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谋之道:求贤,求才,求德

 廿氏春秋 2017-04-18
  成败在于人才

  人主想要平治天下,留名后代,必定要尊重贤人,礼遇士人。《易经》上说:“在上位的人,礼遇在下位的人,施恩德于天下,而又礼遇在下的人,这样将使远方的人怀德,而又可吸纳跟前的人。”

  如果朝廷里没有贤能的大臣,就好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有飞行千里的愿望,却不能达到自己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所以游江海要凭借船只,走远路要凭借车子,要想称霸于世,就要借重贤能的人。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都是霸王的船和车。离开自己的父兄和子孙,并不是故意疏远他;任用厨司、渔夫、屠夫和仇人、仆人等,也并非是迎合他们;而是因为他们能为国家立功立名,不得不任用他们。这就好像匠人盖房子,看房子的大小,而决定木材的使用;看效率的高低,而决定人数的多少。所以由吕尚的任用,天下人就可知道商朝将亡,而周朝将兴;由于管夷吾、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必将称霸,他们哪里只是船和车!

  要称王称霸固然要有人才,而亡国破家也与人有关;夏桀任用干莘,商纣任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秦用赵高,天下人就可知道他们将要亡国。不是立功的人而想要立功,就好像在夏至这一天希望夜长,对着天射鱼,而想要把鱼射中一样,即使像舜禹般贤能,也是不容易办到的,而又何况一般平庸的人主呢!

  不用贤者败

  春秋的时候,天子的权力很小,诸侯的势力强大,所以都背叛天子;人多的威胁人少的,势力强的劫持势力弱的,南夷和北狄交互侵略,中国濒临灭亡的边缘。齐桓公于是任用管仲、鲍叔牙、隰朋、宾胥无、宁戚等人,三次保存了快要灭亡的国家,一次延续了行将灭绝的朝代,挽救了中国,赶走了戎狄,最后制服了荆蛮,尊奉周天子,称霸诸侯。晋文公用咎犯、先轸、阳处父等人,使中国走向强大,击败了楚国,联合诸侯,朝奉周天子,使周朝显威一时。楚庄王任用孙叔敖、司马子反、将军子重等人,征讨陈国,降服郑国,击败晋国,使天下没有对手。秦穆公任用百里子、蹇叔子、王子廖和由余等人,占据雍州,击败西戎。吴国任用延州、来季子,并吞了冀州,在鸡父战役中扬威。

  郑僖公拥有兵车千辆,贵为诸侯,治事不顺从民心,而被臣下所杀,是因为不先任用贤人的缘故。到了简公的时候,任用子产、裨谌、世叔、子羽等人,奸臣贼子清除掉了,正直的臣子因而被任用,击败了楚国,统一中国,国家得以安宁,二十多年没有被楚国侵犯。所以虞国有宫之奇,晋献公就感到终夜不能安眠,楚国有子玉、得臣,晋文公就感到坐立不安。疏远了可敬畏的贤人,就很难去抵御敌人。宋襄公不采纳公子目夷的话,就被楚国所侮辱,曹国不听僖负羁的忠告,最后战败于戎,所以大家应该体会到开始的要领和治乱的关键,就在于会审察自己而能用贤。国家能任用贤能就长久,任用不贤就危险。考察过去的历史,再看看自己的行事,按照正确的去做,这是做人君的人不能不谨慎的地方。

  每当国家混乱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忠臣来。鲁国大乱,才看出季友的贤能,僖公就任以后而任用季子,鲁国太平,内外都无忧患,这样维持了二十一年。等到季子死后,邾国攻击它的南方,齐国进攻它的北方,鲁国受不了这种祸患,想要向楚国求援来保全自己,所以《公羊传》上说:祸患必将从这时开始。公子买不能派去保卫卫国,公子遂不听从人主的命令而擅自跑到晋国去,内部被臣下所欺压,外部被兵乱所围困,这是势力弱小所带来的患难。僖公的本性,并不是前二十一年是贤能,以后就渐渐变为不肖,这是季子活着的时候所给他带来益处,死亡所带来的损失。一个人主的得贤能或失去贤能它的利弊得失往往就像这样的灵验,而人主往往忽略任用贤能,实在令人感到难过。

  至于智力不足以辨别贤能,是无可奈何的事。假若有能力认识贤能,而不能下决心去用他,就大的方面说,足以亡国丧身,小的方面说,足以造成不安,这些都是很悲哀的事。像宋殇公难道不知道孔父的贤能吗?他知道孔父死,他也一定跟着死,所以赶快去挽救他,这证明殇公是知道孔父的贤能!鲁庄公岂不知道季子的贤能?否则他怎会在自己临死前,把季子叫来而授予他以国家大权呢?把政权交给他,证明是知道他的贤能。这两位人主智力都足以认识贤能,可惜都不能用贤,所以宋殇公被人杀死,鲁庄公用贼子继位。假如宋殇公早任用孔父,鲁庄公也早任用季子,就可以平定邻国,何况是自保呢!

  士人如葛

  邹子对梁王说:“伊尹本来是有莘氏陪嫁的男臣,商汤把他立为三公,天下经他治理就太平了。管仲本来是成阴的狗盗,天下的一名凡夫俗子,齐桓公得到他以后就尊奉他为仲父。百里奚在路旁贩卖五羖羊的皮,被秦穆公发现就把国家大事交给他。宁戚本是替人家赶车子的,在大路上一面敲击辕木,一面唱歌,齐桓公发现了他的才能便任用他做国相。司马喜在宋国遭受到断足的刑罚,而最后做了中山的国相。范睢在魏国被人家打断肋骨和牙齿,最后被封为应侯。姜太公本是一位老妇人的弃夫,朝歌的屠夫,棘荆迎接宾客的舍人,年纪七十岁做周朝的国相,九十岁被封拥有齐国。所以《诗经》上说:‘连绵不断的葛,生在旷野里,技术精良的工人得到它,就把它织成葛布和麻布,否则,它只有枯死于旷野了。’以上所说的这七个人,如果不遇到英明的君主,差不多要讨饭,甚至于也枯死于野外,就像那连绵不绝的葛一样。”

  识人看小节

  从一个人眉眼的神态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容颜。从一个人讲话的声调上,就可以了解他的心思。宁戚敲牛角而悲歌,齐桓公听到了就举用他;鲍龙跪在石上而吟诵,孔子听到为他而下车;尧了解舜,桑阴都没有移动;文王举用太公,并不因为太公年纪大。所以贤圣相接触,不必相处久就很要好;贤能的人互相遇见,不必等待测验,就知道是人才。所以士人相接触,不必一定要等分财分利,才知道他的廉洁;也不必一定要等到和他临危犯难,才知道他勇敢。只要举事有决断力,就知道他很勇敢;取舍之间有分寸,就知道他的廉洁。所以我们看见老虎的尾巴,就知道它比狸要大;看到象的牙,就知道它比牛要大。看到一节就知道百节。由此看来,从所见到的,就可推测所未见到的;看到一个人的小节,就可以知道大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