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中小学校园欺凌调查:超四成学生曾被叫难听的绰号,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昵称42263902 2017-04-24

18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7)》,其中一份针对北京中小学校园欺凌情况调查显示,46.2%的北京中小学生有被故意冲撞的经历,40.7%的中小学生有被叫难听绰号的经历,18.6%的学生有被同学联合起来孤立的经历。调查显示,小学生和初中生比高中遭遇更高频率的欺凌;男生比女生更多遭遇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对孩子有什么潜在的危害?

首先,遭到校园欺凌的孩子性格会明显的产生巨大变化,例如孩子的性格变得畏缩,更易产生焦虑、敌意、沮丧。

其次,校园欺凌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包括,比较难以信任他人,性格上可能比较畏缩,缺乏利他精神,不够慈悲,不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更容易焦虑、生气、敌意、沮丧或脆弱,并且遭遇的欺凌程度越高,表现更明显。

 

 

最后,遭遇校园欺凌的儿童更少拥有对学校的归属感,表现出对学习更少的兴趣;并且更少的投入到学校的学习、课外活动中。同时遭到校园欺凌的儿童在家庭中表现的更为冷漠。与父母的交流沟通减少,性格、学习、行事等方面直接性的产生变化。


 
 


总之,萨提尔认为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原因,学校教育有责任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家庭教育。欺凌别人的小孩,他们的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暴力现象,父母关系以及父母的性格、行事等方面对小孩的性格以及行为方面产生直接塑造作用。被欺凌的小孩,在这种现象中处于弱势地位,长期被欺凌而没有告诉家长以及学校,就说明小孩的性格偏向懦弱,针对这种情况的产生:一、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忽略。二、父母的性格属于忍辱负重型的。三、父母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的缺失。四、父母养育孩子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比较匮乏,对于更好的教养孩子有心无力。


 
 


最后,最后,最后,萨提尔(北京)教育建议,不管是欺凌别人的孩子还是被欺凌的孩子的父母应该对孩子性格和为人处事方面多点关注多点培养教化,以期扭转孩子身上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