了的学生作业,分为“温故知新”、“随堂检测”、“能力提升”和“新知引领”四个部分,其中“随堂检测”题要求当堂完成,“新知引领”这个环节中必须设立“我的困惑”这一题,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1.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一年多来的改革实验,教师的教育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教育观念得到了进一步转变,理念更新颖,教法更灵活,课堂更开放。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转变为“引导式”、“少讲多练”;教师角色也由“演员”变成“导演”,由台前隐到幕后;课堂训练也由题海战术、应试训练转变为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青年教师杨永群深有感触地说: “三二六模式使我受益匪浅,备课时找准了目标,上课时有模式可依,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使学生在教师和目标的引导下突破重点、难点,学习困难生少了,师生关系也变得亲和了。”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一年多来的改革实验,教师的课堂效果已经初步显现。目前全校各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同学们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由“听众”变成“主演”。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锻炼和提高了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解决了长期以来令人头疼的学生上课不愿听、听不懂、课堂上睡觉的现象,良好的学习习惯正逐步得到培养。五(1)班一位学生家长在教学开放日上动情地说:“新的教学方式真好,孩子的作业少了,肯学习了,回家有事做了,以前上网老是玩游戏,现在上网不是查找资料,就是与同学讨论问题,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3.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变化。通过一年多来的改革实验,把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果也好起来了,尤其是“小组合作交流”,互动、交流、展示等措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学习成绩也有较大的进步。六(5)班林平同学说,他以前总是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受过老师的表扬,现在他不仅能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展示学习成果,还主动报名参加学校逐梦社团活动,获得了校园文化节演讲赛第二名,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表扬。

    4.学校声誉不断提高。在这一年多的课改中,学生学得轻松,教学质量在县组织的质量调研中始终遥遥领先,家长对学校赞誉有加。我校先后被评为市教研先进学校、县优秀民办学校、县教学质量先进学校。

    五、几点思考与体会

    1.成果推广。

    目前我们的“三二六”学习模式在2-5年级数学中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这一模式能否在一年级推广,是否实用于语文、数学乃至音、体、美等其它学科?具体的做法、环节应又有哪些需要调整,这将是我们下个阶段探索的课题。

    2.减负增效。

    课堂变大了,学生学习的强度也变大了,那么学生的课外负担有没有因此而加大,如何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学得轻松而高效,如何在新知引领上做到既有实效又便于操作。此外,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对家长的要求变多了,那么如何取得家长配合的,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

    3.变有形为无形。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什么教学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的、教条的,而是灵活多变的,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从无法到有法,这是进步,从有法到无定法,这是突破,从无定法到创新法,这是飞跃。所以,从走进模式到成功地走出模式,更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使有法为无定法,需要我们抛洒辛勤的汗水,甚至要有脱茧的勇气,“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真正做到从有效到高效的转变。

    以上是我们开展“三二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初步尝试和体会。我们的“三二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才刚刚起步,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每一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就一定会指日可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