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随笔二十九】——做官的共识

 墨香笙樵 2017-04-18

 【锐圆读通鉴随笔二十九】——做官的共识

 

  卫鞅欲变法,泰人不悦。卫鞅言于泰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 46

 

  商鞅的大名,是在七十年代批林批孔运动中认识的。他当时是被批崇的法家。

 

  商鞅倡导的秦帝国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成功的改革。改革是用强权、专制推行的,并且是以强化专制为目的的,在现代,也有许多专制体制成功地进行了改革,在经济、军事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它们的成功,值得深入思考。

 

  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目标是什么?国家的目标?人民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人民的统治者是可以认同一个目标的,例如富裕和强盛,尤其在国际间竞争比较激烈的时候,这样上下可以同心同德,人民甚至愿意为国家目标的实现作出相当的牺牲。但是,人民和国家的目标有时是不尽相同的,人民中会有一部分人要求政治参与,当权派如何处置这个问题,变数就在其中。

 

  商鞅的主张是不让更多的人参与,他君主包揽一切,他的一番话打动他的老板和后来所有的老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