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不需要被代表

 数据說不定 2017-04-23

t-family: 宋体;font-size: 12.0pt;'>扯了这么多淡,不是要说美国的好、外国的月亮一定要比中国的圆。只是觉得动辄“代表人民利益”的说辞真的让人恶心,你丫凭什么代表人民?人民的利益是什么?是花费几千亿只为洋人一个“好”字的奥运和SB会?是看似宇宙无敌却让返乡的民工望而却步的高铁?是年复一年增长的美国国债?好吧,你说是就是,我可不想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作为一个目光狭隘的人,我只关心个人。个人的利益,就是让想娶媳妇的能买得起房,买不起房的背得起债;是让得病的能看得起病;是让愿意读书的孩子有书读。一旦人民的利益被代表,个人的诉求就可以被冠冕堂皇的被否定——“这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一旦“人民”这个概念脱离了“个人”这个基础,既得利益者将利用它肆无忌惮的追求自己更大的利益,并冠以“人民”的名义。

 

而当谈及“个人”,每每总会有人嗤之以鼻。好像这个概念总会与自私和狭隘画上等号,由此,我不得不再次感慨下教育的力量。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最先提出“个人”概念的,恰恰是为后世统治者竞相尊崇的孔子。一句“君子慎独”,道出了原典儒学的实质——注重个人修养,即便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也要依旧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是的,原典儒学的一切都是从人性出发。与人性相悖的,一切都应该变通。其目的就是通过教化培养出充满人性和道德的谦谦君子,从而以小及大,达到符合于“礼”的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这只是理想化的状态。我们要相信教育的力量,但也要考虑到人性的贪婪,这也是导致春秋社会秩序崩溃,战国群雄纷争的原因。法家思想成为了这一时期强国的不二选择。然而可惜的是,无论是靠法家赢得天下的秦,还是后世独尊儒术的汉,都没能回到原典儒学的思想精髓上来,他们所做的,都只是维护中央的集权。儒学,也只是成为了后世统治者推行其统治的美丽画皮。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法家思想的三大派:以慎道为主的势派,主张君主利用权利的威慑以服众人;以申不害为主的术派主张君主操生杀之权柄,驾驭臣子而管理天下;而以商鞅为主的法派则是实用派,他们推行的“法”并不是今天的公民契约,而是严苛的赏与罚,简言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从这其中我们看出了什么呢?这简直是当今所标榜的为官之术,御人之术的鼻祖啊。由此可观,法家思想,在中国从来就没有消亡过,而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隐藏在儒家的光鲜外衣下,牢牢的把持着统治者的神经。“个人”只是为他们驱使的工具,“人民”这个概念他们甚至都不屑提及。在这种环境下,后世的学者对儒学的改良也就越发的变态,一味的去迎合统治者的胃口,以至于出现了二十四孝中“埋子奉母”的典故,还为儒生们所津津乐道,简直是对孔夫子和原典儒学的莫大侮辱!更是对人性的无耻践踏!

 

之后在中华大地上,集权的国家机器运行了数千年,一个个王朝周而复始。然而不论是汉唐画下的美丽铅华,还是满清、民国落下的耻辱血泪,都被历史的流水冲刷殆尽,带去了远方。时至今日,“个人”们已不可能作为工具,赤裸裸的为统治者驱使。因此,“人民”这个概念便被请了出来,冠冕堂皇的摆上了台案。当今的中国,已经以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雄踞世界东方,竭尽全力想要恢复祖先曾有的辉煌。但是,在经济数据所编制的华衣之下,我们看到的是无奈的,被“代表”了的人民,而他们的生活现状,确实为人所痛心。我承认,社会的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但高素质的国民才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高素质,并不是指学识,而是指强烈的公民意识,既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尽自己应尽的义务。而公民意识的培养,绝不是靠思想上的禁锢及意识形态的灌输所能完成的。所谓“实践出真知”——为什么当今的美军强,不是因为他们的装备,而是他们从未停息的战争。只有在不断的作战中,才能变幻出新的战术,从而力求不败。

 

或许有人会忧虑,解放了的“个人”是否会成为不安定的因素?我的答案是绝对不会。因为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遗产——中华民族的向心力。这向心力,正是传承五千年而不断绝的华夏文明。多少次侵略者占领了我们的土地,但结果不外乎二——要么被灰溜溜的赶出去,要么被中华文明所同化。一个伟大的文明正应如此,而一个伟大的政府更是应该放宽胸怀,不要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的国民。或许现今唯一的障碍就是既得利益者,只要他们一天不愿放弃利益,现有的状况就只会多维持一天。但是,我相信现有政府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缺少的,或许只是改革的决心和动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