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经标本中气系列之—— 从标本中气浅论太阳(一)

 lsyy2096 2017-04-17

◎编辑/张浩  ◎校稿/弓雪峰

niuhuanggongzuoshi.NO.98



雪峰师哥有话说


此系列为张立山教授师门“六经八纲Brainstorm”讲课交流中郭威师兄主讲的“标本中气浅论六经病”课程文字版,系统介绍了《伤寒论》六经病与脏腑学说的联系,并将经方医案、门诊病历与六经理论相融合,一气呵成,使人豁然开朗。

本次能够约稿师兄,将此系列分享给诸位读者,牛黄工作室倍感荣幸,向郭威师兄与各位热爱中医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文末我们开通了打赏功能,如果觉得文章写得精彩,请不吝打赏,感谢!



六经标本中气系列作者:郭威


作者简介:郭威,男,山东菏泽人,山东中医药大学七年制本科,后转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师从著名经方大家、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立山教授。且于民间另拜岭南陈氏经方传承人陈登科为师。兼具伤寒方证、气化两派之长。



六经标本中气系列之一

从标本中气浅论太阳(一)



伤寒六经辨证,分三阴三阳,从大象而言,个人认为是人体六种不同的阴阳状态,此种状态生理时正常无病,病理时即为某经病。然阴阳之象大则可知其要,小则可分万千,乱则流散无穷,人体又是复杂多变的,故千百年来各派医家众说纷纭,有的仅从阴阳解释,有的认为其于经络无关,有的把其于五行系统分列,有的甚至认为其三阴三阳与内经所言之阴阳不为一物。诚然,六经系统与五行系统确似孤无可连,但人体总为一躯,阴阳气化五行生克,岂有毫无关联之理?且阴阳既为一生二之大象,岂有不统领诸纲之能?所以我认同六经实是腑腑经络的气血营卫津液的虚实表里寒热的状态这一理论,六经应总为人体实质才是。下面试从十二经标本中气理论浅论太阳。


六气之变虽繁,但总不脱六种阴阳之实,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等等。有关太阳寒水,或有认为此太阳非太阳经太阳病者,此种说法自觉牵强,同名太阳,《经》《论》成书相近,其理亦可看出相近而应是一脉相承,岂有同名而实异之理?或有从六气解者,李阳波解为“一年终气,冬日收藏,阳气需潜藏至地下,譬犹阳气下潜,温暖肾水,寒水需阳来暖之意也”,此种说法,确有其理,但与太阳病之关系却未能言明,所以现尝试从标本中气浅论太阳。其标为太阳,本为寒水,中气为少阴君火。


标者,说文谓“标,木杪末也”。即在上在外之表,之末节,之征象。本者,说文谓“木下曰本”。即在下之内之里,之根本,之实情。中者,说文谓“内也”,有中正,重要之意。故标本相对,中气居内。太阳寒水,其外在之征是广大敷布之阳,其内在之本是营卫载体之津液,故其标为太阳,其本为水,故手足二经自明其位,标为手太阳小肠,本为足太阳膀胱。小肠上应心火故本性属火,膀胱应肾为水,即小肠火 膀胱水=太阳 寒水=太阳寒水,所以,太阳寒水的状态,是由小肠和膀胱共同调节所产生的。经言“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者,承仓廪之官也,盛者,不仅仅有容器容纳之意,说文谓“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其祀者何?君主之官是也,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为赤,是为血,心脉中之血是由营气受心气变之而化成的,而“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营,即荣 ,能荣养之谓,只有水谷精微才有荣养之功,故小肠吸收的水谷精微即是营气之源,上奉于心则可变为血 。营卫生会言“营出中焦”,亦此之谓也。而膀胱,经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其靠肾阳蒸腾气化的水气,津液充足,慓疾滑利,应为卫气。有关卫气所出,说法众多,上中下三焦皆有所言,个人认同出于下焦之说。程曦言“卫气者,阳气也‥‥‥卫气出于下焦,渐升而上,‥‥‥昼自足太阳始,行于六阳经,夜下阴合。夜自足太阴始,行于六阴经,复注于肾,昼夜各二十五周,不随宗气自行各经皮肤分肉之间。”(《医家四要》)。张介宾说:“卫气者,出其悍气之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不入于脉,故于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循头项下行,始于足太阳膀胱经而行于阳分,日西阳尽则始于足少阴肾经而行于阴分,其气自膀胱和肾由下而出,故卫气出于下焦。”另外张介宾又说:“卫气者,天之有清阳也,地之有郁蒸,阴阳昼夜,随时而变者也,卫气属阳而出于下焦,下者必升,故其气自下而上,亦犹地气上为云也”(《类经》)。其中卫气巡行之言亦取自《卫气行》原文,“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卫气自膀胱经出自不待言。故小肠膀胱,一者营气之源,一者卫气之源,合而成营卫,即为太阳之表。而其中气是少阴君火。少阴者,心肾也,其以心为本,以肾为标。前即有言小肠与心,膀胱与肾之关系,现反向言之,心火下降于小肠,才能暖肠升清生营,肾阳温煦于膀胱,才能蒸腾气化生卫。所以只有在心主血脉的正常的推动作用下,营卫二气才可运行周身,行成太阳最广大的敷布之表。而气之所行,需以津液为体,故亦需肾主水之能来管辖津液,气化膀胱。故中气之主,其意不言自明。膀胱接触水,小肠接触水谷,皮肤接触在外之寒气,消化道是表,泌尿道是表,皮肤亦是表,此岂不亦为太阳主表之意耶?所以太阳之生理功能,共需心、肾、膀胱、小肠四官协同调节,而病理时也是此四官病情多现。要而言之,在表病者多膀胱证,一般用麻桂剂,此为经证;进而入腑,依小肠者可见火化过盛之太阳温病及太阳蓄血证(个人认为蓄在肠腑),多用清凉之法及桃核承气、抵挡等剂;依膀胱者多见水证,多用苓桂剂,代表为五苓散证(个人认为水蓄膀胱),而汗吐下等误治之后亦可入藏,如经藏同病之麻黄升麻汤证,伤心阳之桂枝甘草汤、桂枝加桂汤、救逆汤、炙甘草汤等证,如再甚,则可出现大伤真阳肾阳的四逆证。总之,太阳之意,在于水火,具体致病机理及方药变化,有待大家探讨。另外有关蓄血、蓄水证的分析,待下次课再讲。



注:其他关于卫气来源的说法:

    1、卫气出于上焦:认为“下”是“上”之误,卫出上焦。此说最早见于《中藏经》。张志聪《灵枢集注》更云:“下,当作上。”并明确提出:“卫者,阴阳水谷之悍气,从上焦而出,卫于表阳,故曰卫出上焦。”《内经》认为卫气需经过肺的宣发而发挥其熏肤、充身、泽毛的作用。《灵枢 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 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难经》也说:“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营卫生会》说:“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读,此之谓也。”卫气只有通过上焦肺的宣发运动,布散全身,才能发挥其卫外固护、温养脏腑组织、调节腠理开合的作用。 另外杨上善的《太素》、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也持这种观点。


2、卫气出于中焦:营卫均来源于中焦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灵枢 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后世学者明确指出“营卫者,皆后天之谷气也。”(《医宗金鉴 伤寒论注》)


以上各家各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某一方面,似乎是对立的,实际上还是统一的。因为卫气的化生与肺、脾、肾、膀胱均密切相关。元气根于肾,肾居下焦,太阳膀胱之本-——寒水亦居于下,故曰:“卫出下焦”。卫气主要赖中焦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所以又曰“卫出中焦”。卫气又须藉上焦肺吸入清气以充养,需从上焦宣发,故又称“卫出上焦”。所以说卫气本源于下焦,出而走中焦、上焦,一路壮大成熟,至上焦而宣发,眼目在于三个“出”字,故应曰“卫出于下焦,充于中焦,宣于上焦”,庶几可概括其意。其生成、分布和功能均关乎上、中、下三焦,但其源个人认为总在下焦。



千金易买,牛黄难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