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凯文·凯利:未来来了,学习的能力才最核心【独家】

 汀泗书院 2017-04-26

本文共1836字,阅读约需3分钟

没有人知道新的技术发明对我们是不是有效,最初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技术会走向何处,我们需要花一点时间才会知道这些技术最终会用于哪里,而我们发现这一点的方法就是去使用它,我们需要与技术进行交互,如此才能发现它是好还是不好。

 

同时我们要学会去教他们,我们用了四五年的时间通过科普的训练学会了读、写,这并不是我们天然就拥有的能力,我们需要被教才能获得这些技能。对于社交媒体还有其他网络技术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通过受教育的方法、学习技术的方法才能获得这些技能,才能够明白这些技术到底是什么。


多年以后,我们将从事的工作可能现在还不存在,所以无论在小学、中学还是高中,这些将来的技术都没有人能教我们,这些都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永远都是新人。不管是不是学生,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因为新事物永远存在。


可能我们现在擅长使用手机、网络,但是未来会有人工智能,会有VR技术,这些都是新的技术,都非常重要,无论多大年龄,我们都需要学习全新的技术,所以学习的能力才是最核心的能力。


我们在学习新的技术之前,要忘记过去曾经学过的旧的知识,而这对很多人而言是非常困难的。

 

新的技术在不断地渗透着这个世界。

 

类似于我们的科创教育,对于未来的创新,我们可以边做边思考,在做的过程中对创造之物进行评估,然后再返回去做修改。这样,我们就能够真正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经验实践来学习知识,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学习知识,而是能够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创造。实践是思考问题的第一步。


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从学校毕业之后,我们还要怎么学习?

 


对于老师来讲,非常困难的一个技能就是如何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并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某个知识,而是如何将其教给学生,并且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旦他们拥有了这样的能力,他们就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拥抱失败、善于提问、保持乐观

 

拥抱失败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国家,但是,还是缺少一种拥抱失败的文化。


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想成为真正能够创新的一代,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拥抱失败的能力。其实,失败正是创新科学、艺术的核心所在,就是通过不断的失败,才会迫使我们不断前进、不断进步。技术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好的奖励,就是失败的次数会变少。


善于提问

另外,中国更加要发展的还有提问的能力。在未来,如果我们想要某一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会问机器,机器会给出非常多的答案。在一个充斥着足够多答案的世界,真正有价值的是问题,一个好的问题才是人类最大的价值所在。我们在发展技术的同时要问自己所问问题有没有问到点上,我们能不能真正提出好的问题。现在中国需要普及一种能够去质问权威的文化,有时候就要反其道而行之,有时候就要去质疑老师,要质疑某种权威。问问题的能力才能让我们的文化有创新的基因。


保持乐观

对于未来我们要抱有乐观的心态。悲观的人看到的都是灰暗面,其实真正的进步或者改革都是由乐观的人创造的,所以我非常鼓励各位一定要对明天、对未来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当然,也不是要给大家塑造一种“乌托邦式”的未来,每个技术都会带来一定的问题,而每个问题都会给我们带来可能进步的源泉,所以我们要相信每一年都会比前一年更好,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才会一点一点地打造更美好的未来世界。



未来世界什么样?


未来将是难以置信的。可能我们现在很难相信无人驾驶汽车,或者“所有权转向使用权”,也非常难想象我们未来的医学将完全是私人定制化的,或者通过一个眼镜能够看到很多虚拟现实。但是,20年前,当人们被告知我们将来的电脑也可以像一个芯片那么大时,人们也会觉得不可能、难以置信。


所以我们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会成为现实,而不可能的事情之所以会变成现实,正是因为我们的互相协作。将人类的思维能力与机器人的思维能力相融合,我们才能让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


我们还仅仅处在初期,我们刚刚在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所以我们现在正是处在一个绝佳的时期。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那些创造技术的工具,而且这些工具的成本已经越来越低了,我们已经看到了AI和VR的雏形,而且许多的公司也都在往这些技术方面投资,所以30年后的世界可能和我们现在想象得完全不一样。


如果我们有一个时光机器,能够让我们回到已经过去的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我们就可以意识到其实我们现在用的最重要的东西在当时并没有被发明出来,或者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最重要的工具我们现在根本不用了,甚至没有听说过。所以很有可能在未来二三十年,最具有支配性的技术现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而各位都能够发明出这样的技术。




(以上内容根据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国际科创教育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报告整理




阅读更多

钟秉林:我国开展科创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又该如何探索?

刘利民:科创教育联盟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STEAM课程及评价体系?

杨念鲁:今天,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联盟开启面向未来的新征程!

凯文·凯利: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我们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

凯文·凯利:互联网的未来重要的不是你看到了什么,而是你体验到什么

凯文·凯利:未来,“所有权”将让位于“使用权”

凯文·凯利:“屏幕”将像老师一样回应学生

凯文·凯利:未来,所有能够想象被分享的东西都将被分享

凯文·凯利:在数据流动、追踪的时代,我们怎么做?






教育使命

点滴随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