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式太极剑技击法门

 msj7211 2022-08-02 发布于河北

前文“太极拳单刀技艺法门”在《武林》杂志发表之后,得到读者的共鸣,收效很好。因编者考虑到剑的普及要远比刀更广泛,又约我以介绍剑法为旨再撰写一文,我欣然应允。

蒋家骏

剑属于一种短兵器,便于携带,利于近战。平时所说的“短兵相接”,就是指用刀剑之类的兵器,在近距离内进行搏斗。

早在青铜和铁器出现之前,就有了关于剑的传说。据说在“黄帝”之时,开采了首山之铜,铸造了古剑。这种传说,并不足信。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还不会冶炼金属,又怎么能采铜铸剑呢?像“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的传说,倒还接近事实,因为当时正好处于石器时代。所谓玉就是指石材。用木材和石材制作的兵器,在出土文物中是屡见不鲜的,但此时的剑多作为祭祀的礼品,如果以之研究剑术的属性,则不足以为据。

用青铜铸剑,始于殷代和西周,到了春秋时期,铸剑的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当时著名的铸剑工匠就有干将、莫邪、欧冶子,这三个人都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越国。

拳兴于齐,剑起于吴越,并不是说拳术和剑术,都是在那里发明创造的。而是说从记载来看,拳与剑的活动,在这些地区出现的较早。著名女击剑家,就出生在越国,时称越女。春秋以后,历代著名的击剑家,多以学剑于越为荣,以示自己剑法精深。所以要追溯剑术的属性,应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明清时代,其间我国的剑术法一直都很盛行。喜爱剑术的不仅有军中将士、武林侠客,而且有文人墨客等,波及男女老幼。这就足以说明我国的剑术的属性自古就有武术和观赏表演之分,只是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束缚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剑术的属性各有侧重。明清之前至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冷兵器时代,剑术是以武术属性为主,观赏表演为辅;而其后随着火器的演变,热兵器的不断发展,人们用剑防身格斗的意识逐渐消退,故其武术属性已多不被人们所重视,而观赏表演健身之风却日见盛行。纵观剑术的属性演变,它并不只是局限于某一个时期、某一武术宗派,再横向来全面分析整个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演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自陈王庭创编太极剑之始,其宗旨亦是以技击为主,且采用了古老传统的击刺练习之法。不仅要熟练剑法、身法、步法、眼法、手法,达到剑身合一,而且对击、刺、格、洗等法的实战练习要求也非常严格。诸如以香火头为目标击的是点,以悬挂的小圆环为目标刺的是环,劈的是线等。且击中有刺,格中有洗,其变化玄妙莫测,伤敌于无形之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需要,拳技之勇在战场和搏斗中的作用逐渐缩小,促使武术家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练习武术的目的和发展方向的问题。因此,太极拳家开始提出了:“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口号,这是太极剑法从技击转向强身健体的启蒙思想。陈式太极剑,既有继承传统的一面,也有创造发展的另一面。为了适应不同的学习对象,陈式太极剑自然就有了技击和表演之分,随后又出现了其他多个流派。时至今日,就目前习练太极剑之芸芸众生,大都是取其姿势美观、动作优雅,而只练套路不明剑法。传统剑术中的击、刺、格、洗等法早已被人们所遗落而封尘起来,对于传统太极粘剑的实战练习,问津者更是寥寥无几,剑法之精华也已到了濒临失传之际。

如今,每到一处武术健身活动场地,皆可以听到优美的旋律,看到翩翩起舞的剑穗,形如剑舞,煞是引人驻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提倡全民健身确已起到了很好的积极效果,不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乐趣,一派其乐融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这自然是可喜可贺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另一个侧面感知到传统武术在发扬传播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严重失误。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许多大型太极剑的比赛中,也只是以套路、花法取胜,评判标准皆以动作姿态舒展优美为准,毫不言剑法击、刺、格、洗之用。就目前太极剑之现状,我们应辩证地去分析对待。一方面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继续推崇其健身效应,另一方面也更应该重新提出并审视太极剑久已被人们所忽略的另一面——其武术属性(技击性),这也是挽救传播中国传统武术这一浩瀚工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蒋家骏演练陈式太极剑——鹰熊斗智

我自幼随先师陈照丕(绩甫)先生习练陈式太极剑,后又有幸受教于陈发科先生之爱女陈豫侠女士击刺之道,今已至花甲之年,对剑法技击之术略有所悟。笔者自知功力浅薄,不惴愚陋,谨就陈式太极剑技击之法浅说一二,以此作抛砖引玉之举,如果能引出更多的“美玉”来,这将不仅仅是笔者一人之幸事矣。

我国剑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出现过无数的击剑名家,不能一一列举。各种门派都有剑法套路,然而剑的理论见诸经传者却十分稀少。偶有所见,亦只是只言半语未能道出其中三味。正如《陈氏拳械谱·说剑篇》所言:“剑法历来不易传授,如藏龙卧虎气势幽玄。”这是为什么呢?陈照丕先生曾言:“练剑须有身法、步法、手法,极细艰难,因习者欲速,终难明理明法,何能深授。”由此可见习剑的人不能逐步细致地学练,以致无法深造,徒有“花法套路”而已,使一些剑法数传之后失其真谛。

武术家称剑为“短兵之帅”,形如飞凤,动若蛟龙;又说:“枪扎一线,剑走一圈”,意在形容练剑的人,动作起来,如飞鸟之展翅盘旋起舞,击刺发力又似出水的蛟龙变幻莫测。

陈式太极剑法与陈式太极拳一样,精华所在,全在松圆转圈。怎样转圈呢?也就是以剑配合身法、步法、手法画一个圈;圈有顺逆,有大小,有上下,有左右,有前后,有有形,有无形,总之都离不开顺逆之圈,各种不同的圈,错综交叉配合于剑势中。

img81

▲蒋家骏演练陈式太极剑——乌龙摆尾

陈式太极剑的妙用,在一转之间,极尽环绕之妙。一圈之中有奇有正,有虚有实,交替变换,攻防兼备,使对方无可乘之机。例如:陈式太极剑一式“展翅点头”,这是从下向上所画之圈,其击法是以下半圈撩击于对方的裆腹,如敌用械格拦,我随势以肘为轴转剑从下向上反击对方上半部,胸、喉、头等处。一圈之中完成了上下击法,上下之击,变化一圈之中,可以虚实并举,防则虚,不防则实,灵活转换,应做到:“纵放曲伸人莫知,不丢不顶圈中奇”的效果。如果对方持剑向我腹部刺来,我随即左转身上右步,同时以剑的平面压于对方剑上,松沉地似粘住一般,顺势一转用“斜飞势”击对方持剑之右腕,迫使对方弃剑。当然对方也可用“乌龙摆尾”一势,退左步,收右步,剑随身转刺其右腕(此步为移步换形法),这样往复对粘对刺,实用效果大,这种练法就是陈式太极“粘剑”。

img82

▲蒋家骏演练陈式太极剑——金鸡抖羚

陈式太极剑,以转圈为形,以缠丝劲为质,运用击、刺、格、洗、粘、连、沾、随等法,使剑艺日臻规矩、顺达、松圆、气顺、神清、劲整。到此地步,要使剑圈逐渐缩小,达到有圈不见圈,手到剑到的境界。正如《拳论》所说:“若是功夫纯熟,由其大无外之圈,造到其小无内之境,不遇敌则已,如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之摧枯拉朽,孰能当之。”练到此种功夫,才算剑法从有“形”而归无“形”的境界,方能理解陈式太极剑法三味。陈豫侠女士明确提出“是以练太极剑者,唯下久苦之工于一圈,熟而更熟,精而益精”,强调了“圈”的作用。

练习剑法与对敌有所不同。练习时,必须按照剑势套路规矩学习,一步都不可走乱,以端正剑法基础功夫。一经熟练,在练习之时,必于意中眼中具有应敌之意,这种意要在动作中达到有形于无形之中,使人难以预料,到了真正对敌的时候,才能随意发挥。

刀只有一面,剑有两刃都可以使用,不需换刃,所以运用起来,不允许硬碰硬架,所谓剑走青(轻快)的意思。

以剑取敌,击刺的部位极为重要,否则有不同的效果。一般对敌在人体取其要害处。如:眼、颈、喉、腹、裆、手腕、下肢等。但剑法高明之士,也能用剑的平面用格法发劲,不问击中对方何处,也能使人腾空而跌出丈外。

据说,陈氏十二世祖陈克善,精太极拳,善击剑,功力深纯。曾以剑刺飞鸟,刃断凶犬。一日,陈公去温县访友而归,天色已晚,中途遇盗贼,拦路索其钱物。陈公指腰中配剑说,尔等能接我一剑者,愿送钱物,决不食言。众盗大怒,持长短兵刃围攻。陈公不慌不忙,持剑以静待动。当众贼兵器离公身寸许时,说时迟,那时快,公一沉身贴地一转,以“拔草寻蛇势”取众贼下盘,以剑平面而发劲,就听“啊”的一声,均被击出丈外。公厉声说:“念尔等初犯,给予改恶从善的机会,不忍废尔等双腿,下次碰到决不留情。”众贼伏在地上齐说:“恩公手下留情,我等定痛改前非。望恩公留下名号,我等好一早一晚前往问候。”公言:“知错能改就好”,一笑而去。

陈豫侠女士教我击剑之术,且授我剑法歌诀。我二十余年来不敢稍懈,时时揣摩,亦觉每有所得,因而再做一诀,以纪念女士击艺之美,剑法之高,不致失传。

太极剑法歌诀

太极剑法理法全,击刺格洗相互变。

沾粘连随不丢顶,圈中变化宏又玄。

沾衣尤湿杏花雨,彬彬克敌分寸间。

静如秋月待敌变,动若蛟龙箭离弦。

击刺格洗随意使,微妙于心开合变。

初习剑法求势整,转圈顺逆松要圆。

处处有圈不见圈,有意无意势顾盼。

击刺要害剑中诀,眼喉心腹四肢残。

艺高之士又一法,沾着何处何处剑。

轻松圆活苦工圈,剑法三味细辨焉?

挥剑一圈无穷变,三前七星一瞬间。

击剑有形似无形,因敌变化处处圆。

虚中有实实中虚,剑法三味天天战。

人言剑法有别诀,我谓此剑无甚难。

习剑最难勤无间,剑法无穷在百练。

人言胆大艺更高,我谓心法天天战。

句句实实勤验证,徒有虚名心胆寒。

陈师留下击剑法,心中有剑贵善变。

剑有剑品人亦品,武艺高低人品准。

剑法虽玄有法门,不遇知己莫轻传。

自笑学拳已白头,初识手中三尺剑。

2003年6月1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