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常的馒头锅盔,竟出身于古代的野战食品?

 茂林之家 2017-04-21

  秦汉时期,中国军队的野战食品开始出现,并逐渐丰富发展。秦人用小麦、大麦或黑麦面粉烙成的墩饼,可以保存十天到半个月。相传,这种墩饼足有5斤重,15厘米厚,直径可达50~60厘米。有的士兵在墩饼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背各搭一个,在战时充当盔甲使用。后来大家便将这种墩饼称作“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

  春秋战国时期,军中除粮食外,兵勇还携带“糗粮”。这是一种成品干粮,一般是将米、麦、高梁等谷物炒熟,有颗粒状的,也有碾成粉的,类似现代的炒面,便于战时携带,食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以面裹肉祭旗,称之“蛮头”(后改称“馒头”),成为后世军用民食的“方便食品”,改善了军队战时和平时的食品结构。

  隋唐五代时期,军队主食以饼居多,并且出现了中国最古老的肉类干制品——“脯”。脯是一种以畜、禽、鱼肉为原料,经加工处理而成的干肉,具有便于携带、保存和食用等优点。

  宋代军队十分重视野战食品的生产加工。北宋时期就成功研制了干粮、硬盐块、粗布醋干和豆豉等一系列野战食品。这些干粮、干食已经开始运用脱水和压缩原理,是军队最早的脱水压缩食品。

  元军以骑兵为主,结合游牧生活方式,在沿用宋代干粮、干食的基础上,制作出乳制品和腊肉制品,相当于今天的奶油、奶粉、腊肠和香肠。据说,一头牛被杀后,上百公斤的牛肉经过风干,可以加工成十几斤至二十几斤的肉干,便于携带和长期保存,十分有利于军事行动。

  明朝时期,为纪念戚继光打倭寇,军中还出现了“光饼”。这种饼比锅盔小,中间有孔,可以用绳子穿过,光饼泡饭一度成为明军主食。此外,明朝还出现了最早的方便食品,把大米做成干米饭运输,通过热水焖泡即可食用,其原理类似于今天的方便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