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思乐:生本教育的评价技术与评价策略

 博书润雅 2017-04-24

教育需要评价。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师本教育特别崇尚评价,认为评价是最重要的激励机制。我们认为,当评价与一定的功利目的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评价的督促功能就会成为第一功能,如高考。

我们当然不能够完全否定评价作为督促功能的作用。因为如果没有高考,我们的教育秩序会发送某种混乱,这是不待言的。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对于学生的激励能仅仅依靠评价吗?评价作为日常生活教育教学的主要激励的机制,是合理的吗?还有别的激励机制吗?日常的教育评价应当如何进行,等等。

上面的问题,首先是评价的功能问题。我们在师本教育中所强调的督促功能,是以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向本人、向家长和向班级或向外界公布为前提的,不公布就不能产生压力而起到督促作用。然而,如上所说,人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思维,肯定人的思维或否定人的思维,都相当于肯定人或否定人。

我们不轻易对人的思维或否定人的思维,都是相当于肯定人或否定人。我们对人的思维作出评价,为的是对人的这一特质表示尊重。人的学习,是人依仗思维能力的一种活动。但学习的效果及其评价有着复杂的因素。许多人并不喜欢向外披露自己的思维能力的详情,也就不喜欢宣布自己的阶段学习情况。

比如,如果在学校要进行一次教师考试,已经准备了三个月,但问起某人复习的情况时,常常听到的是,表示自己只复习了一点点,复习的时间不长,等等。这样的回答比较主动,考好了,复习得那么少,都能考好;考得不好,是因为复习得少。这样的巧妙谦虚,其实在保护自己思维方面的形象。

由此可见,学习的情况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的隐私。以无节制地宣传儿童的学习隐私作为督促的手段,不符合现代教育伦理。在这一点上,教会的神父似乎比我们更在意一点,他总是注意保守前来忏悔的信徒的秘密。我到过国外一所学校,校长在被问及学生的情况的时候,特地关照要关起门来谈。她说,对学生的评价要特别小心,要保护我们的学生。这样的见解,是不是值得我们借鉴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