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心腹”到“心腹之患”只隔着两个字——情势

 快读书馆 2017-04-19


起用人,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选贤任能”、“奖优罚劣”。这固然没错,但是,现实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最优秀的人才有时会遭到冷遇,不那么出色的人才却备受青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徇私舞弊。如果我们假定完全没有“不正之风”的影响,是不是越优秀的人才就越能得到重用?恐怕不尽然。

战国时期的魏国,在魏文侯执政时通过变法跃居强国之列。魏文侯去世,武侯即位,选用国相。当时朝中大臣中才干最出色而且功劳最大的是吴起。这位吴起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他曾经求学于曾子,在鲁国杀妻求将,大破齐军。到魏国带兵,吮疽驱死,抗击秦韩赵三国,强秦不敢东向。魏国主持变法的李悝,赞扬吴起用兵“虽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就连太史公写《史记》,都把吴起与孙子合为一传,可见其兵法上的造诣。魏武侯要选择大臣担任丞相,无论是论功劳还是论资历,吴起都排在最前面。但魏武侯没有选择吴起,而是选择了田文(就是那位名声也极大的孟尝君)。

吴起对自己没当上丞相很不服气,就找田文当面辩论。这段辩论很有意思。在辩论中,田文承认:带兵打仗自己不如吴起,治国理民自己不如吴起,镇守地方独当一面不如吴起,建立国际威望自己也不如吴起;然而,自己能当上丞相而吴起当不上,不是才能和功绩,而是魏国当时的情势使然。当时的魏国,君主年轻无威,大臣狐疑观望,百姓还没有建立对政府的信任。田文反问吴起,是用你合适,还是用我合适?吴起思考半天,不得不回答说,还是用你合适。

可见,何人能担重任,不单纯是由才能和功绩决定,也与组织所处的情势密切相关。这段记载,可以看作是古代经验型的情景领导理论。其中的道理,值得管理者玩味。

选贤任能,陟优黜劣,是用人之常情。然而,贤能和事理,态势和才干,不见得就完全一致。所谓人事,是谋求“人”和“事”的恰当结合。如果仅仅考虑人,而不注意事,用人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贤能也罢,才干也罢,仅仅反映的是“人”的一面;而经营中的事理,组织所处的态势,则是管理中“事”的一面。“用人”是为了“治事”,如果事干不好,那怕再优秀的人也不恰当。正因为如此,同样的人才,情势一旦变化,就可能面临不同的使用方式。例如,历史上的开国元勋,在打天下时风光无限,而守天下时就成了君王的心腹之患。刘邦时的韩信,朱元璋时的徐达,都是如此。

刘邦、朱元璋对功臣大开杀戒,并不可取。而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能够为我们的人事调整提供某种参照。假如,某人与朋友合伙创办一个公司,在起步阶段,销售负责人难免搞点制度以外的小动作,而这些小动作对公司奠基可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到了公司发展壮大正规经营阶段,这种小动作就会逐渐暴露出危害性,继续用他主管销售对公司发展不利。怎么办?炒了他的鱿鱼,会使员工寒心;容忍他照旧主管销售,会使公司受害。在这种情况下,给他一个不管实事的副总位置,销售经理让更合适的人干,可能是明智的办法。举一反三,在用人上,如何使人的贤能才干与事的情理态势匹配,有许多值得斟酌之处。比如,功绩能不能用职位作为奖励?会不会造成能力错位?

读历史,不少人从中看到的是权谋,对管理者来说,这是邪道;而从历史中看出情理,才是正途


【来源】《管理学家》杂志,原文标题《选谁当丞相?》

管理学家杂志
ID: manamaga
管理是管理者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