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大唐玄奘,了解印度历史(10)莫卧儿王朝——最后的伊斯兰帝

 金色年华554 2017-04-23

16世纪初,就在欧洲人开始从海路扰袭印度时,西边的陆路上,阿富汗又来了一波征服者。几千年里,这种事情在印度屡屡上演。不过,“从阿富汗出发,征服印度大部分地区”的事情,这是最后一次了。

前面说过,印度的德里苏丹国在14世纪末曾被瘸子帖木儿打得四分五裂,诸侯割据,中央只剩下不多的地盘。又过了一百年,阿富汗那边再次杀来一支兵马。为首的似曾相识,原来是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1483-1530)。

看大唐玄奘,了解印度历史(10)莫卧儿王朝——最后的伊斯兰帝图:巴布尔

这时候,当年那位枭雄瘸子帖木儿的帝国,已然沦落为比德里苏丹国还要不如。帖木儿的不肖子孙分崩离析,同族相残,最后被乌兹别克的布哈拉汗国一一消灭。

唯有这位巴布尔王子,不肯放弃祖上的荣耀。他翻山越岭跑到阿富汗喀布尔,在那里建立了根据地,招兵买马,图谋反攻。他又和苏菲波斯帝国结盟东西夹击,一度打回了撒马尔罕城。小王子美滋滋回到故国,满以为凯旋光复,不料当地人纷纷指着骂:“你这个家伙,居然投靠了什叶派的波斯,俺们逊尼派不认你!”

巴布尔眼看无法在老家站稳脚跟,只好灰溜溜退回阿富汗。郁闷的巴布尔左右瞅瞅,眼睛一亮:“山不转水转,乌兹别克那边咱呆不久,那就去印度呗!听说那儿人傻钱多,是个人都能征服!”

1519年,巴布尔率军渡过印度河。这时印度北部早已群雄混战,巴布尔在乱军中扯起祖先帖木儿的大旗,顿时应者如云。1526年,巴布尔率领1.2万兵马与德里苏丹国罗迪王朝末代皇帝易卜拉欣的5万大军遭遇。德里兵人欢马跃,潮水般杀来。然而,这时候的巴布尔却拥有了秘密武器——火炮。他用战车在阵前摆下一道坚固的防线,用火炮拼命轰击,炸得密集冲锋的敌军人仰马翻,乱作一团。这时,巴布尔再派遣精锐骑兵绕道两翼夹击敌人,杀得德里军大败,易卜拉欣也掉了脑袋。巴布尔迅速占领德里,自封为“印度皇帝”。

此后,他又击败了恒河流域的德里王朝诸侯和南方的拉齐普特王公,占领了大半个印度。这样,阿富汗突厥人建立的德里苏丹国灭亡了,代之以突厥化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儿王朝。

看大唐玄奘,了解印度历史(10)莫卧儿王朝——最后的伊斯兰帝图:莫卧儿帝国旗号

1530年巴布尔死后,其子胡马雍(1508-1556)继位,一度面临兄弟争位,各地阿富汗贵族也纷纷反叛。1539年,东部的逊尼派阿富汗贵族舍尔沙(1486-1545)打败胡马雍,占领了大半个印度,建立苏尔王朝。1555年,胡马雍在盟友苏菲波斯的支持下杀了回来,重占德里。

胡马雍运气不好,复国后不久就挂了,第二年他的儿子阿克巴(1542-1605)在宰相辅佐下,击溃了苏尔王朝的主力部队,灭掉了这个短命的王朝。

看大唐玄奘,了解印度历史(10)莫卧儿王朝——最后的伊斯兰帝

图:阿克巴大帝

苏尔王朝虽然短命,对印度却做出了很大贡献。舍尔沙创建了较完善的国家行政制度,实行高度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国家权力集中在国王手中,由贵族、军人、学者、长老组成咨询会议协助国王决策。全国分为47个省,省下设县,设各级军政长官和教法官。

宗教方面,舍尔沙最大的贡献是停止了偏激的宗教迫害政策。印度国内实行伊斯兰教法,废除贵族特权,但同时也允许其他宗教人士活动,并任用印度教徒担任各级军政官员,使得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结合起来管理国家。他改革赋税,丈量土地,保护农田,发展农业,鼓励商贸,废除苛捐杂税,又修干道34条,设驿馆,铸造钱币。

短短几年搞出这一整套制度来,舍尔沙也算一个奇才了。

阿克巴虽然灭掉了苏尔王朝,却把舍尔沙的这一套改革给延续下来。此后,阿克巴恩威并举,征战四方,到16世纪末逐渐统一整个印度,他也因此被称为“阿克巴大帝”。阿克巴的武功加上苏尔王朝时期开始的国家制度改革,终于把印度变得像一个真正的国家了。

看大唐玄奘,了解印度历史(10)莫卧儿王朝——最后的伊斯兰帝图:莫卧儿帝国和16世纪亚洲

这个莫卧儿王朝,也就是印度的最后一个强大帝国——就在他们确立统治的同时,欧洲人也在步步紧逼。再往后,就是欧洲人的天下了。

莫卧儿帝国在印度实现统治伊斯兰统治的同时,东南亚也继续绿化。13世纪末印度教的爪哇王国打败了佛教的三佛齐王国,成为印尼统治者。但同时,伊斯兰教在印尼的信徒越来越多,各地王公纷纷皈依真主,脱离王国。到1478年,王国灭亡,印度尼西亚群岛形成伊斯兰各国割据的局面。而三佛齐王国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王子则在1400年左右建立了马六甲王国,逐渐称雄马来半岛,并使得伊斯兰教成为马来半岛主流宗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