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肠癌早诊早治,要注意这5个问题!

 longshengsheng 2017-04-17

大肠癌由于是消化道末端的器官病变,其症状都与排便有关系。


口述丨四川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 燕锦

整理丨燕小六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整个癌系家族谱中,常年位居“老三”。


近年来,我国南方大肠癌发病率蹭蹭上升,上海、江浙一带是高发区。2015年前后,上海大力推进“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在初期完成的178万退休老人筛查中,有34万高危人群。其中,仅9.4万人进一步做了肠镜。最终,有2100人确诊为肠癌,其中40%处于早期。


关于大肠癌的早查早治,我们需要关注下面这5个问题:


第一,40岁后,患大肠癌的几率会上升


确实如此。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大肠癌的高发群人集中在41-65岁。但也有数据显示,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


第二,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有“中国特色”


这是中国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的发现。所谓大肠癌的“中国特色”,是指在下面4种情况占1项,就可以视为高危人群:1.在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2.患有其他恶性肿瘤或有肠道息肉;3.大便检测为隐血阳性;4.在下面5种情况中占有两项,包括黏液血便、长期便秘、长期腹泻、有精神病历史的人群、阑尾切除病史人群。


第三,大肠癌的“主打”症状是血便


大肠癌由于是消化道末端的器官病变,其症状都与排便有关系。包括:


1.大便性状的改变,以前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变成一天多次大便。


2.以前是成形的大便,现在是稀便。


3.以前是黄色的大便,现在有血便。这是最典型的“主打”症状。一般,有80%的结肠癌患者都出现过血便。


4.便便里出现黏液,伴有腹痛等。


第四,直肠指检不能取代大便隐血


我们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个大便隐血检查。如果大便隐血为阳性,就要进一步做肠镜。


此外,临床上每一种检查都有其适用和局限性。大便隐血的检查不能代替直肠指检。


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部位特点是,直肠癌的发生率高于结肠癌。而在直肠癌中,低位直肠癌(更接近肛门)的发生率更高。通过直肠指检(医生用手指探入肛门进行检查),可以发现2/3的结直肠癌,因此这一检查尤为重要、不能忽略。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人过往多见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等,肠癌的高发位置和西方人有所不同。如今,中国结肠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这主要跟人们的生活和饮食结构趋于西化有关。


第五,发生结直肠癌后,不是切得越多越好


大肠癌治疗的关键,首先是手术做好,若能达到R0切除(经显微镜检查全部切干净),再辅助化疗、放疗等,预后将大幅改观。且大肠癌转移的主要途径是淋巴和血行转移,手术时不仅需要切除癌肿,还要切除癌肿附近一定距离的正常肠管,和周围血管、淋巴组织。


在切干净的同时,还要注意个体化和规范。这相当于工厂质量的控制,对于患者生存预期、康复等,也至关重要。手术范围过大,出现瘘等并发症的几率会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手术应根据国内相关诊疗指南进行。


此外,微创手术在结直肠癌诊疗方面,推广很快。以四川省肿瘤医院为例,90%的患者都是通过微创腹腔镜,来完成手术。微创手术既可以保证治疗效果,又能降低患者的创伤,缩短住院的时间。


专家简介


燕锦 四川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


四川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泸州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兼职)、成都医学院教授(兼职)、《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编委会编委、《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编委会编委等、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成都市科学与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荣获第八届中国医师奖。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