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谋之道:一流领袖所应具备的性格条件

 廿氏春秋 2017-04-18
1. 领袖应具备的素质

  晋平公问师旷说:“什么是领袖之道?”师旷说:“领袖之道,要清净无为,广开言路,博爱众生;任用贤能担任公职,不被一般习俗所限,也不要被左右的人所控制;胸襟开阔,要有远见;有独到的见解,常常巡视或考核大臣们的政绩。这是做领袖所应该有的操守。”晋平公说:“好。”

  2. 领袖要有气度

  齐宣王问尹文说:“怎样才能做一个领袖?”尹文答道:“做一个政治领袖,要政简刑轻,并有雅量能容忍别人。施政的目标简单,人民就容易服从;法规少,人民就容易守法;不会因为政治问题而犯罪。有远大的目标理想,就能容纳众人;有恢宏的气度,就能容纳部属;圣人很少去干涉天下的事,而天下反而管理得最好。

  《书经》上说‘聪明的人可以成圣’。《诗经》说:‘周朝有美德善行,子孙要保持它啊!’”宣王说:“好。”

  3. 领袖须谨慎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他把伯禽叫来,告诫他说:“你知道做领袖的道理吗?凡是在高位的人一定要谨慎,下层的人才会顺着在上者的行为。要打开避讳的大门,让他们按照一定的法度,从容地来帮助你。对那些敢说直话的人,不要拿自己的威严去吓他,对他们的话也不要辩正,要广泛地采择别人的意见,然后才选择可取的。只有文没有武,无法威服人民;只有武而不能文,人民虽然怕他却不亲近他,文武都有了,才能表现威和德;有了威和德,人民才会亲近他,服从他。操守廉洁的人能够上通领导,长于谄媚的小人被阻塞在下层,敢直言的人能被进用,忠诚信义的人才能被留得住。”伯禽接受了成王的告诫,道谢而去。

  4. 亡国之兆

  陈灵公行为乖僻,说话也不中肯,泄冶说:“陈国快要灭亡了哟!我赶快纠正他,可陈灵公仍然不听我的话,反而更加不像样子。在上位的以德感化人民,好像风吹草一样,东风来了,草就向西边倒下去,风的方向决定草倒下去的方向,所以领袖的一举一动,就要谨慎。如果种一棵弯曲的树木,怎能希望它有挺直的身影,领袖如行为不正直,讲话不谨慎,就不能保住他帝王的名位,让他的大名传到后代。《易经》上说:‘如果一个君子住在室内,讲的话合乎义,那么在千里以外的人都会响应,何况是跟前的人呢?如果住在室内,言不及义,跟前的人都不会响应他,何况是千里以外的人呢?话从自己嘴里说出去,影响及于人民;行为从自己身上表现出去,影响及于广远。言行是君子的关键所在,关系到他自身的荣辱,他怎能不谨慎呢?’天地有了变动,万物就跟着有变化。《诗经》说:‘你要出言谨慎,注重你的威望仪表,这样天下也就没有不安定、不完美了。’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你不从谨慎着手,任意纵欲,不自我灭亡,也会被人杀掉。”

  陈灵公听了,认为泄冶是妖言惑众,把他杀了。后来陈灵公果然被徵舒所杀。

  5. 君子成人之美

  鲁哀公问孔子说:“我听说君子不拿下棋当游戏,有这回事吗?”孔子说:“有。”哀公问:“为什么不拿下棋当游戏?”孔子说:“因为有黑白两道。”哀公说:“有黑白两道为什么就不拿下棋当游戏?”孔子答道:“因为怕做坏事。”哀公听了孔子的话也就惧怕起来。

  过了一会儿,哀公又说:“君子讨厌做坏事竟讨厌到这种地步!”孔子答道:“如果不非常地讨厌坏事,也就不能非常地喜欢好事,如不非常地喜欢好事,那么老百姓也就不会特别亲近你。《诗经》上说,没有看到君子,心里一直很难过,等到看到了,遇见了,心里就很高兴。《诗经》竟也这样地赞美一个人做好事。”哀公说:“真好!我听说君子成人之美,不会帮助人做坏事。如没有孔子,我到哪里去听这些话呢?”

  6. 尧治理天下之法

  河间献王刘德说:“尧对天下人心存关怀,尤其担心穷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担忧他们不能事事称心如意。只要有人饥饿,他就说这是我使他饥饿的;有人受寒,他就说这是我使他受寒的;一个人有罪,他就说这是我使他犯罪的。他的仁义摆在那里,他的德化范围广大;所以不需要奖赏,而人民自己就会作好;不必惩罚,而人民就被治理得很好。这是唐尧治天下的方法。”

  7. 舜以德服人

  当虞舜的时候,有苗氏反叛,他们反叛的原因,是因为有太山在它的南面,殿山在它的北面;左边有洞庭湖,右边有鄱阳湖。凭着这样的险要,所以才反叛。夏禹想去讨伐他们,但舜不答应,说:“教化还没有尽到力量,再在教化上用力吧。”后来有苗氏请求归顺,天下人听到了,都责难禹的主张,而称赞舜能以德服人。

  8. 周公执政

  周公执政,给予人民恩德和好处,他派出州牧,去调查远方的人民,凡是遭到饥寒而没有衣食的,因打官司而失业的,有品德才干而没有被任用的,统统要报告天子。天子召见那些来朝拜的诸侯,对他们说:“唉,我的政策恐怕有不对的地方吧!为什么我所领导的人民遭到饥寒,而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有因打官司而失业的,有些人很有才干,而没有被任用呢?”

  诸侯们回去以后,就召集他们的大夫,把天子的话转告给他们,老百姓听到高兴地说:“真是好天子!他离我们那样远,而把我们民间的事情弄得这样清楚,天子哪里是可欺骗的呢!”所以那些州牧就打开四方的大门,看四方的事和听四方的事。因此,跟前的人更加亲近他,远方的人被他安定了。

  《诗经·大雅·民劳篇》说:“安定远方,就像安定眼前的国家一样,以这种精神来帮助我建立大业。”

  9. 以民为本

  河间献王刘德说:“夏禹说过人民没有饭吃,就不能使用他;有了政绩,但对人民无益,我也不能让他们去做;所以要疏导河流,开凿长江,让它汇通其他的支流,并使五湖的水注入东海,这样人民是辛劳了,可是他们并不埋怨,因为这是对他们有益的。”

  10. 禹为罪人器泣

  夏禹出门看见一名罪人,下车去问,接着自己哭起来,左右的人就说:“这罪人不守法规,所以才会如此,您为什么也痛哭呢?”夏禹说:“尧舜那时候的人,他们都以尧舜仁爱的心为心,现在我是一国的领袖,百姓却以他们自己的私心为心,所以我才会痛哭。”

  《书经》上说:“百姓如果有罪,那就是我当领导的罪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