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等于砒霜!”“上床萝卜下床姜和冬吃萝卜夏吃姜,都不劳医生开药方。”“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这些流传甚广的养生俗语说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提倡早上和夏天吃姜,避免晚上和冬天吃姜,其理论依据是中医典籍黄帝内经里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古人认为早上和夏天属阳,晚上和冬天属阴,而人的养生要顺应天时,所以要在早上和夏天这些阳时用吃姜和艾灸来补阳,到晚上和冬天这些阴时用萝卜来养阴;可如果你反了过来,晚上吃姜和艾灸,那就是违背自然之道,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就说等于吃砒霜了,但是,经本人亲身实践之后却发现不是这样的!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说过,我小时候肠胃特别弱,喝点凉水都得半夜起来拉肚子,自从开始吃姜和艾灸之后就很少再有了,我还经常在冬天晚上睡觉前吃姜和艾灸,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半夜起来拉肚,二来能让我很快入睡并且睡的很香,到第二天早上被窝还都是热乎乎的,舒服极了;我曾经确实试过晚上吃萝卜,结果呢?拉了一晚上,比喝凉水还严重。 名医华佗说过:“热则凉之,寒则温之”,这不就是说夏天要养阴,冬天要补阳么?那么问题来了:华佗说的和黄帝内经里的正好相反,到底听谁的? 我曾经去过北极村,记得当时的气温是零下43度,晚上睡觉用的是火炕,就是床下面烧柴火的那种,屋外大雪纷飞,屋里的我躺在那么暖和的床上实在是太舒服了,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因为火是属阳的,按照那些养生俗语的逻辑,应该也会来一句“冬天睡火炕,等于吃砒霜!”之类的吧,可为什么没听说过呢?因为老中医也知道零下43度没火炕怎么可能睡得着呢; 再通俗一点,穿短袖能降温,穿棉袄会升温,你并不是因为一到夏天、冬天就穿的短袖、棉袄,而是因为你觉得热了、冷了才穿的短袖、棉袄;所以啊,一个人养生到底该补阳还是滋阴,与天、地无关,重点是你这个人需要什么,无论早晚还是冬夏,只要你拉肚、怕冷就得用姜、火、艾灸,只要你上火、烦热就得用莲子、萝卜; 中医是非常实用的,脱离了生活实践的养生理论绝对是谬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