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用生命在幽默清初才子,死在了清朝的文字狱

 007学习 2017-04-17


生活在两个朝代的交接的人是痛苦的,尤其是文人,普通老百姓可能只需要吃饱饭,但是文人却有着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文人更加的痛苦,这其中有许多人例如黄宗羲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但是有一个人要重点说下,那就是金圣叹。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少年奇才,却无心官场


对于金圣叹,我们很多人对他的了解分两个极端,喜欢水浒的人肯定都知道金圣叹,但是对于一般历史爱好者可能对他就不了解。


金圣叹名采,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生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即1608年4月17日 (农历三月初三),童年贫困孤独,九岁入读私塾,刻苦勤奋,成年后考取秀才,金圣叹在读书时尤其喜欢《水浒传》,经常沉迷其中,对于他的科举有很大影响。


除了喜欢古代的名著,金圣叹还沉迷于扶乩降灵,还自称收了三十多个已逝女子为冥间弟子,经常去一些士大夫建立扶乩,其后他绝意仕宦,埋首书本。



而沉迷书本也是有成就的,约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评点小说《水浒传》,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刊行评点王实甫《西厢记》,此外编辑唐诗选集《唐才子书》8卷,编写八股文应试范本《制义才子书》。



他参加科举也曾获得第一,但是绝意仕进,以点评古典名著为乐,也取得不小的名声,连顺治皇帝都对金圣叹的作品加以赞美“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


因为文字狱而死,点评尚未完成


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亏空常平仓的漕粮,激起苏州士人愤怒。三月初,金圣叹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任维初,要求罢免其职。朱国治下令逮捕其中十一人,并为任维初遮瞒回护,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再逮捕金圣叹等七名士人,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后以叛逆罪判处斩首,于七月十三日行刑,是为哭庙案。


而金圣叹放心不下的除了家人之外,还有自己的点评事业,他只是跟江南才子一起抗议,并无造反之意,但是却装在了枪口上,触动了清朝那颗敏感的心,认为江南士族不好控制,于是要杀鸡儆猴,可惜的是金圣叹的点评也就戛然而止,让我们少了很多对于古典名著的点评。


虽被冤下狱,依然幽默乐观


金圣叹下狱以后,虽说在劫难逃,但是他依然表现出了幽默的作风,金圣叹在被斩首的前夕还幽默了一把狱卒,他告诉狱卒自己有遗嘱给他,狱卒觉得金圣叹可能有什么宝藏给他,于是拿来了笔墨纸砚,金圣叹写好以后给狱卒,狱卒一看上面写着: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那狱卒也是哭笑不得,金圣叹的意思是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除此之外,金圣叹誓将幽默进行到底,在走向刑场以后,刽子手对他行刑,手起刀落,金圣叹的脑袋就掉在地上,两只耳朵掉出来两张纸,刽子手好奇,捡起来打开一看,一张纸上写着好,一张纸上写着疼!合起来就是好疼,真是一个用生命在幽默的人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