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击之圈内圈外

 脱身换影 2017-04-20
据说杨露禅晚年从北京告老回乡,吴全佑尾随不舍,祖师爷便下轿对他说:“我发誓全部功夫都己教你,没有一招留下,我最后再跟你说一句话,你就回去吧”。最后说的这句话是什么呢?就是现在被吴式太极拳奉为经典的:圈内击人,圈外推人。

这个故事不管真假,但是关于太极“圈”,确实是学者必须留意揣摩的道理。

凡练太极的都知道,人分三圈:内圈、中圈、外圈。有个说法是太极拳不能出三圈,具体就是手不能出外圈,肘不能出中圈,肩不能出内圈。

设定圈为的就是限定人的动作范围,因为实战经验证明,人的有关部位不能超出某个范围,否则就要吃亏。
 
三圈都是以自身的中轴为圈心的同心圆。

内圈:自己的肩宽为直径的圈就是内圈;
中圈:膝到哪儿,哪儿就是中圈;
外圈:脚到哪儿,哪儿就是外圈。 


请注意,以上三圈的划分,愚下不以肘、手为准,而是以膝、足为准,而且含着一个意思是,中、外圈的大小是变的。不少同好注意了不能出圈的规矩,但还是出圈,原因就在于中、外圈不是以下盘为准,而且错以为自身的中、外圈的大小是不变的。
 
比如:走架的时候,架子较低,膝足距离圈心远,中、外圈就大,这时候只要直身居中,肘就不容易出中圈,手也不容易出外圈;但是到了推手的时候,站得高,圈小,如果还按走低架的习惯,手、肘就很容易出圈;只有等出于推手的需要而上步,步子大了,中、外圈扩大,手、肘才能随之扩大动作范围。
 
愚下见过许多书里的图,都是以手臂平伸时的肘、手位置为准,这样划分使习者容易认为圈子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步子小的时候,肘、手出了圈还没意识到是出了毛病。如果笼统地划分,只说肘膝为中圈,手脚为外圈,要紧的都没说到,全靠习者自家分析总结摸索,提高得慢不说,还免不了出错。
 
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很多人还真没注意,吃了亏还不知道怎么吃的。
  
手出了圈,破坏了正确的结构,被人牵引时,如不借机上步(变出圈为不出)使招,对方可捋可挒可采拿,一大堆技术可以使,自己就只有挨摔。“手不够,脚来凑”,好话。“脚不够,手来凑”,就是找挨摔。

也难怪在这方面犯错,先贤的话有时也说得模糊。比如,书上说:“俯肩一靠破铜墙”,就容易让人误解。文中用了“俯”字,有人就忘了身不能前附后仰的要求,成了附身肩靠,出了内圈,而且坏了身法。愚下就见过,有人俯身使靠,让人家顺势一个抹脖摔了个马趴。


使靠须直身,够不着就上步,肩只可随手臂的螺旋缠绕原地向前旋而不要向前探,保持含胸,身子微沉,重心始终保持在两脚的中间。这么着,靠着则人出,靠不着平衡不失,不但不会为人所乘,还能接着使技术。这都是不出圈的好处。
 
试想,如果我们按照正确的三圈的规矩,在走架推手的时候不出圈,对方的机会就少得多,对方不讲究这条规矩,我们的机会就多。不给对方机会就是功夫。

也许是受武侠小说的影响,不少太极人总觉得功夫是气功或者是秘传绝招,其实基本功扎实,基本技术的质量高,使得严实,平常的技术屡使屡效,就是绝招。供各位同好参酌。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
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