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光绪维新与明治维新

 国华书院阅读坊 2017-04-19

题:浅谈光绪维新与明治维新

清末,国家未来走向,朝野之议有四种。一是既得利益者,主张一切遵祖宗之法,以慈禧为代表,是为守旧派(掌权派);二是主张通过技术强国,尤其是走军事强国路线,是为洋务派,以李鸿章为代表;是主张通过制度强国,主张以皇帝为核心,从上至下改革,以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是为改良派(维新派);四是主张彻底推翻清政府,走向共和,是为革命派,以孙中山为代表,属于民间力量,当然他们也是被政府通缉的对象。

甲午海战(1894年),清廷大败,割地赔款,守旧派,洋务派都傻眼了,改良派上位,要求变法图强,于是在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内容是什么呢?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内阁奉。”

“谕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

“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其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这相当于今天的天字第一号的红头文件。

宣布变法,但搞着搞着,发现必须触动守旧派(掌权派)的利益,要搞掉慈禧,这可是个危险活,搞不好,要掉脑袋,最后他们真没干好,真掉了脑袋。

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觉改良派的“阴谋”,果断发动政变。过了才一个礼拜,也就是9月28日,慈禧就下令杀了六个变法的积极分子,史称“戊戌六君子”,其中一个,就是咱们山西闻喜人杨深秀,六人中他岁数最大,时年49岁。

变法失败,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为了对比日本的明治维新,我把百日维新叫做光绪维新。守旧派,没用,洋务派也不行,改良派也黄了,就剩革命派了,1912年,革命派大功告成,推翻清廷,建立民国

但是,但是,但是怎么说呢?如果我们看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人家发布的变法诏书《五条誓文》,内容是:“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四、破除旧来之陋习,以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

人家是广泛吸收民意,民意乃改革之方向,广开言路,鼓励大家讨论如何强国,让人民拥有干事情的自由,只要不要懈怠就好,陈规陋习,尽量改,谁有本事,咱学谁。

与咱们的《明定国是诏》对比一下,你应该能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变法会失败。《明定国是诏》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起草的,老夫子的气味很浓,洋洋洒洒,气壮山河,但是没什么实际内容。有书童告诉我,他们老师判断学生好作文的标准是,好词好句尽量往上贴,只要你有好词好句,分数就高。这和清朝末年重视八股的风气一模一样。

而日本的《五条誓文》,虽然只有七十五个字,却字字珠玑,句句直逼要害。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留下一个果实,没被慈禧给一脚踩掉,什么呢?就是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的前身——给留下了,慈禧老太太,可能觉得就一个学堂,没什么危险。

慈禧并不是不要变法,她的底线是不管你怎么变,你不能觊觎我手中的权力。慈禧随后也花枝招展的开始唱山歌,要改革,很多变法项目就是人家维新派当时的主意。所以啊,改革的本质是利益的转移,是思想的置换。要么换位子(权力),要么换脑袋(革命),君子先动口,说的口干舌燥,你还无动于衷,君子就只好动手了。

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是1840年,英国挑起的鸦片战争。日本也被迫打开国门,是1853年,美国挑起的黑船事件。随后两国都奋发图强,日本开足马力,全面学习西方,1868年,明治天皇开始维新,仅十余年,就成强国。中国是扭扭捏捏,口号提的镇山响,要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要做学生,你就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学。

可惜中国这个学生以为自己还是凤凰呢,不愿丢下自己的架子,见人家有邮政,自己也搞个邮政,见人家有巡警,自己也搞个巡警。这些都是好的,但也都是表面现象,应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落后。透视一个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文化,中国的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恰恰就是这个递进路线图。

好,甲午海战,算是西方强国在亚洲的两个学生的考试作业,成绩差的中国于是向成绩好的日本学习,说,咱也变法,呵呵,失败了,百日维新,才百日,变法是个婴儿的话,这还只是个胚胎呢,就死掉了。

如果说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变法的纲领性文件是两个小斑点,那么似乎可以窥二斑而见全豹,至于全豹在你心里到底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杨国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