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式太极粘剑

 喆夫 2017-04-19



蒋家骏老师剑照

 

  陈氏第九世陈王庭根据太极拳打手对视觉、听觉、触觉训练的方法,继而创造了以击、刺、格、洗诸法相粘互刺缠绕进退的双人粘剑和拦拿封闭、掷刺发放、往复循环的双人粘枪。这是太极拳实战御敌的又一体现,历经数百年,几近失传。我有幸受教于著名太极拳家蒋家骏先生陈式太极粘剑的技法,通过实践,愈感其理精法密,精微巧妙!习而思之,略有所得,不敢自密,公之同好。

  陈氏太极剑法与陈氏太极拳一样,精华所在,全在松圆转圈。怎样转圈呢?也就是以剑配合身法、步法、手法划一个圈;圈有顺逆,有大小,有上下、有左右、有前后,有有形、有无形,各种不同的圈,错综交叉地配合于剑势中。

  陈氏太极剑,以转圈为形,以缠丝劲为质,运用击、刺、格、洗、粘、连、黏、随等法,使剑艺日臻规矩、顺达、松圆、气顺、神清、劲整。到此地步,要使剑圈逐渐缩小,达到有圈不见圈,手到剑到的境界。正如《拳论》所说:“若是功夫纯熟,由其大无外之圈,造到其小无内之境,不遇敌则已,如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之摧枯拉朽,孰能当之”。练到此种功夫,才算剑法从有“形”而归无“形”的境界,方能理解陈氏太极剑法三味。陈氏家传第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公之爱女陈豫侠先生曾说:“是以练太极剑者,唯下久苦之工于一圈,熟而更熟,精而益精”。强调了“圈”的作用。

[NextPage]

  陈式太极粘剑是双人运用击、刺、格、洗等诸法练习技击的实战御敌之术,其技理与拳理相同———粘、连、黏、随,不丢不顶。

  “粘剑”的要决在于“粘”字,而“粘”只是实现技击的一个手段。对敌时,“粘”就如同一把无形的锁,锁住对方,则自己进退攻防变换自如,使对方无任何可乘之机,从而达到御敌制胜的目的。“粘”又体现在眼、身、步、手的每一细微动作之中。单从眼法讲,眼视对方为“粘”,如果眼脱离了目标,则失去了技击的含义。练习粘剑时的力点在剑尖或剑身,而力源则来自以腰为轴,配合腰裆膝的螺旋缠丝转动所发出的轴心力,再由肩而臂而腕,再达于剑。双人粘剑时,是通过步法的进退来控制双方的距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促我速,敌缓我随,使自己始终保持在对方能击刺的范围之外,而且又能牢牢地粘住对方,做到不即不离,不丢不顶。手的听劲在双人粘剑中尤为重要,通过手部的触觉来感受对方的一动一静,把获取的信息迅速的传递给人体的神经中枢——大脑,再由大脑发出指令来指挥全身各部肢体作出协调的反应。

  刀有一面,而剑有两刃,均可应敌,所以使用起来不需换刃,两剑相粘时不允许硬碰硬架,要求轻快自如,一粘即走。所以练习粘剑时对“轻”的要求极为重要,只有当两剑轻轻地粘住,人的自然反应才能最为敏感,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有效的攻防反应;而在步法上,只有真正轻了,才能进退转换自如,正如拳论所说:“手到步到,发人巧妙”。例如陈式剑法中野马跳涧一式,对方持剑集全身之力跳步向我刺来,我迅速退步,沉肘,使剑顺着对方来力的方向略收回,同时顺缠转动手腕,把对方的剑向外格,化去来力(但切记格的不可过多,应控制在自己同时能击刺到对方有效部位的范围之内,做到化中有发,退中有进),此时正是对方旧力已过,新力未发之际,我迅速反击,则如瓮中取食,一举即中。又如“展翅点头”一式,这是从下向上所划之圈,其击法是以下半圈撩击于对方的裆、腹,如对方用剑格拦,我顺势以肘为轴转剑从下向上反击对方上半部,上下之击,变化一圈之中,可以虚实并举,防则虚,不防则实,轻灵圆活,变幻莫测,做到:“击、刺、格、洗人莫知,不丢不顶圈中奇”的效果。

  练习粘剑时与真正对敌有所不同。练习时,必须按照剑势套路规矩学习,强调两剑相粘,不可脱离,且双方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动步相随,不能错乱,以练习剑法中“粘”的基础功夫。熟练掌握了“粘”的技巧功夫之后,再潜心练习传统的击、刺、格、洗四法。对击、刺、格、洗诸法彻底掌握后,则不必拘泥于即定之法,要领悟到击中有刺,刺中有击,格中有洗,洗中有格;而击又有上下之分,上击为挑(或撩),下击为劈;刺有奇正,格有高低,洗有前后大小,击刺格洗随心所欲,变换诡奇。再练习时,必于意中眼中具有应敌之意,这种意要在动作中达到有形于无形之中,使人难以预料,到了真正对敌的时候,才能随意发挥。

  以剑取敌,击刺的部位极为重要,否则有不同的效果。一般对敌时,均取其要害处,如:眼、颈、喉、腹、裆、手腕、下肢等,一旦击中,对方就会失去战斗力。但剑法高明之士,也能用剑的平面粘住对方的剑,用格法发劲,使人腾空而跌出丈外,既能达到御敌制胜的效果,又能不伤害对手。

  我国的剑术历史悠久,且历代出现过无数的击剑名家,武术家称剑为“短兵之帅”,自古以来,颇受青睐,各门各派都有剑法套路传袭。陈式太极粘剑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战技击作用,其技法精微巧妙,集中体现了陈式太极拳法的柔化刚发,粘连黏随,不丢不顶,是陈式拳械的精华所在。但却历来不易传授,因为练剑须有身法、步法、手法,极细极难,而习练者多是追求其动作的优美,形态的舒展,不去探求剑理剑法,甚至有些人对拳法尚一知半解,就去练剑,这只能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以至于剑法在数传之后,已失其真谛。是故,笔者愿天下爱剑之士,不仅要练其形,更重要的是悟其理、求其实,携手共进,把我国传统的剑法剑术这一宝贵财富,尽可能的继承下来,而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