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有这样的一群女人,被称为“瘦马”,身世可怜

 乐康居 2017-04-22

古代有这样的一群女人,被称为“瘦马”,身世可怜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女人的社会地位一直不高,大多时候都是男人的附属品,甚至是一件玩物,所以在我国明清历史上,才出了“瘦马”这样一个带有歧视性字眼的名字,其所指对象就是那些命运可怜的青春美少女。古代有这样的一群女人,被称为“瘦马”,身世可怜

为什么将美丽的女子称作为“瘦马”呢?原因有二:一是迎合富贵人士以瘦为美的审美情趣,“瘦马”,也就是指代那些窈窈弱态的女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肆意凌辱和摧残女性的心理,如同役使凌虐弱小的马匹一般;二者是从事“瘦马”买卖生意的牙公和牙婆,先是用低价从那些穷苦人家买来丽质天生的瘦弱幼女,然后养成长大成人后再重新卖出,以此赚取差价,这种买卖交易方式,和商人低价买来瘦马,养肥后再高价卖出的经营方式一样,所以人们就这类女性为“瘦马”。古代有这样的一群女人,被称为“瘦马”,身世可怜

“瘦马”的买卖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在明清时期,扬州以水陆交通的便利,成为了盐商的聚集地,盐商在当时可是富甲一方的生意人,他们是社会上豪富的一群,生活极其奢侈,所谓钱多作怪,厌倦了丰乳肥臀,渐渐地他们喜欢上了瘦弱且有才华气质的女子,由此催生了“养瘦马”这一变态的行业。

套用一句广告词来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但是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就使得社会上涌现了有一大批专门从事此项职业的人。这些人先出资,将那些贫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买下来,然后教导她们琴棋书画等各项本领,有了资本之后,然后再高价卖出。要知道这期间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最初买回女子时,不过需要十几贯钱,可是最后卖出时,往往可以卖到一千多两的价钱,可谓是一项暴利。由此人们争相效仿,以至于蔚然成风。古代有这样的一群女人,被称为“瘦马”,身世可怜

所以说“养瘦马”,重在一个养字上,在这些女孩长大期间,必须接受一系列严格的训练,无论是举止投足,还是一颦一笑,都必须严格符合豪商巨富们的审美趣味。比如在走路的时候,要轻轻的,不许发出响声;而眼神,看人的时候要会含情脉脉地看。最为重要的是,这些“瘦马”的小脚必须符合标准,也就是“瘦、小、尖、弯、香、软、正”等七条标准。这样一番训练下来,使她们具备成为一个小妾的条件。

因此在那个时代,那些大腹便便的盐商身边,往往围绕着一堆恶心的苍蝇,这就是专门从事这些行业的牙公和牙婆们,他们只要看到富商们稍稍有了纳妾的意思,就会一拥而上,纷纷介绍手中条件不错的“瘦马”。古代有这样的一群女人,被称为“瘦马”,身世可怜

但并不是所有的“瘦马”都能够成为一个“幸运儿”,被那些富豪相中,然后嫁入豪门之中,很多没有人要的“瘦马”,职业买卖人也不会白养活他们,最后等待她们命运的,就是不得不被卖入烟花柳巷之中。

一旦被卖入烟花柳巷后,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这些命运悲惨的女子便涂脂抹粉,将自己打扮得非常妖艳,然后徘徊在茶楼酒肆门前,当时的人称其为“站关”,等待着主顾的挑选,可是有时候生意清淡,直到深夜也没有人光顾,最终不得不黯然离去。正如当时的文人张岱曾对此描述说: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见老鸨,受饿,受笞,俱不可知矣。意思很简单,没有生意,不仅要挨饿,还要遭受老鸨的责打辱骂,实在是万分可怜。因此明清时期,著名的秦淮河畔,“扬邦”歌妓的成员中,很多都是“瘦马”出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