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原301个村的来历

 旷野苍狼图书馆 2017-04-18

化稍营

该村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因村内庙台上有棵桦树,遂起名桦树营,后演变为化稍营。

站家梁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原在沟里居住的人迁到梁上安家,遂取名站家梁。


土洞

据座谈,此村的前身在站家梁北1.5公里处,明末毁于战争,后迁现址,因村中有一地洞而得名。


东打鱼湾

此村前身位于桑干河河湾处的“旧庄滩”上,叫太平庄,因经常受到桑干河水的威胁,于清初迁到现址。后来,村西又形成西打鱼湾,该村居东,故更名东打鱼湾。别名乱圪塔。


辛大堡

清末,居住在西打鱼湾村南的12户人家,因受桑干河水的威胁,迁到现址,取名新打堡,后演变为辛大堡。


砖墙

清咸丰年间(1851-1861),此地是大渡口沈发连给地主看管土地的临时住房。不久形成小村,取名沈家房。后因村东有一堵砖墙,又更名砖墙。


正合台

据座谈,该村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因村南有个地台子,面对桑干河,故名正河台,后演变为正合台。


大渡口

据座谈,明洪武年间(1368-1398)就有人来此定居。开始叫永胜堡,后因村庄紧靠桑干河,是南北往来的重要渡口,故更名大渡口,与桑干河南岸的小渡口相对。


小渡口

据该村万缘寺庙碑记载,万缘寺系明嘉靖元年(1527)重修。由此推断,该村建村早于1527年。原名九江渡口,后更名为小渡口。据《察哈尔省通志》载:小渡口为北魏(公元386-534)昌平郡故城。


西打鱼湾

清初,江西人耿芳因抗清到此定居。当时,村东有东打鱼湾,该村居西,故名西打鱼湾。


钱家沙洼

明成化年间(1465-1487),黄、马两姓来此定居,取名东沙庄,与壶流河西岸之西沙庄相对。万历年间(1573-1620),钱姓由蔚县横涧迁来定居,因户数最多,遂更名钱家沙洼。


石匣里

据座谈,该村建于明代。因环村皆山,状似巨匣,故名石匣里。又相传,唐代名僧玄奘降生此地,被置于石匣里,扔到桑干河中,故名(此说待考)。


下沙沟

该村建于明代。因位于一条沙沟下游,故名下沙沟,与上沙沟相对。


姜家梁

据座谈,该村建于清代。因姜家先来定居,且位于山梁之上,故名姜家梁。


头马坊

据《阳原县志》载:阳原历代为戎边要地,外族侵扰时,这里是戎兵所在;边境相安时,这里是放牧之地。马坊即为古牧厂或骑兵营房,古已有之。今马坊为明代复置。从东至西共十个,本村排头,故名头马坊。


下沙嘴

据座谈,该村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因村南有一地堆叫沙圪嘴,故名村子曾名沙嘴;又因在上沙嘴村的下方,后改称下沙嘴。


泥河湾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文章介绍,泥河湾组的地层,为最早人类的脚踏地,1982年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据座谈,今村建于清代,石匣里的12户赵姓人先来定居。因村庄位于桑干河河湾处,故名泥河湾。


狼洞沟

据座谈,该村建于清代。因座落在山沟里,当时狼洞较多,故名狼洞沟。


板井子

据座谈,该村建于明代。村里原有两眼饮水井,不论担水多久,水位永不降低,故当时村名曰“满井子”。后因桑干河水暴发,把井冲毁,人们又建了一眼用木板作涵盘的井,故更名为板井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