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申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由阅读第一综合整理编辑, 如有想要了解的话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上周,大英图书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北京联合举办的“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览正式开展,首次向中国读者和观众展出10件英国文学经典巨著的手稿和早期珍贵印本,孩子们可以尽情感受中英文化的魅力,身在异地的孩子们也不用失望,不要告诉别人,文末有资源! 时间: 4月21日~6月21日 地点: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典籍博物馆 此次大展都有哪些“宝贝”? 这是大英图书馆作为英国的国家图书馆,第一次把最有分量的文学瑰宝送到中国参展。 大英图书馆藏有一千多年来最伟大的英国文学作品的初版和手稿,此次来华展是从1亿5000万藏品中精选出的十件顶级珍品,至少满足2个条件:
本次展览将展出英国标志性作家的9部手稿、2部早期印本,涵盖诗歌、戏剧和小说三个领域。这些作家分别是拜伦、柯勒律治、华兹华斯、吉尔伯特与萨利文、莎士比亚、本杰明·布里顿、夏洛蒂·勃朗特、查尔斯·狄更斯、柯南·道尔、伊恩·弗莱明。还有历经荧幕等改编演绎的经典文学作品手稿也将首次与国内观众见面,比如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和伊恩·弗莱明的007系列! 那这次大展都有哪些必看的亮点呢? 文学载体的多样化,中西结合,多媒体互动! ![]() ![]() 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 三大结构 此次展览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从手稿到图书,从诗歌、戏剧到小说,最后再由通俗畅销小说催生影视作品,让观众们从中体验到文学载体的不断变化。 发端于十八世纪早期的英文小说,是英国最重要的文学创作之一。这种以写实和塑造人物为特色的文学类型,在十九世纪初完全成熟。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现代小说,因此成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藉以标帜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在国图展出的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简·爱》的修订手稿本。 提到英国,“卷福”仿佛也是颇受大家喜爱的影视形象,他的原型就是阿瑟·柯南·道尔系列小说中的主角——夏洛克·福尔摩斯。此次展出的是《失踪的中卫》的创作手稿。 ▲阿瑟·柯南·道尔 失踪的中卫 1904年前 手稿 英国还有一位超级英雄,他就是詹姆斯·邦德。他的创作者就是伊恩·弗莱明。本次展出的是伊恩·弗莱明的《黎明生机》和《美妙的回报》的手写稿和打字稿。 ▲詹姆斯·邦德 英国的文学、音乐和戏剧总是共生共存,相得益彰。在十六到十七世纪,音乐几乎出现在每一部上演的戏剧中。威廉·莎士比亚尤其善于借助音乐增强人物和演出的悲剧或喜剧色彩。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本次来到中国展品示第二版四开本。 ▲莎士比亚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早期四开本 联合出版社 1599年 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也是广为人所知,此次展览中展出了布里顿创作的歌剧《仲夏夜之梦》,用铅笔手写的缩编谱。 ▲本杰明·布里顿 1960-1971年 缩编谱手稿
拜伦以其叙事诗闻名,如《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唐·璜》,本次展出的是《唐·璜》的部分手稿。 ▲《唐 · 璜》第6、7章 乔治·戈登·拜伦,拜伦六世勋爵 1822年 手稿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是华兹华斯最著名的诗歌之一,此处展出的是他交予出版商的原稿。华兹华斯的许多作品,包括这首诗,灵感都来源于他出生并生活过的英国湖区丰富多变的自然景观。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文化的交流,文学的对话 中西结合 这批大英图书馆的珍贵馆藏将首次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同时展出,包含这些英国文学在中国的著名译作、改编及评论书籍或稿件,充分展现中英两国文学与文化之间源远流长且卓见成效的对话与交流。 比如孩子能看到英国的诗人拜伦和咱们的梁启超、鲁迅是怎么“对话”,还可以看到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和咱们的老舍怎么“交流”。 ▲诗人拜伦和梁启超、鲁迅的“对话” 不过最有趣的一场“邂逅”,还要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1598年四开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明代茅瑛刻套印本的汤显祖《牡丹亭》并列展出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几乎是同时代的文化巨人,是当时中、西方两位戏剧大师,他们几乎同一时期创作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而且这两个故事几乎是相同的主题,即对自由的赞颂以及对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 让书本“活”起来 多媒体互动 除了大英图书馆的珍藏典籍,此次展览还加入了许多道具展出及互动环节,让大家身临其金,仿佛回到遥远的英伦年代。 莎士比亚谜们还可以在展厅内欣赏到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提供的7套《哈姆雷特》戏曲服装。 ▲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戏剧服装展品 展厅里专门搭建了一个戏剧舞台,播放此次展出的英国作家的经典电影译制片,剧场外围则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员工特为英国作家所绘的一组传神肖像画。 展厅中央区域还有一个多媒体互动平台,观众可以通过平台进入中国国家图书馆数据库,翻阅电子书籍,扫描二维码登录大英图书馆网站等。 ![]() ![]() 展览只在北京展出吗?不能去现场观看,太可惜了! 别担心,“线上”同样能一饱眼福! ![]() ![]() 此次展览是大英图书馆为期三年的大型文化交流项目“大英图书馆在中国:共享知识与文化”的一部分。 除了在北京的展览外还将陆续在中国的其他城市举办一系列小型展览,包括乌镇、上海和香港。该项目将一直持续到2019年! 为了更好的与中国读者和观众互动,官方特别制作的中文网站也已正式上线。 从内容上看,此网站基于大英图书馆“探索文学”(Discovering Literature)线上学习资源。分为“莎士比亚与文艺复兴作家”、“浪漫主义与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文学”三大部分,提供海量的文学手稿、图片、论文等资源。 在数字化的网站上,孩子们可以亲手翻开这些珍贵手稿的书页,可以观看介绍展品的电影,甚至可以听到部分作者亲自朗读自己的作品的音频。有了这些互动小技巧,孩子即使无法亲临现场,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