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壹 对众多业主而言,这是小镇改变的一个重要时刻。 4月12日,行程排满会议的宋卫平,依然坚持抽空,跟蓝湾小镇的操盘团队进行了一次对话。 面对新任镇长俞丽娅,宋卫平感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 “比如说一个北京的设计师,冬天到了,或者有雾霾的时候,就可以跑到三亚去画图,没有任何障碍。” 蓝湾小镇新任镇长俞丽娅 在他看来,自由办公的新浪潮,未来几年,可能会让“就业”也成为蓝湾小镇的一个组成要素。新镇长要因应这样的趋势,重新规划小镇服务体系。 这并不是空想,而是被越来越多小镇业主映证的事实。 今年春节后,我在蓝湾小镇第一次见到邵新。梳着长发大背头的他,是著名设计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同时他还在北京开了一家设计公司,北京2008年申奥方案、中国电信、中国邮政、中国移动、故宫博物院等大牌的LOGO,很多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宋卫平为蓝湾小镇题字 他告诉我,往年他在蓝湾小镇通常只会住上2个礼拜。 但是今年春节,北方的雾霾实在太厉害。再加上蓝湾小镇的配套和社群日趋成熟,他每天在合唱团唱歌、沙滩练太极、开着水陆两用的摩托艇下海……不知不觉,归期一再延搁。 聊天间隙,邵新的手指在随身的2个手机、1个Macbook上来回敲击,跟自己的30多个员工布置着工作任务。 一不留神,老邵就在蓝湾小镇住上了3个月。公司的事务,全部遥控搞定。
NO. 2|贰 在蓝湾小镇,像邵新这样长住数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人,干脆定居在了那里。 70多岁的王阿姨,和爱人都是杭州磁带厂的退休工程师。 他们发现每次一回到杭州,老两口身体总有点不爽利,要去浙二医院开膏药吃。可是一来蓝湾,整个人马上神清气爽。 于是从去年春节开始,他们索性留在蓝湾小镇不回去了,这一住就是整整一年。 蓝湾小镇业主邵新和合唱团同伴排练 这刚好呼应了蓝湾小镇的新主张:“故乡在蓝湾”应该不止是在春节。 在绿城小镇看来,小镇建设的唯一前途,就是变成常态居住的可能性。办公、教育和医疗,越来越成为重中之重。 比如,我们熟悉的美国卡梅尔小镇,一开始也是因为自由职业者、艺术家群体定居发酵,逐渐形成一个生活方式闭环,才有了今日之盛名。 今年春节,蓝湾小镇的入住人数达到了近万人。 这个数字还将在今后几年节节攀升。小镇全部交付后,预计入住总人数将达到 4-5万人。 数万人的就餐、出行、医疗、安保、保洁,都将在小镇内集中解决。每一项需求带来的压力,随着交付户数增加,都呈几何级倍增。 面对这一局面,新镇长俞丽娅迅速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小镇的首席服务者”。 信奉“行动哲学”的她,开通了“蓝湾镇长服务”的微信服务号,打开与业主直接沟通的渠道。蓝湾班车、食堂等优化方案迅速出炉,征得业主同意后立刻实施。 同时,针对蓝湾小镇“钟摆式人流”的服务提升方案,也正在加紧研究。 在绿城看来,蓝湾小镇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旅游大盘,而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理想小镇。 服务,将是它不变的主题。
NO. 3|叁 但是小镇要形成服务的闭环,就需要把许多优秀的城市资源,甚至是二三线城市里的配套带入到小镇。 目前的蓝湾小镇,已经有了两个业主食堂、3000㎡蓝湾健身中心、环岛易购超市、园区巴士,以及疍家渔排的海鲜等生活服务配套。 但是在他们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接下来,他们将从孩童、老人、物业三个方面,着手建立365天不间断的“强化版”服务体系。 尤其要在教育和医疗保障上进行发力。 比如,小镇里会配置两个教育系统,一个是针对0到16岁小业主的“第二学堂”,另外一个是匹配60岁到120岁长者的“颐乐学院”。 像到了寒暑假,如果父母工作忙,爷爷奶奶就可以带着孩子来到小镇。 在水清沙幼、椰林树影的自然风光中,孩子们可以体验琴棋书画、游戏电影等轻松有趣的第二课堂。 老人们则可以在颐乐学院学习书法、养生,在充实中咂摸岁月的美好。 另外,小镇里也会引入健康板块,涵盖日常健康管理、医疗诊断到康复系统。 未来,绿城小镇的首个理想生活服务公司还将在这里试水。它要为小镇居民充分考虑到未来10年,甚至全生命周期的生活需求。
NO. 4|肆 这些润物无声的服务体系,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为此,绿城小镇首次提出在蓝湾实践“十年行动纲领”。 在这份纲领里,小镇未来十年的将被分成三步曲。 第一步由绿城主导,搭建服务的框架和内涵;第二步会移交给专业的生活服务公司,让服务体系持续成长。 最后一步,小镇将实现业主自治。从家长、楼长、里长,到副镇长、镇长助理,绿城对每一位业主代表的职能岗位都已有设想。 在他们看来,“让家人服务家人,这个社区才有温情,才有可持续的活力”。 “人人皆是服务者”也成为“新镇长”俞丽娅一句工作格言。今年,她将开启针对小镇居民的“众创计划”,鼓励业主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小镇创业,服务其他业主。 承载大部分服务的容器,将会是蓝湾小镇的小镇中心。 其实,现在中国的小镇的开发普遍缺乏基于数量和功能方面的基础研究,还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小镇中心。 新加坡的“邻里中心”模式,被视为可以借鉴的对象。 在新加坡,社区商业根据户数不同,划分为邻里商店、邻里中心、新镇中心三个级别。 邻里商店经营生活必需品,日用百货和餐厅。邻里中心经营中档商品,会有诊疗所、餐馆和小贩中心。 新镇中心的配套量级最高,会有娱乐设施、银行、邮政局、超级市场等。 未来的蓝湾小镇中心,将集商业、文化、教育、医疗于一体,复刻新加坡模式的生机与活力。 三年前,“小镇之蓝 理想小镇”研讨会在蓝湾小镇举行,这通常被视为绿城“理想小镇”战略的起锚之地。 现在,在“十年行动纲领”的指引下,蓝湾小镇正向迷人的蓝海深处前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