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冬 | 你的格局和所处盘子的大小决定了你的心量

 为什么73 2017-04-21

(这首歌宣告了一个他不能再实现的梦想)


这是《梁注庄子》的第 86 篇读书笔记
本文共3667 字 |  预计阅读 10 分钟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我们的烦恼,源自内在拥有的不够

 

前面我们一直在聊一个话题:一个拥有全息宇宙观、内心世界丰富、内在自我满足感比较强的人,是不屑于在琐事上进行辩论解释的,他也不太愿意去刷存在感,多一点儿也不觉得多,少一点儿也不觉得少。


为了说明这个故事,庄子还描述了一段尧和舜的对话——在孔子那里,尧、舜、禹都是完美的人,但是庄子不管这些,他经常拿尧、舜、禹来开玩笑。

 

这一天,庄子又设计了一个故事,主人公就是尧和舜,舜是尧的接班人。尧做皇帝的时候,舜就在他旁边辅佐他。有一天,尧跟舜说:“我一直想把宗、脍、胥敖这三个小国给灭了,每次上朝的时候一想到这几个小国还没灭掉,心里就觉得不舒服,到底这是为什么呢?”

 

舜说:“这三个小国的国君就好像生存在蓬蒿艾草之中,您何必放心不下?过去听说有十个太阳一同升起,普照万物,更何况大道的光辉更胜过太阳。”

 

我以前读这段故事的时候有点儿不知所云,字面上的意思都知道,但庄子到底想说什么呢?我们把这个情景放到现在,假设你是一个只有十个员工公司老板,有个同事突然提出要离职,你一定觉得很难受。但是,如果你拥有一个十万人的公司,这一天有一百个人离职,你可能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了,这是你的格局和你所处盘子的大小决定的

 

所以,舜跟尧开玩笑:“你都拥有那么大的国家了,要从那三个小国里获取利益,拿就好了,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消灭了才能干这事儿呢?”以前,社会风气没有那么好的时候,我们去某些地方吃饭,眼睛都不敢乱看,有些时候你可能不小心抬头看了一眼某个人,那个人就拿着一个酒瓶子过来说:“你瞅啥,信不信我削你?”怎么会有人因为你看了他一眼,就要把你暴打一顿?反过来说,他的内心得是多么没有安全感,才会因为你看了他一眼就害怕呢?

 

其实,庄子讲的这个故事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舜说:“哥,您多大的人物啊,还为这点儿小事烦恼?您是与大道同齐的人,您就像是同时拥有十个太阳的能量场一样的人,怎么会为这点儿小事而烦恼呢?”

 

一言以蔽之,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内在所拥有的还不够多,甚至包括内在的成就感和烦恼都不够多导致的。

 


把自己放在一个大格局里,事就变小了


现在很多朋友都在看房价,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空间挪一下。假如你了解在二三十年前或者十多年前,有一个叙利亚的中产阶级朋友,他在为自己没有买到一套学区房而捶胸顿足,而你又知道从大的历史宏观背景看,他买不买到房子都不重要,因为那套房子再过几年就会被美军给炸了。一个导弹过来,整个小区都没有了,还买学区房?连学校都没有了。如果你知道这一切,你还会跟他一样因为没买到这学区房捶胸顿足吗?


再比如,曾经有一个厂长,因为会计做账不漂亮而大发雷霆,引发脑淤血。其实,你知道不管他有没有脑淤血,两三年之后,这个厂子就被公司合营了,甭管你以前是多大的企业主,再过两年所有的财产都直接充公了,那你说他因为会计没把账做好而辗转反侧,甚至脑淤血有意义吗?

 

现在,有很多人因为小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小提琴没有拉准、作业没有做好、造句没有写得主谓宾足够清楚……跟儿女大发脾气,我认为那都是孩子太少的缘故。

 

我以前认识一个朋友,他们家有十几个孩子。他跟我说,有一天,他的一个哥哥从炕上摔下来,他妈都没有发现,还带着其他孩子在吃饭。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现在的某个家庭里面,孩子从桌子上摔了下来,直接摔晕了,三个小时之后才清醒过来,你得害怕成什么样子?结果,对于一个有十几个孩子的母亲来说,那根本就不是事儿。

 

我那个朋友后来还跟我说,他还有一个姐姐,有一天晚上直接跑出去玩,没回到家,就是迷路了,到吃饭的点儿他妈都没发现,到第二天他妈才问她去哪儿了。我以前讲逍遥的时候,说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大格局里面,这样就不觉得自己的那点事儿是大事了,你放在一个长的历史长河里面看问题,你就不觉得当前有什么事儿是值得生气的。

 

有一段时间,我做了一个行为艺术,到处去找九十岁以上的老先生聊天。有一个老先生跟我说过一个事儿,他说有一次他正在跟邻居下棋,有人跑过来说:“你们家着火了!”他说:“着了吗?”对方说:“着了。”他却说:“着都着了,那还有什么好着急的?烧吧,都已经着了,那你能怎么着?”他哈哈大笑说这事儿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为什么活到九十几岁还红光满面,还跟二三十岁的小女孩谈恋爱。这是真人真事,人家能活成那样真是有原因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七八十岁的老先生参加聚餐还只能坐在后面,因为前面还有一群八九十岁的人在那儿。北大哲学系里面的那些老先生不仅不养生,还抽烟喝酒,就是活得久也不锻炼、也不体检。后来有朋友告诉我,因为他们都是大哲学家,每天思考的问题都是宇宙的问题,起码是几千年人类文明,他们天天都琢磨这些事儿,所以自己那点小事儿就真不是事儿。

 

尧和舜的这个故事,直到今天我才仿佛有点儿听懂了。

 


乱什么不能乱心 

 

北京电视台有一档栏目,就是专门讲家长里短的。我看着电视里面的亲生父子,为了几千块钱较真儿,振振有词,竟然上升到伦理、对错、是非的层面。你是不是觉得这都是像我们前几天讨论的话题?一个天天活在这事儿对不对、是不是、非不非里面的人,都是因为没有站在全息的角度看待世界。

  

那么,什么叫全息?就是你看见一个杯子的时候,你有八只眼睛,一只眼睛看见这个杯子的正面,一只眼睛看见这个杯子的背面,一只眼睛从杯子里面往外看,一只眼睛透过宇宙的角度看这个杯子,一只眼睛在杯子的陶瓷缝儿里面看——竟然看见了缝儿里面的一个裂缝,甚至还有一只眼睛长在这个杯子的过去的时间里,看到这个杯子在五秒钟之后可能就要掉地上摔坏了……如果你同时拥有这八只眼睛看这杯子,你会怎么看?你会认为这个杯子是好还是坏?这只杯子是不是漂亮、是不是古董、是不是值钱,有意义吗?你只会产生一种情绪,叫“大辩不言”,就是无话可说。

 

如果去龙门石窟、莫高窟或者西安的一些老的寺庙,甚至去日本的话,你就更能够看见那些动辄八百年甚至一千多年的寺庙里的塑像,每当这时,我都会有一种情不自禁的练习。这个练习就是,如果我像这些菩萨在那儿坐了一千多年,看到了无数的人来这里祈求,考好试、升官、老公不要红杏出墙、老婆最好自己提出离婚……各种诉求都汇总到你这里的时候,一开始你可能还会说,我怎么帮你解决?时间长了,你可能只有一种态度,就是待着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