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宣林艺术理论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新艺术世界 2017-04-21

薛宣林艺术理论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画:是指以平面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薛宣林定性)
画家:是指以平面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家(薛宣林定性)。
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薛宣林定性)。
雕塑家: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家(薛宣林定性)。
国画(宣画)即用颜料在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薛宣林定性)。
国画家(宣画家):是以宣纸和宣绢为主要载体的东方画家(薛宣林定性)。
当代美术(现代美术):是指时代进行时的美术。泛指时代进行时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薛宣林定性)
当代艺术(现代艺术):是指时代进行时的艺术。泛指时代进行时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薛宣林定性)
书法(书艺):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一种艺术形式(薛宣林定义)
书法(书艺)家: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艺术家(薛宣林定义)
当代=现代: 是指时代进行时(薛宣林定性)
画派:是指由独特的绘画艺术理念,形成“独特美的符号”的绘画形式(薛宣林定义)。
相对画派(如真似幻):具象与抽象并合,不和谐中求和谐。
薛宣林 第三宇宙观“宇宙是最大的生命体,其生命形式就是无限时空的自然生命和生物生命的周而复始。”(薛宣林2009.4.11<人和恐龙本不属于现行地球相对派和爱因斯坦假定之延续>)

  宇宙的本质就是无限时空的周而复始。生命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对生命习惯的或狭隘的理解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命是错误的。整个宇宙都充满着宏观和微观的无限生命。 2011.3.12.薛宣林。
艺术价值规律:是反映艺术家审美的创造性与艺术品价格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艺术品的价格围绕着艺术家的价值上下波动。(薛宣林定性)
宣画(中国画)造型六要素(在谢赫六法的基础上重新提出薛氏六法)
  1、线条——笔墨线条与非笔墨线条。
  2、造型——准中求质。
  3、结构——笔墨线条结构与非笔墨线条结构以及明暗结构。
  4、明暗——暗线条(笔墨线条)主体与明线条(非笔墨线条)主体以及明暗造型的对立。
  5、空间——平面重叠与主体,客观现实宇宙空间(第一现实宇宙)与心理、想象的“现实”宇宙空间(第二“现实”宇宙)。
  6、色彩——重墨色轻颜色与重颜色轻墨色。色彩从单一的墨的国画颜料中走出。见《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32页、《薛宣林艺术论》30页
美的本质
  美是引起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的整体和谐与统一。
  *美的本质源于人类生命的本质;
  * 美的永恒性源于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之永恒;
  * 美的整体和谐与统一,取决于整个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精神整体和谐与统一。见《论艺术之永恒》 19页、《薛宣林艺术论》118页
美的三恒规律
一、美的规律——反映美的(形式与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内容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
二、 美的三恒规律是指以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地球客观对象性,宇宙的无限性所构成的具有永恒性审美整体和谐统一的规律。
三、造形艺术美的三恒规律:
(一) 视觉艺术美的形像、色彩、声音、(语境)之三恒
(二) 美的形象三恒规律——形状、形体、结构
(三) 美的色彩三恒规律——红、黄、蓝;明、明暗、暗;黑、灰、白
(四) 美的声音之三恒见《论艺术之永恒》38页、《薛宣林艺术论》133页
美术五大分类(从美的本质上划分)
  1、原始绘画语言符号
  2、实用性工艺
  3、审美性工艺
  4、实用性美术
  5、审美性美术——纯美术见《论艺术之永恒》115页、《薛宣林艺术论》194页、《美术报》2006-1-21日
艺术起源于人类语言意识。(对恩格斯“艺术起源于劳动”进行了修正。)
  最原始的绘画是语言,艺术起源于人类语言意识。见《论艺术之永恒》87页、《薛宣林艺术论》171页、《美术报》2006-1-21日
原始绘画语言符号与现代美术的主要区别
  *从目的上看,原始绘画语言符号的目的是为了语言交流,而现代美术中的抽象画是以审美为目的。
  *从形象上看,原始绘画语言符号、原始美术在形式上的变形,主要是因缺乏造型能力;而现代美术的变形,是以强调主观表现的前提下有意的变形。
  *从色彩线条上看,原始绘画语言符号、原始美术因颜色、技术不发达以及认识思维等因素而导致色彩、线条的单纯;而现代抽象美术是以内在感情表现前提下的有意的色彩、线条单纯化。见《论艺术之永恒》120页、《薛宣林艺术论》198页、《美术报》2006-1-21日
艺术创新的本质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灵魂或原动力,更是人类艺术发展的生命。见《美术报》2006.1.14
艺术创新的本质就是美的创造
  一、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特殊形式,决定艺术创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创新。
  (一)、审美的特质决定了艺术创新,特别是绘画艺术创新的真伪。
  (二)、仅仅追求新、奇是远远不够的。
  (三)不美反丑的“创新”决不是艺术。更谈不上艺术创新和绘画艺术创新。
  二、艺术创新尤其是绘画艺术创新的本质等于美的创造。
  (一)、美是前提。
  (二)、创造是艺术创新特别是绘画艺术创新的基础。
  (三)、艺术创新特别是绘画艺术创新必须是美的创造,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缺一不可。见《美术报》2006.1.14
艺术垃圾六条特征
  (一)、重复别人毫无艺术创新,即没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个性特征的作品。
  (二)、过多地重复自己,千篇一律,千画一面的作品。
  (三)、盲目追求数量、不求创新、不求质量。
  (四)、不美反丑的艺术品。
  (五)、假画成灾的艺术品。
  (六)、名人字画就是钱。见《美术报》2006-1-21《中国书画报》2007-4-5《书法导报》2006-2-22《羲之书画报》2006-2-24《大众收藏》2007-2-28等
中国的地域画派等于零:
画派是指由独特的绘画艺术理念,形成“独特美的符号”的绘画形式。(薛宣林定性)
  “第一,中国的门派艺术是特定的历史产物,早就应该成为过去,由于中国过去历史上一大统的传统文化以及受制于以往旧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形成师徒弟子地域门派的格局是客观的。但在求新求异,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这种仅仅以地域人群来划分的门派已经不适应时代”。“中国历史上只以地域人群来划分、而不以艺术思想体系等进行划分其实是一个莫大的错误.单纯地把流派或画派理解为群体是远远不够的。流派或画派必须要具备如下几个前提和条件。这正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一,流派或画派是指具备独特的艺术思想或造型观念。第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技法体系作品。第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群体。同时具备上述三个前提或条件,才能称其为流派或画派。而传统观念上,我们一直习惯于把画派仅仅理解为一个群体,是一个误区。”
  第二,目前全国各地所打着的地域门派,几乎都没有新的艺术思想体系、造型观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最统一的口号却是清一色的“笔墨当随时代”,可这句话是出自清代的石涛。石涛在清代说的话,竟然成为我们新地域画派的艺术思想或主要口号。这究竟是我们民族缺乏创新精神呢?还是因为走入了误区?不是等于零是什么呢?
  第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理论来评判当前的全国地域画派的结论也为零。即每一个省、市、地区都是画派就等于是没有画派。这是有一般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的道理。我时常在想,我们这种地域画派,又发展到取名为新某某地域画派,那么在今后叫什么呢?如果不同意叫“中国画派”,那么总不能再叫“新新某某地域画派”吧。
  中国绘画历史上,除了“文人画派”、“学院派”可以称得上画派,其他的所谓的画派,实际上都是由师徒、弟子、地域关系所形成的门派,而不是真正学术意义上所讲的画派。画派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独特的艺术思想、造型观念和造型形式或者叫艺术表现形式。并不取决于人数的多少。一个人,只要具备上述前提条件,均可称其为画派或画派创始人。如立体画派与毕加索;抽象画派与康丁斯基;超现实主义画派与达利,都成功地成为画派或画派创始人。见2006-3-17《羲之书画报》
“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对艺术的奉献和创造”薛宣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