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皇帝的离世之谜
2017-3-6 16:30|
发布者: rxlxing
|原作者: 后浪电影学院
摘要: 曾有这么一个人,被曹禺称赞,“他演的鲁贵,比我写得还要好!
曾有这么一个人,被曹禺称赞,“他演的鲁贵,比我写得还要好!”梅兰芳看了他的表演,动容流泪,说“我都忘了自己在看戏。”在20世纪40、50年代,他是享誉上海的话剧皇帝。而他执导的《关连长》、《天仙配》等电影,堪称影坛的珍宝。
然而这样一个人,在42岁的时候突然离开了上海,登上一艘去往宁波的船,从此再无音讯,谜案至今未解。他就是石挥,一位投身艺术,自成一派,未竟十载就名扬四海的表演大师。
最近,《石挥谈艺录》在后浪出版。针对石挥的死亡之谜和具体卒年,不同读者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对此,《石挥谈艺录》3卷本主编,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李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石挥真的自杀了吗?
文 | 李镇
最近由于新版《石挥谈艺录》的发行,一些读者对于石挥的卒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以下是我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一般的说法是石挥1957年11月跳海自尽。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1、1957年11月(1991年上影厂大事记初稿的说法是10月17日),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反右运动中,石挥受到冲击,在对他的第二次批判会之后,失踪了。
2、石挥失踪的当天,从上海驶往宁波的客轮上,有船员(石挥传记小说的作者余之说是五等仓的清洁员、沈寂说是三等舱的茶房、艾以说过是船员,后来又说是船长,还有说是大副)看到了石挥,二人打过招呼。
3、石挥在失踪之前,曾一反常态地亲吻过妻子。
4、1958年春天(《中国电影时报》说是时隔1年零7个月,即1959年春天;谢晋回忆是1年半以后)在南汇县二灶洪地区的海边,发现了“石挥的尸体”。
仅从这几点来断定石挥自杀,明显证据不足。
第1点,不能因为反右的时候有人自杀过,就断定石挥也是自杀。
第2点,石挥上了去往宁波的船,难道就是跳海吗?
第3点,石挥亲吻妻子的举动,是事后童葆苓女士回忆的。因为石挥失踪和被断定自杀在前,其表述难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何况,就算是一反常态地亲吻了妻子,也不能证明是要去自杀。
第4点,仅仅证明了疑似石挥的尸体发现的地点,无法证明是何时坠海,有可能是从宁波返回上海时跳海或坠海,或者从陆地回上海后在上海附近跳海,自杀的时间就不一定了。1957年11月距离1958年并不远。
再有,尸体发现时已经面目全非,很快便就地掩埋了。据说是从牙齿判断是石挥,在没有看到卷宗之前,我对此深感怀疑。为什么找到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那么快就定位到是石挥?当时没有电脑,那么快就和医院的X光片比对了?
人们对于尸体身份的判断存在诸多手法,李伟、蔡英和舒晓鸣提到的判断依据是“假牙和腿骨上的一条伤痕”。沈寂说是“金牙和腿上的伤痕”;石毓澍说是“一颗修补过的牙齿,还有一支派克牌的金笔及一手表”;艾以的文章里提到的是“一颗臼齿”等等。
存在一种可能,当时需要给石挥的失踪找到一个结果,所以就“决定”了这就是石挥。石挥失踪以后,出现了各种说法,其中有人说石挥逃往了国外,也有人说逃到了香港,这些都属于“叛国罪”,如果定为叛国罪,株连的人就太多了。我看到一些资料,能感觉到当时一些人为了证明石挥没有“叛国”,极力支持自杀一说。
断定一个人的自杀,有一些证据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比如有目击者或者有绝命书。
1、如果有人亲眼看到石挥跳海,那么可以下石挥自杀这个结论。但所有描述石挥自杀的文字,都是道听途说,都是文学化的、带有想象色彩的,因为根本没有一个目击者。
2、自杀者有时对自杀原因和身后事有交代,留下遗书遗言。石挥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据沈寂回忆,石挥在失踪前曾给母亲寄过钱,还和他说过“以后我不能再演戏了吧!”“完了!完了!”之类的话,但这些话不像更不能作为自杀的证据。另外,石挥是个出了名的孝子,经常给母亲寄钱。
一个想要自杀的人,通常不会选择特别麻烦的方式,而是就近选择僻静的地方。如果一定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一定是对于他的生命特别重要的地方。石挥常居上海,其祖籍在天津,从小在北京长大,石挥写过很多文章表达过对北京的感情。为什么没有选择去北京,而是选择去宁波?
他登上的“民主三号”这艘去往宁波的船,与他确实有不同寻常的关系。因为石挥的最后一部电影《雾海夜航》就是这艘船的故事,他曾在这里体验生活,而他被打成右派,《雾海夜航》成了他的罪状。如果真的出于这个原因,他不应该是去自杀,登上船更像是完成一件具体的“任务”,是针对影片或者这次批判而有目的地登船。一个选择放弃生命的人,一般不会纠结于一件眼前的具体事情。
更加可疑的是1957年的一份内参《右派分子石挥不知去向》,其中谈到:“有人怀疑石挥是否会跳海自杀,但经查对上海码头售出的船票和宁波收回的船票数字相等,估计石挥已在宁波登岸,但目前尚未找到他。”这条消息不会是空穴来风,石挥失踪后,公安部门曾到船上收集证据,除了船员的口供之外,出售和回收的船票是重要物证。这一物证如果真的存在过,那么就意味着两种可能。第一种是石挥没有跳海,至少没有在上海驶往宁波的船上跳海;第二种可能是石挥可能在这艘船上跳海或者坠海,船到达宁波后,有人拿着石挥的船票登岸。存在冒名者登岸的后一种猜想,细思极恐。
就像我前文所述,一个人想要自杀,不会选择太麻烦的方式,不会选择人多的地方。我们姑且猜测,石挥坐船到了宁波是有目的的。石挥和宁波有一些关联。1956年8月,石挥和徐昌霖等去过宁波,他曾经拜访了阿育王寺,在他的请求下被允许看佛舍利,当时只有他看到舍利的红光,寺里的和尚说石挥与佛有缘。事后,石挥撰文《育王寺看舍利》发表于《新民报》晚刊,其中提到和尚对他说“如果能真心信佛而入庙修行,将来会成仙的”。我曾猜想,石挥去宁波,说不定是去育王寺,看破红尘投身空门是有可能的。为此,我托朋友查阅育王寺当年的资料,看看那段时间有无投靠寺庙的人,目前查找的结果仍没有这方面的记录。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我的观点是:在没有公开确凿无误的证据之前,石挥自杀身亡疑点重重,只是一种可能。不排除意外身亡、他杀的可能。甚至也不排除石挥后来一直活着的可能。所以对于石挥的卒年,我建议出版社标为“?”。
“石挥没有自杀”与“石挥自杀”同样没有直接证据。不能因为一种说法约定俗成,我们就信以为真。石挥是否自杀、是否跳海、是否卒于1957年——与其定论,还不如存疑。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相也许再也不会浮出水面,永远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
点击下图,可购买《石挥谈艺录(一):把生命交给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