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 | 设问示例 | 答题步骤 | 答题范式 | 考题直击 | 参考答案 |
修 辞 手 法 |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016·浙江卷) ◎赏析诗歌中的画线句。(3分) |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
描 写 手 法 |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③再作用分析 |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 | 鹧鸪天 苏庠 枫落河梁①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②,路悠悠,钿筝③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2017浙江仿真卷) ◎请从虚实两方面赏析本词。(4分) | 词中旅途中所见的秋郊景色,落叶的枫树,退水的小河,澹烟、衰草,还有“小坞黄茅店”等,都是实写;“高城赤叶楼”、梦中的温馨以及醒来之后想象即将踏上的旅程,想到在佳人身边的生活和相处已经结束,“灞桥杨柳”、“鸳浦芙蓉”等是虚写。虚实结合,丰富了画面的形象,包含无尽的离愁别绪。(4分) |
抒 情 方 式 |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 分) | 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的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 |
思 想 感 情 |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2016·山东卷)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 【参考答案】 孤舟夜泊、清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 漫天风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 “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
观 点 品 评 |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 表面看,作者似乎“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竹和石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忍见到的(或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贵的节操,作者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 |
比 较 鉴 赏 |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016·浙江卷)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 【答案】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
意 象 赏 析 |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 日暮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 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繁。 ◎颈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 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流淌,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绘景);营造了凄清寂静的氛围(析景);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怀念故园的愁绪(悟情)。 |
意 境 品 味 |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①解说相关诗句;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 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 |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 |
字 词 推 敲 |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2016·天津卷) ◎“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 【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
诗 眼 赏 析 |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 ①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 (2016)题落星寺①(其三)(宋)黄庭坚 落星开士深结屋, 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 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 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 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释】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英宗治平进士。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在党争中,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罪名被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有评论认为“深”是全诗的关键,清洁和诗歌作简要分析。 | “深”有“幽静、僻远、清虚”之意。(1分) 第二联中,落星寺本来就建在山中,现在山也被雨所掩藏,更突显了落星寺的幽静僻远;(1分) 第三联中,直接描写了落星寺安寝处的清香与世隔绝,寺庙的壁画无人知晓,来表现寺庙的幽静僻远;(1分) 尾联中,描写了僧房像密集的蜂房一般,每个窗口都升起袅袅青烟,那是以藤煮茶,此乃幽居雅事,委婉地体现了落星寺幽居的清虚绝俗。(1分) |
语 言 风 格 |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 春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
人 物 形 象 |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 1、什么形象【概括形象(人物特点、性格+身份)】 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或翻译关键词句】 3、形象的意义【作者借助这一形象,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情感、理想、追求、品性】 |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 (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隐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闲适潇洒。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