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投敌前一战绩远大于袁崇焕宁远之战

 好了明理 2017-04-17

此人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投敌前一战绩远大于袁崇焕宁远之战

明清松锦大战,皇太极实施“围城打援”策略,困锦州、打松山,牢牢牵制住了明朝十三万大军,最终,既破松山明军,又克锦州垂下之城,重创明军,占据了明清争锋的上风。

松山城破前夕,吴三桂、王朴等六镇总兵临阵脱逃,仓皇窜杏山城。

消息传回北京,朝野大震。

战后问责,崇祯只以临阵“首逃”之罪逮捕了王朴,着令法司择日开庭审讯。而给吴三桂加升提督职衔,负责收集从前线逃回的各镇残兵,加强训练,“徐图再举”。

此人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投敌前一战绩远大于袁崇焕宁远之战

崇祯这样做,不仅因为吴三桂属于辽东望族,其家族在辽东势力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煊赫一时,唯恐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因为吴三桂能打善战,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将材。

吴三桂知恩图报,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坚定地站在大明一边,赤胆忠心,与清军对抗。

在松锦大战中新降清人的祖可法、张存仁、马国柱、雷兴等等一批大明降将相继出面劝吴三桂投降,均被吴三桂一一拒绝。

劝降无果,就用强攻。

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九月十一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统领大军,携红衣炮和各种火器自沈阳出发,直奔宁远而来。

虽说吴三桂得授提督职衔之职后,收集散卒,招募兵勇,重新整训军队,暂时稳定了宁远的局势。但经过松锦大战,明朝关外血本基本输光,按照崇祯十六年(1643年)辽东巡抚黎玉田的题本,“全宁仅马步四万余,瘦弱马匹数千余”,“堪战马兵仅三千”,且“分守于新旧十二城”,兵力薄弱到了极点。面对“铸火造药百倍于我”的清军,前景堪忧。

清军到了宁远,并没发动进攻,而是留置部分兵马、多张营寨,广植旗帜,虚张声势。而精锐部队绕过宁远,大肆进攻中后所城。

此人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投敌前一战绩远大于袁崇焕宁远之战

《清世祖实录》卷二的记载是: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自军中奏报,九月二十三日、大军抵中后所,二十四日薄暮移军城北,填平壕堑,以云梯、挨牌、及红衣炮急攻。二十五日城颓,明军不能支,四散奔溃。我军随拔其城。擒斩游击吴良弼、都司王国安等二十余员。及马步兵四千五百人俘四千余人获驼、马、牛、羊、金银等物无算。又分兵往略前屯卫、中前所等处。俘四百余人。兼获驼马、牛羊、枪炮等物。

攻陷了中后所,又转攻前屯卫。

《清世祖实录》卷二的记载是: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自军中奏报,九月二十八日,大兵自宁远卫进发,次日,抵前屯卫,周视战垒,立营栅。是夕,运挨牌、云梯、红衣炮于城西,自亥刻发炮攻之。十月初一日午刻,拔其城。斩明总兵李赋明、袁尚仁、及副将参将等三十余员兵四千余级。俘获二千余人、驼马火炮等物无算。

攻陷了前屯卫,再转攻中前所。

《清世祖实录》卷二的记载是:护军统领阿济格、尼堪布善率将士至中前所,明总兵黄色闻前屯卫陷,弃城而遁。官兵遂拔中前所,俘获千余人,并驼马火器诸物。

从《清世祖实录》的记载来看,清军这次出征,斩获颇丰。

然而,当时在沈阳做人质的朝鲜昭显世子却在《昭显沈阳日记》记录了其中内幕。

该书如此记:三城虽得,而孤军深入之后,前山海关势难率易进犯,的有宁远沙河两镇下无见阻之弊。姑为退休兵力,更图进取之计。十二日旋军,二十四日还沈阳。同月十六七日,两王之军,或四五或六七或八九各自作伴而归,而人马饥疲,悄然无声,亦无人畜财货输运之物。是此处之人,无不喧传。

《清世祖实录》记录清军攻城拔寨,杀敌无数,缴获无数,为何回师时竟然是这副衰样呢?

原来,清军在攻打宁远时失利了。

此人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投敌前一战绩远大于袁崇焕宁远之战

不过,这个失利,清方史料没有记录,只能从明军吴三桂塘报还原当时过程。

该塘报述:十月初八,奴贼马步六万有余,拥载大炮,排山倒海而来,其势甚恶。本镇严阵以待,仍密调大炮列之阵内。贼不知我阵内有炮,蜂拥直前,伺其渐近,本镇连发数炮,直透中坚,奴贼纷纷落马,不可数计。贼亦发炮打我,炮连发不断。城上亦连发炮,透奴坚。贼始惊魂,拉尸踉跄望老营奔回,嚎哭一夜,至次日卯时分,尽皆开营向东北遁去。

《清史稿》一则《讷尔特小传》里还记,有一名为讷尔特的游击善射,跟随皇太极多次对明作战,屡立战功,曾在崇德七年授刑部参政、兼梅勒额真。但这次从郑亲王济尔哈朗攻宁远,“明总兵吴三桂出拒,讷尔特力战,阵没,赠游击。”

可见,吴三桂此次坚守宁远的战斗获得了胜利。并且,战果远大于明清战争史上最有名的由袁崇焕组织的“宁远大捷”,那一场大捷,袁崇焕向朝廷上呈的捷报是:“宁远捷功奴夷首级二百六十九颗,活夷一名,降夷十七名。”

此人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投敌前一战绩远大于袁崇焕宁远之战

而吴三桂这次大捷的战果远不止于此,只不过因人而废,吴三桂后来卖国求荣,成为了满清的走狗,臭名昭著,他这一场大捷,就被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未被人们记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