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10 “无适”、“无莫”解

 阳谷人说论语 2023-04-17 发布于山东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释解此章,注家们在专注于对“无适”、“无莫”训解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君子”的理解。“君子”与天下并论,天下指国家或百姓,“君子”无疑就是指天子之意的国君。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始于孔子,但《论语》中仍有较多的君子是指天子或在位的统治者。鉴于这一观点已成共识,因此,本文在此不予以展开。

而“无适”、“无莫”的训解历来不同。郑玄训“适”为“敌”或“匹”,训“莫”为“慕”。认为此章的含义为:君子对于天下(的人),没有敌对,也没有贪慕,以义作为衡量的标准。晋代范宁训“适”为“厚”,训“莫”为“薄”。译为:君子与人无有偏颇厚薄,唯仁义是亲也。朱熹训“适”为“专主”,训“莫”为“不肯”。意为对天下的事情,不专主,也不一定反对,一切以义为标准。

先秦文献中有“适”通“敌”的用法,将“莫”释为“贪慕”、“向往”,先秦文献中未见旁证。而将“适”训为“厚”,“莫”训为“薄”,先秦诸文献中也无旁证,故不可信。至于“莫”假借为副词“不要”、“不能”,是后起义,先秦未见,所以训为“不肯”、“不可”也非孔子原意。

“适”,《说文解字·辵部》:“适,之也。”“从辵,啻声。”本义为“之”“往”, 意思是到……,去……。“莫”本义为“日暮”,《说文解字》:“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

《九章·悲回风》“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左传·僖公七年》“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

例句中的“适”即使用其本义。意思分别是不去别处、不去(小国)。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

《礼记·间传》:“故父母之丧,既殡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

“莫”即是日暮,也有时指时日将尽。如:

《诗经·小雅·采薇》“岁亦莫止。”

《诗经·周颂·臣工》:“嗟嗟保介,维莫之春。”

以本义来释解适、莫,无适就可以释为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无莫就可以释为时日没有尽头。如此释解有古籍的支持吗?

《庄子·人世间》中说: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大致的翻译是:……臣子事奉国君,是道义所在。没有什么地方不受君王统治,天地之间也没有什么能够逃脱。这是天下通用的公理。“无适而非君”,庄子的意思就是说天下之地无不属于君王。

更为人知的是《诗经》中所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何处、何人不是君王的呢?

承接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一思想,儒家历来认为天下的一切无不为天子所有,而“君临天下”也永远不会过时。如果说本章正是孔子君主思想的反映。至少从现有的认识来看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因此,将本章翻译为:孔子说:“对于全天下来说,天子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无时不有的,因为道义就是如此。”作为抛砖,不知能否引来方家们的“良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