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五宗罪:(一)——农战!

 昵称31728201 2017-04-24


秦,战国七雄之一。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重视军事和农耕的国家。商鞅者,安阳人氏,以“立木为信”而著称于世,著有名书——《商君书》。


秦在短时间内强大,并在后来统一六国,商鞅功不可没。就是商鞅的这一部《商君书》,贻害人民于千年。后来,商鞅死于车裂之刑,而这刑罚,恰是他自己所发明,也是死得其所、死(史)无前例了。


对于当时的秦国而言,商鞅确是百年难遇的中流砥柱,但他对后世的历史和人民却是贻害无穷,其罪之一便是农战。我们且看《商君书·农战》,“农战”中,商鞅从九个方面论述了农战的重要性,提出要根据民众在农战中的功绩受官加爵,那些儒生、说客、商人不参加农战,不能受官加爵。我们摘录一段原文看看: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是故不官无爵。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强。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具备,国之危也。民以此为教者,其国必削。”


务农还能求得官职?中国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例吗?话说,商鞅这孙子忽悠谁呢?明知不能实现,国人却坚信不疑,原因何在?且看:


“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众看见国家给人们的好处都是从农耕与作战这一途径发出,那么便会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


哦,原来是这点蝇头小利吸引着民众。什么是好处?大家集体生产,每个人最后只分得总收入的亿分之一,然后统治阶级就要求民众对其感恩戴德,民众就必须高呼皇恩浩荡。


那么,民众为什么就服服帖帖呢?原因在于强制民众不会思考,且看原文:


“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具备,国之危也。”现在国境内的民众都说:“农耕和作战可以逃避,而官职和爵位同样可以得到。”所以那些有才华的豪杰都要改变自己的职业,而专研学习《诗》《书》,追随其它诸候国的权势,最好的可以得到高官厚禄,次一点也能得到一个官职;那些社会地位低微的平庸人便去经商、搞手工业,凭借这种方式来逃避农耕和作战。以上情况都出现,国家就要危险了。


这就是要把所有人困在“现实”和“假想”两种境地了。和平时将民众困在农田中,战乱时将民众困在战场上。切不可让民众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然国家就危险了。当然,商鞅所谓的“国家”这个概念有点高大上了,他所谓的国家其实无非是秦的政权而已,“国之危矣”的“国”不过是秦的政权。其实,“国”一直是国,“国亡”无非政权之亡。


于是,后世的统治阶级一直将政权凌驾于国之上,并不断强调:政权乃国之根本,政权亡则国亡。千年之余,国人头脑中的“国”便是政权。即便是暴政,民众也也不敢评论其邪恶,因为怕“亡国”。一旦亡国,自己便沦为“二等公民”了,殊不知,他目前连公民都不是。









扫码关注本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