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冻肉不宜反复解冻 本期作者:曹潇 赵力超 | 美编:陈敏桦 赵力超 生活中,你是否曾这样做过: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肉,一次又吃不完,就将剩余的肉放进冰箱,以便下次食用。你认为天经地义再正常不过的事,其实存在潜在的健康隐患。话食君猜此刻的你定是一脸懵逼,内心OS:Excuse me, 这样做不对吗?! 别光顾着懵逼,且听话食君为你慢慢答疑: 为什么冻肉不宜反复解冻? 反复冷冻解冻,是细菌的春天 首先你得明白,冰箱不是万能的。肉类在屠宰和加工过程中会被有害细菌污染,而当你购买时,这些细菌已经存在于肉类中。将肉放进冰箱冷冻,并不能杀死食物本身及其周围的细菌,尤其是特能抗冷的杀手--李斯特氏菌属。在冰箱冷冻室的低温环境下(大约为-18~-20℃),细菌为了抵抗外界不利因素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来进行自我保护。相关研究表明[1-2],在此状态下细菌仍具有完整的细胞膜及其毒力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 等到解冻那天,温度回升加之被破坏的组织细胞渗出大量的蛋白质和水分,肉便成了滋养细菌的温床,此时的细菌如饿狼扑食,逐渐恢复活力,不断繁殖。然后细菌开始分解肉中的蛋白质、脂肪,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小分子物质的胺或者是胺类的碱性物质,加速了肉类变质,人们食用后很有可能食物中毒,出现呕吐、恶心、拉肚子等症状。 反复冷冻解冻,产生有害的毒素 吃饱喝足后的某些致病菌开始合成产生毒素,而且随着冷冻解冻的次数增加,曝光在有利细菌生长繁殖的区域温度的时间越长,累积的量就越多。某些不耐热性质稳定的毒素极其顽固,即便充分煮熟也很难将其降解[3],这极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潜在的威胁,加大食物中毒的风险。 虽然潜在的威胁包括一些亚硝胺等致癌物的释放,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致癌物的量确实达到了能致癌的标准。 反复冷冻解冻,破坏营养和口感 肉在冷冻过程中会产生大小不一的冰晶体,冰晶的形成不仅能破坏细胞膜,损坏肉的组织结构,而且能引起解冻后肉品中大量汁液的流失,严重影响肉的品质特性。研究发现[4-5],反复冷冻-解冻后的肉营养成分和口感都大不如前,蛋白质大量损失,硬度、咀嚼性和弹性都显著降低。所以当你吃这肉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你嚼的不是一块肉,而是一坨铁。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避免买回来的肉反复冷冻解冻了? 当然是尽快吃掉啦!如果是为了节省时间,买太多冻肉一次性吃不完咋办?话食君来支招:可将大份肉切成每次可以食用完的小份单独保存,便于下次食用。吃多少解冻多少,这样做就不用担心反复冷冻解冻了。 不光是普通的冻肉, 还有哪些冷冻食品需要留个心眼了? 比起鸡鸭猪牛羊肉,鱼和虾等水产品的肌肉组织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更多,又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天然免疫物质少,反复的冷冻解冻更加适宜细菌生长,也就更容易腐败变质。 速冻水饺、速冻汤圆还有香甜诱人的冰激凌,也是不宜反复冷冻解冻的。选这些产品时,除了要留意生产日期,还要看它的外包装是否完整。 总结 反复解冻的肉缺失有安全风险, 而且口感也不佳, 但是并没有可靠的致癌风险证据 参考文献 1、 邸聪聪, 胡平, 胡章立,等.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4, 20(6):1124-1131. 2、 钟俊良, 魏彩姣, 赵喜红. 食源性致病菌活的不可培养状态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7(1):269-275. 3、 郭乐,李敏,王玉炯.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I三重串联突变体与黏附素K99融合基因的表达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04):26-32. 4、 叶伏林, 顾赛麒, 刘源,等. 反复冻结-解冻对黄鳍金枪鱼肉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1):172-177. 5、 阿依木古丽, 蔡勇, 陈士恩,等. 反复冷冻-解冻对牛肉品质及组织结构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1, 32(7):109-112. 图片部分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