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能治哪些急危重症?看《黄帝内经》怎么说!

 Thoreau0 2017-04-25


小编导读

无论您的事业做得多么惊天动地有成就,无论您的财富如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论您的朋友多么形影不离多仗义,无论您的子女多孝顺多暖心,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怎么享受事业、享受财富、享受友情、享受亲情?在一些疾病面前,尤其是急重病证面前,所有享受都变得若有如无!如何守住健康,赶走疑难病证?源自《黄帝内经》的针刺疗法有良效,不妨来看看!


据统计,《黄帝内经》记载急重病证30多种,如中风(风痱)、厥证、脱证、卒头痛、卒胁痛、卒心痛、卒腹痛、高热、神昏不知人、喘促、癫狂、痉病、腹暴满、暴吐、暴泄、霍乱、下血、癃闭、大便闭、膈证、痈疽、鼻衄、喉痹、暴喑、暴聋、心疝暴痛、水肿、徒?腹胀、疬风等。对所发生的急重病证都是以针灸治疗为主。现简述8种急重病证的针灸治疗。

1
厥心痛

厥心痛与一般所指心下痛不同,是由于厥气侵犯于心,而致心痛。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血脉,精神之所舍,故心痛为急重病证。《黄帝内经》有多处记载,如《灵枢·厥病》曰:“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瘛,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狂不已,取然谷。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厥心痛,痛如以锥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从此5种心痛的症状分析,不能排除西医学的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其治疗方法,取本经或表里经之荥穴、腧穴为主,以调节其经脉气血,缓解疼痛。目前以针灸治疗各种冠心病心绞痛都取得较好疗效,实验研究证明针灸治疗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对改善心功能是明显的,因而是非药物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2
诸卒痛

各种突然发作的疼痛病证,如头痛、腹痛、胁痛、腰痛、肢节疼痛、牙痛等,《黄帝内经》主要以针灸止痛。如《灵枢·厥病》曰:“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写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贞贞”《针灸甲乙经》作“员员”,指头眩晕。厥头痛指厥气上逆,多以热邪上扰所致。以头部腧穴治疗,即督脉之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5穴,足太阳膀胱经之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两侧为10穴;还有足少阳胆经之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两侧为10穴,故为5行,每行5穴,共25穴。此25穴也是头穴中常用之穴,不但可泄诸阳经上逆之热邪,而且对各种头部疾患均有很好的疗效,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病的常用头部腧穴,具有改善脑血液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等功用。对各种头痛循经取穴,或以五腧穴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其他如针刺治腰痛、腹痛等记载,其内容更为丰富,不赘述。

3
高热证

《黄帝内经》对高热证的针刺治疗叙述尤为繁多,如《素问·热论》《素问·刺热》《灵枢·热病》《灵枢·寒热病》等,不论急性高热或慢性发热,都以针刺泄热。其辨证多以五脏热病、六经热病为主,其取穴方法又以循经取穴为多。治热病的腧穴也颇多,《素问·水热穴论》提出治热病59穴,《灵枢·热病》也提出治热病59穴,但两者所取穴位不同,有以四肢穴为主,有以躯干腧穴为主,各有特点。也有以督脉经穴泄热者,如《素问·刺热》曰:“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督脉为诸阳之海,以督脉经穴泄五脏之热,无论在理论上或临床实践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都值得深入探讨。目前研究已证实,针刺有明显退热作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4
水肿证

水肿为脾、肺、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水湿内停,既可为水肿,又可为腹水、鼓胀。如《素问·水热穴论》曰:“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即为肾失气化,肺失肃降,肺肾不能相互输应,而致水湿内停。其治疗方法以针刺“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这57穴包括了肾经、膀胱经、督脉、胃经诸穴,具有补阳渗湿、气化行水等重要作用。目前对肾性水肿、心性水肿,针刺都有较好疗效。即使对严重的腹水亦有一定疗效,如《灵枢·四时气》曰:“风肤胀为五十七痏。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此肤胀指腹水而言,也可选择57穴,尽泻其水。对腹水亦可采用放腹水的方法,如说“徒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筩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必坚。来(束)缓则烦悗,来(束)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尽乃止”。这是古代放腹水的疗法,先以实心针刺后,再以筒形空心针放水,并紧束腹带,以免出现心中烦闷不舒的感觉。

5
喘促证

喘促由肺气不降,气逆而喘,或由肾虚不纳气而致。针刺肺、肾经穴以降气摄纳而平喘。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由肺肾气逆而致者,针刺手太阴肺经穴及足太阳之外、厥阴之内的足少阴肾经穴治疗。马莳认为取手太阴肺经之经渠、足少阴肾经之复溜,降逆平喘,纳气归原。《灵枢·五邪》也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由外邪袭肺而致寒热、气喘者,取手太阴肺经之云门、中府穴,还可取背俞之肺俞穴,以俞募取穴法解表而泻肺气。

6
痉、癫、狂

《黄帝内经》对痉、癫、狂病的记载也甚多,皆以针刺治疗。如《灵枢·寒热病》曰:“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灵枢·热病》曰:“热病数惊,瘛疭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又曰:“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无论经气厥逆或高热惊厥或外感风邪致痉、瘛疭等症,取足太阳膀胱经穴、手少阴心经穴泄心热或补阳以柔筋,或补胃经生阳散寒,或刺络出血等,用不同补泻方法,以达到止痉的目的。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