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炳谈气沉丹田

 喆夫 2017-04-18

        丹田的感觉“重、实、息”。

        太极拳对丹田的训练,着重突出了对下丹田的修炼,所以“气沉丹田”的口诀我们是非常耳熟的,也几乎是每一位太极拳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无论哪一本太极拳、内家拳的书籍里也肯定是少不了这句话的,但是我们既然“耳熟”,下一步就需要些“能详”。

         下丹田,是我们先天生命的气血通路驿站,是初期生命生长的唯一营养输送调配中心。随着脐带的剪断,这套影响着早期生命成长的关键设备和区域就开始被忽视了。所以,重新关注它、维护它,就是对返先天之本的遵循,怎敢轻视?

         从人体结构上讲,下丹田,是身体重心的承载中心,此处若浮浮飘飘不能固守,何能持血肉之躯撞而不破、颠而不散、扑而不倒于乱战万变之境?怎可不守?

         养气运身时,心火下降与肾水相济,汽化成气蕴藏汇集于此,故称“气海”,身为气润之树,此为气承之根,培其根枝叶自茂,怎能不养?

        “丹田如此重要,何以能气沉丹田”?在此举出一例,各自参悟。

        “气沉丹田”好比“水到渠成”,只是现在我们需要转换思路,变“水到渠成”为“渠成水到”。先将沟渠挖好,水自引流而到。沟渠即身法,身法到位,自然产生“气沉丹田”之现象。可是,沟渠已挖好,水仍无法汹涌而至,怎么回事呢?检查要点,渠内底部的水平走向是否符合水往低处流的特性,即内外兼修。身形即便正确,然心意不松,气脉则难开,气血自然滞固,所以正确的身形必须是正确心意的显现才算内外兼修,不能徒有外表,一句话就是:心静身正体松。

        因此,做到气沉丹田,第一是修渠:虚灵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曲膝松髋、立身中正。第二放水:平心静气、意守周身、感受呼吸。完成这两步后所产生的现象:丹田处有重感、充实饱满感、呼吸贯通感,这三点,即以证明,气沉丹田已在了。艺无止境,不断修炼,各位将会有更为深刻的体会和新的发现。

        推荐絮语:丹田的感觉“重、实、息” ,对于太极拳练习来说至关重要。“修渠”、“放水”的简单譬喻,指出了修炼内功的重点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